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信、慧能禅师辞不赴京弘法不同,宋代的云门宗高僧怀琏禅师身为国师却屡次请求归隐山林,表现出禅师不贪图名闻利养、乐于山水清净生活的高尚情怀。怀琏禅师童年出家,笃志道学,昼夜六时,从不间断。一天怀琏洗脸之后,将水泼在地上,忽然之间有所醒悟。于是慕名远道参学于泐潭怀澄,并得到怀澄禅师之印可。怀琏禅师跟随怀澄禅师学法十多年,深得怀澄禅师禅法的旨趣。
十年之后, 怀琏禅师游学于庐山,跟随圆通讷禅师习禅。皇祐中,仁宗有诏,住持净因禅院(皇家寺院)。仁宗皇帝召见怀琏于化成殿,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 ”怀琏的回答深契皇帝意旨,因而赐号为大觉禅师。后宋仁宗遣中使问师:“才去竖拂,人立难当。”怀琏就以偈颂回进说:“有节非干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仁宗皇帝看后龙颜大悦,又召请怀琏于对便殿中,赐给罗扇一把,题写颂文于其上。仁宗还与怀琏以偈颂问对,将这些偈颂写好后,赐予怀琏,共有十七篇。
宋仁宗至和年间怀琏向仁宗请求归老山中,并进颂文说:“六载皇都唱祖机,两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隐去欣何得,满箧唯将御颂归。”怀琏此颂文以诚恳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山林隐居的愿望。颂文首两句是说,自己在皇家寺院讲说佛法已经有六年时光了,在此期间曾与仁宗皇帝有两次重要的谈佛论道。后两句说,自己本性爱好清幽的山林生活,我会将皇帝您亲笔所题写的偈颂带回山中研读。言语之间既表达了皇帝对自己关心的感恩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
仁宗皇帝见到颂文之后并不允许,仍宣谕云:“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再住京国,且兴佛法。”为了实现自己归隐山林的愿望,怀琏又写了一首偈颂说:“中使宣传出禁围,再令臣住此禅扉。青山未许藏千拙,白发将何补万几?霄露恩辉方湛湛,林泉情味苦依依。尧仁况是如天阔,应任孤云自在飞。”偈颂前四句说, 中使传达皇帝的圣旨让怀琏我继续在京城弘法,连那巍巍青山都难以藏巧纳拙,何况我一介白发老翁,在这京城对你的国政又有什么益处呢?后面四句是说,我也知道皇恩有如甘露普润,该是无限感激才好啊!怎奈出家人性好山林幽静,那一份依恋之情,也是苦苦不能相忘。我听说自古以来贤 明 君主的胸怀都是天地一样的宽阔,何不任由那孤云自由自在地飞翔呢?
仁宗还是没有让怀琏离开京城的意思,又赐给他一件龙脑钵以示恩宠有加。怀琏认为皇帝赐给龙脑钵不符合佛制,便说:“佛法规定:穿坏色衣,食瓦铁钵。由此看来,此钵非法 ! ”当着宫中使者的面,怀琏禅师将龙脑钵焚烧掉了。 中使回奏皇帝,仁宗感叹不已。宋英宗治平年间,怀琏上疏英宗皇帝请求归隐山林,这次他进颂文说:“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余生愿祝无疆寿,一柱清香满石楼。”偈颂描述了自己对青山为伴、白云为伍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以感恩的心情祝愿英宗皇帝健康长寿,体恤百姓。英宗对怀琏不恋名利的高洁品行赞叹不已,便答应了怀琏归隐的请求。并赐手诏曰:“大觉禅师怀琏受先帝圣眷,累赐宸章。屡贡诚恳,乞归林下。今从所请,俾遂闲心。凡经过小可庵院,任性住持。或十方禅林,不得抑逼坚请。”诏文表达了英宗皇帝对怀琏禅师高深禅法的肯定和无限关怀之情。
仅就近代而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高僧仍不乏其人。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住锡灵岩山时,对自己约法三章——“不当住持、不收徒、不登大座”。印光大师如果以自己的威望做一位名山住持,不仅能够摄服信众,也一定能将道场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是印光大师坚持不做方丈,他认为做了方丈,就会有名利的诱惑,如果自己再把握不住,就可能会妨碍道业。当然这只是他老人家谦虚的说法,其实他内心中还是对名利的淡泊。
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是一位注重行持的高僧。他一生以建寺度生为己任,每建成一座寺院,他并不坐享其成,而是功成身退,另觅破败道场主持修建。虚云和尚于 1912 年受鸡足山大觉寺道成长老之请主持钵盂庵,改建十方丛林,还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改钵盂庵为护国祝圣寺。 1920 年,祝圣寺兴建工程大体告竣,虚云和尚应滇督唐继尧之请,移锡昆明华亭寺,重兴古刹,改名云栖寺。虚老在云栖寺十载辛苦,百废俱兴。 1929 年应福建省主席杨幼京之请,回鼓山任住持。 讲经传戒,整顿寺规, 创办戒律学院,恢复禅堂规则,修建颓废殿宇,整理经版文物,除旧布新,艰苦备尝。 1934 年,虚云和尚应广东李汉魂将军之请,移锡曹溪,主持重兴六祖道场南华寺。 1942 年于南华寺东建无尽庵,以为比丘尼道场。他还撰《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一文,详叙重兴南华寺的因缘,自谓“十载经营,综理次第,心力交瘁,始具规模”。虚云和尚住持南华寺十年,总计新建殿堂房舍等二百四十三楹,新塑大小佛像六百九十尊。重楼宝阁,备极庄严,使曹溪法乳重洒人寰,六祖禅灯再耀南天。
1943 年冬,南华寺修建事毕,因知粤北乳源县云门山大觉寺为云门宗发源地,遂辞别曹溪,开法云门。虚老初抵云门,残屋颓垣,沦于榛莽,惟祖殿尚存,亦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虚老决心重兴大觉禅寺,复振云门宗风。如是昼夜辛勤, 宏规硕划,巨细亲躬,因高就远,审地为基,大兴土木,广造梵宇,历时九年,重建殿堂楼阁共一百八十楹,新塑大小圣像亦八十余尊,宝相庄严,梵刹清净,士庶瞻依,衲子云来。
1954 年初,虚云和尚主持修复江西云居道场,以安僧众。各地僧人闻虚老驻锡云居,纷纷前往依止,不到一年, 座下集百余人。僧众皆尽心竭力, 踊跃从事。 1954 年夏,即新建法堂一座,楼上藏经,楼下安禅。 1956 年, 老人继续督众兴工, 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及钟鼓楼。 1959 年春,云居修建工程基本竣工, 10 月 13 日 ( 农历九月十二 ) , 虚云和尚因积劳成疾圆寂于云居茅蓬。 他为兴建庙宇,安僧度众,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虚云老和尚一生修复寺庙数十座,为大众提供了安心办道的修行场所。令人赞叹的是老和尚往往在寺院建成之后,便功成身退,绝少贪恋。其募缘修建,纯从护持佛法着想,并未尝一顾其私。由此足见虚云和尚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大愿心。
以上这些令人仰止的高僧,他们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诠释着一个修行者不贪名利,甘愿吃苦,化导群迷的节操。他们的高尚品行为后世学佛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的嘉德懿行必将成为激励后代学佛者的精神动力,促使他们为振兴佛教,度化众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慎言
编辑: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