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福田:“福田”,即可生福德之田。凡敬待福田(佛、僧、父母、悲苦者等),即可收获福德、功德的“福报”。大乘佛教要求佛教寺院和僧人广种福田,劝导世人多做善事,多从事利他事业。佛教福田学说非常丰富,有二福田、四福田、七福田、八福田之说等等。如,根据《佛说诸德福田经》载:‘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就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所谓“三福田”即为:孝顺父母为恩田,供养僧尼为敬田,救助贫病为悲田。七福田则是,根据《佛说诸德福田经》载:‘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就众病;四者、作坚牢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从北魏创“僧袛户”始,至唐朝建“悲田养病坊”、“无尽藏院”,宋朝设“福田院”,乃至近代各种佛教慈善团体的兴起,无一不是佛教悲田思想在各个不同时代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佛教的福田思想实乃发展公益福祉事业的启蒙。
除此之外,生命尊重思想、平等思想、报恩思想等与佛教社会福祉密切相关的思想要素,在从经典所载,证明佛教重视公益福利,这种思想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推动得更为积极,举凡设置药品仓库、施药、植树、凿井等,无不本着佛陀示教利喜的精神,由全国百姓共同推动参与。大乘佛教的经典中随处都可以发现。佛教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已构筑了庞大的佛教社会福祉思想体系。
三、韩国佛教社会福祉事业简史(略)
四、韩国佛教社会福祉事业现状与课题
佛教作为韩国社会的第一大宗教,其社会地位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上韩国佛教所有的宗派、教团、寺刹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然而,佛教界积极从事现代意义的社会福祉事业则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曹溪宗为代表的佛教诸教团才开始积极投身社会福祉事业,与韩国社会天主教和基督教相比其劣势较明显。经近20多年的努力,目前佛教福祉事业,无论设施,还是经营规模皆不逊色于其他宗教。仅2000年以后增加的规模较大的佛教社会福祉设施就多达70余处。目前佛教福祉设施从业者达2,700多人,并能够不断培养社会福祉士的教育机构有东国大学、中央僧伽大学、尉德大学等三所高等院校。据2004年的统计正式注册的佛教福祉法人就有50家,专门福祉设施有500多处,此外还有100多个活跃于佛教福祉领域的各类佛教相关的民间团体。佛教社会福祉设施总体分布来看,曹溪宗占117个,真觉宗占10个,天台宗占4个,总持宗占3个。本文以韩国佛教代表性的曹溪宗和近来增长势头较猛的天台宗的社会福祉事业为例作一介绍。
作者:
金勋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