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不用修”和“平常心是道”
既然人人都有佛性,佛在自心,就不应当向身外求佛求道。那么,是否否定了一切修行了呢?如果还需要修行,应当如何修行呢?据《景德传灯录?马祖语录》,他是这样说的: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又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
这里的“道”是指佛道、觉悟解脱之道,是指大乘佛教所奉的最高真理,而从它的最高意义来说,是超言绝象的真如、法性和佛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自性”、“心”,马祖在通常是指“心”来说的。对于自性、本心,不必有意地从事修行、对治,只要不使它受到污染即可。污染即造作,即凡是有既定目标的追求或取舍,比如认为善的便去追求,认为恶的便予以舍弃,为此从事禅定观空取净,以及其他作为,都属于对真如之心的污染。那么,怎样能够提取解脱之道呢?马祖告诉人们,应该在保持平常心的状态下自然地体悟自性,达到解脱。所谓平常心是在心中取消一切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和凡圣等观念,取消所谓妄想,做到无念,也就是般若学说的“无所得”的心境。
在这里,不难看出,所谓“道不用修”和“平常心是道”是有其特定内涵的。不修,不是绝对不修,更不是如同凡夫那样的不修,而是在替人自性的前提下的放弃取舍意向的自然而然的生活和修行;平常心,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的“无造作”、“无所得”的自然心态。
马祖教导弟子,如果做到了“了心”,即体认了“即心是佛”,并且认识到一切事物无非是心的显现,懂得平常心是道,那么,也就在生活、修行等一切方面达到了真正的自由。《景德传灯录?马祖传》记载,他曾说:
若了此心,乃可随时著衣吃饭,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洪州刺史(马祖称他谓“御史中丞”)问:“弟子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按照佛教戒律规定,在家居士遵守五戒,其中一戒就是不饮酒,另外,不仅应该不杀生,而且不提倡吃荤。马祖道一对此问没有明确答复,只是说:“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在这种场合,“禄”和“福”同义,禄也就是福,而不是俸禄的禄。马祖的意思是吃酒肉是他有福的表现,不吃酒肉也是一种福德,意为信奉佛教并不要求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活,这是马祖对士大夫灵活传法的一个例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