了解《嘉兴藏》
2009年03月28日 17:11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内容摘要:《嘉兴藏》万历二十一年刻经地点迁到浙江之后,对已刻完的书版即请经发行,直到清代嘉庆时最后一次补刻,前后历时二百余年。为了统一价格,主持的寺僧按现存的书版,以正藏、续藏、又续藏的书序编序,编成目录,每书注明册数和价格,即为《经值画一》。书版是经常变化的,我们搜集到康熙时的两种及雍正和嘉庆时的四种《经值画一》,内容皆有差异。我们还注意到,除主持刻藏者募化刻经外,还有徒弟出资雕刻师傅的著作及善男信女出资雕刻熟悉僧人的著作,送到大藏流通。所以《嘉兴藏》总计刻了多少种释家典籍,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从2000年起,把已知的海峡两岸现存的《嘉兴藏》子目都征集来了,以雍正刻本的《经值画一》为基础重辑,雍正本所无的,编为拾遗。编成正藏211函,续藏93函,又续藏46函,拾遗28函,是迄今收书最多的《嘉兴藏》。

明代高僧紫柏认为,《永乐南藏》的版片已经朽烂,很难再印,而《永乐北藏》的版片藏在禁中,民间请印不便,民间应该再刻一部新藏。此前的袁黄认为,再刻新藏应改变梵夹为方册,紫柏也认为再刻新藏应变梵夹为方册,即可降低成本,也易于流通。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万历十七年(1589)开始在五台山的妙德庵雕刻。五台山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刻经地点迁到浙江。按紫柏大师和居士冯梦祯等人的意见,在径山的化城寺、寂照庵雕刻经版和印刷,而在嘉兴的楞严寺请经发行。所以《嘉兴藏》又称《径山藏》,也称《方册大藏》。

(一)

《嘉兴藏》分为三部分,即正藏、续藏、又续藏。

正藏是以万历时增补的《永乐北藏》为底本雕刻的。其一为永乐十七年(1419)至正统五年(1440)历时21年刻完,全藏共636函,用千字文编序,始“天”终“石”;其二万历时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懿旨,将《华严悬谈会玄记》等36种书共41函入藏,千字文从“钜”至“史”,从“天”至“史”,共677个字;其三又从《永乐北藏》所缺的而《永乐南藏》中有的《续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禅宗颂古联珠集》、《佛祖统纪》等4种书入正藏,用的是《永乐南藏》的千字文,即:合济弱扶、密勿多士、鸡田赤、城昆池碣,上15个千字文在《嘉兴藏》中用过两次,重复使用。

由于清代编纂者的失误,有的《经值画一》将清人所著的《密云禅师语录》编入“北藏缺南藏号附”之前的第206函千字文为“鱼”,成为正藏的一部分,是应该指出的。

续藏、又续藏是新刻入藏的,所收之书皆为中国人的著述,这应该是紫柏大师等人主持刻藏者的主要目的所在。为什么又分为续藏、又续藏,已找不到根据,相传就是这样分的。

(二)

《嘉兴藏》的刻书目录今天已经找不到,现在所能见到的《嘉兴藏》目录,只有《经值画一》。

《嘉兴藏》的刻书地点迁到浙江之后,不断有人到楞严寺去请经刷印,为了统一价格,寺僧制订了价格表,即《经值画一》。《经值画一》是根据现存的书版,据正藏、续藏、又续藏的次序编函,正藏部分编有千字文,每书标明册数和价格。书版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有新刻的增加了,也有朽烂的减少了,所以《经值画一》修订过多次。顺治时因为物价的变动,曾经公议过,商订一个价格,后来因寺僧抬高了价格,发生了诉讼,顺治十六年八月,“钦差嘉湖兵巡道”发布了布告。

我们搜集到了民国九年北京刻经处刻的《经值画一》,是居康熙时修订而刻的,为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我们又搜集到了光绪十一年杭州朱氏槐庐家塾刻的《经值画一》,也是康熙时修订的,正藏为211函,续藏94函,又续藏43函;我们又搜到雍正元年浙江巡抚李馥所序的《经值画一》,正藏为211函,续藏95函,又续藏47函;我们又搜集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的嘉庆七年浙江嘉兴楞严寺住持顿会“募刻书本藏板缺页缘例”的《经值画一》,正藏为211函,续藏95函,又续藏47函。

我们知道还有其他的《经值画一》没有搜集到。我们搜集的4种《经值画一》都不相同,有的虽然函数相同,但有些函之书差异悬殊,正藏部分出入的不是很大,续藏、又续藏的很多书是互有缺无的。没有搜集到的《经值画一》,其子目也都是不相同的。仅用同一种版本的《经值画一》,是不能包含《嘉兴藏》的。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韩锡铎 韩梅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