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本怀与中国佛教的特点
因此,完整地表达中国佛教特色的,应该是“出世不离入世”、“入世以求出世”。这既体现了佛陀创教的本怀,也更全面地揭示了中国佛教的重要特点。佛教的中国化不应被片面地理解,在强调中国佛教人生化、入世化特点的时候,不能忽视中国佛教契合佛陀本怀的普世性意义和价值。
太虚大师当年宣导“人生佛教”时曾提出了“契理”和“契机”的二大原则,认为“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学之用”[⑤],强调应该“依佛法契理契机原则,以佛法适应这现代的思想潮流及将来的趋势”[⑥]。这对于中国佛教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仍然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真正贯彻契理契机的原则,是佛教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大正藏》第694页上。
[②]请参阅拙文《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③]《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七。
[④]《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四十五。
[⑤]]太虚:《人生佛学的说明》,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太虚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页226-227。
[⑥]《新与融贯》,《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第450~451页。
作者:
洪修平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