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众生 > 正文
近代艺术大家潘天寿与佛教
2009年06月09日 09:15佛教文化信息中心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华人佛教] [众生] [潘天寿] [艺术家] [画家]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的佛教观念,还可从他大量的画作及大号中得到印证。他在三、四十年代常用的如“心阿兰若住持”、“懒头陀”、“懒道人”、“指头禅”、“一指禅”等大号,都与佛教有关。“心阿兰若住持”中的“阿兰若”,系梵文译音,原为比丘静修的地方,“住持”即主持佛寺的方丈和尚,全句意为我乃心中寺院主人;“懒头陀”中“头陀”亦系梵文译音,意为行脚乞食的僧人;“懒道人”,古代称佛教徒为道人;“指头禅”、“一指禅”本指习武僧人的硬功绝技,如海灯法师就有指头禅功夫,潘天寿擅长指墨画,因此,他以佛教术语借喻自己的指墨功夫,可谓一语双关。潘天寿的这些大号,一直用到1948年。他的画作也经常出现老僧、贫衲及佛寺的形象,如《秃僧》、《济公与大象》、《面壁图》、《晚山闲打一疏钟》等画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1948年所作的指墨画《达摩》。达摩即菩提达摩,我国南北朝时禅宗的创立者,画中的达摩为上半身造像,高额挺鼻,粗眉美须,耳垂重环,拇指与食指指甲盈寸,两指托着一颗佛珠,一册经卷摊开案上,正在聚精会神诵经,突出了高僧的精神风骨,读来别有一番趣味。潘天寿画室经常挂着的一幅对联,为弘一法师所赠,也与佛教有关:“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潘天寿早年思想上浓厚的佛教色彩。 

潘天寿还写过《佛教与中国绘画》一文,他大量引经据典,阐述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对绘画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文章中指出:“然二、三千年来,佛教与我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在绘画与佛教的变迁程途中,什么地方找不到两相关系的痕迹?”人们可从中看出,潘天寿不仅长期受着佛教思想的熏染,而且对佛教与中国绘画的关系还有专门研究。

« 前一页12后一页 »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竺济法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