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科学视野中的佛教
2010年09月10日 11:56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李焯芬(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李焯芬简历

李焯芬,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座教授。岩土工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及前院长。早年就读于香港大学(工学士1968;硕士1970)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1972)。长期服务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水电局;1994年起任教香港大学,2000年至2008年间担任副校长。曾发表国际学报论文二百七十余篇,并参与中国多个水电,核电,大桥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及设计论证。

 李焯芬钻研佛学多年,曾教授印度佛教思想史、中国佛教史及西域佛教史等课程。现任香港佛学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华佛教文化院会长、东莲觉苑主席、福慧慈善基金会会长、香港佛教学院院长。

 著作有《活在当下》、《心无挂碍》、《轻安自在》、《走出困境》、《佛智今用》、《应当如是》、《禅是一朵花》、《安忍精进》、《人生方圆》及《水的反思》等。

编者按:2010年9月9日,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李焯芬在论坛发表题为《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的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

《中阿含经》卷七〈舍梨子相应品〉中的“分别圣谛经”和“象迹喻经”;《增一阿含经》之〈二一五经〉(亦称“四谛经”);与及《杂阿含经》之〈二一八经〉、〈四三五经〉及〈四三六经〉均详录了佛陀有关“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教导。从科学的角度看,四谛亦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论:苦是问题的出现;集是找出问题的根源;灭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道是落实这个方法,以便解决问题。

同样地,在阿含诸经及般若诸经中详为阐释的“缘起观”,与自然科学的“成因与效应”原理亦大有相通之处: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其成因 (或因缘);缘生则有,缘灭则无。现代量子物理认为宇宙是个以 “无”或“空”为主的能量场。普通物质约占4%;暗物质约占23%;“无的空间”约占73%。物质与能量在场中不断地互相转化,就如爱因斯坦相对论方程式(E=MC2)所描述的那样。这和“缘起观”中的“真空妙有”,“色空不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期吻合。

近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发展迅速,用上了磁力共振器及脑电图等现代医学手段来进行脑细胞扫描及研究,清晰地显示禅修能提高人的专注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亦有助于提升人的慈悲心和积极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焯芬 编辑:李保华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