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对创新的推动。首先,传承为创新提供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在创新者主观选定的条件下,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以往传承下来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其次,传承为创新提供“问题意识”。凡传承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障碍,或传承中取得成功的心得、体会、经验,都足以构成问题意识,为创新提出新课题,推动创新的开展。再次,传承为创新提供内在的积极因素。佛教文化创新的一条基本途径是,凸现佛教文化内部的某种积极因素,并加以阐发,使之成为佛教文化的主流或主流之一。
创新对传承的推动。第一,创新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为传承提供新内容,使佛教文化传承生动活泼、永不停止。第二,创新适应了不同地区的信徒、群众的需要,创新把佛教文化推向广大的地域,扩大了佛教文化传承的范围,加大佛教文化的影响。第三,创新为佛教文化传承不被中断、终止,始终保持传承的生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乃至保证。
传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要求在佛教文化发展进程中,展开两者的良性互动,建立彼此良性互动的模式。这也就是要求把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传承中创新,又以创新推进传承。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要把坚持佛教文化与发展佛教文化,维护佛教文化传统与转化佛教文化传统统一起来,在坚持中发展,以发展强化坚持,在维护中转化,以转化延续传统。
六、实现的关键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传承人和创新人是实现佛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说,把握佛教文化发展的样式,实现佛教文化的发展,关键是人,是佛教信徒,尤其是佛教领袖、代表人物。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者,除了要具备佛学素养和修持经验以外,我们以为还需要有两个自觉,一是佛教文化的传承自觉,二是佛教文化的创新自觉。这两个自觉也可谓是“角色意识”。为了提升这两个自觉,增强角色意识,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深入把握佛教文化的本质。佛教文化归根结底是佛教信徒解脱烦恼、痛苦的信仰实践文化,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构成佛教文化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佛教文化不是僵死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一种改变人们社会生活同时又受社会生活改变的动态开放的体系。佛教文化与时代具有天然的无法割断的联系,只有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佛教文化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其二,坚持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在传承与创新佛教文化的实践中,“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问题意识关注的不只是永恒的、普世性的问题,尤其要关注的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能否回应现实问题,是佛教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继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三,多在“两个结合”上下功夫。做好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做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件大事。也就是一要应用佛教的基本理论,如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圆融等,来分析社会实际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矛盾,回应社会的呼声,进而提升社会品质,改善社会环境。二要应用佛教理论的基本原理,去总结佛教信徒的群众性的实践经验,把某些有益于佛教和社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升为新鲜的佛教理论,再反过来用以指导广大信徒的实践,从而推动佛教文化的发展,推动佛教的前进。
作者:
方立天
编辑:
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