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认识慈济:举家做慈济 最好的保险


来源:慈济基金会

人参与 评论

举家做慈济最好的保险先生是财务总监,太太任职企业高层,这对高薪白领族人生平安顺遂;长辈病笃,让他们对无常深感不安,身心失调,大量购买保险来应万变……  王万军,天津财经大学毕业,是外商银行的财务总监;

先生是财务总监,太太任职企业高层,这对高薪白领族人生平安顺遂;长辈病笃,让他们对无常深感不安,身心失调,大量购买保险来应万变…… 

王万军,天津财经大学毕业,是外商银行的财务总监;太太李宏,在一间空气化工产品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两人都是高薪白领族。

个性大而化之的王万军,话说得少,从小家人逗称他“小哑巴”;李宏则积极热情,追求完美要求细节。个性互补的两人彼此欣赏,太太决定大事,先生承担琐事,和一般夫妻一样也会为了大小事口角,特别是对于独子的教养方式看法不同。

李宏经常往返天津、上海出差,王万军则上下班稳定;因为太太常不在家,先生只好多扛些陪伴孩子的责任。就读小学的儿子成绩不够好,常让李宏情绪失控。“以前爸妈要求我,我一次就记起来了;怎么自己的孩子,就是学不会?”

李宏在严母慈父的家庭背景下成长,也复制相同的教育态度,对儿子严格,“但怎么要求好像都不奏效。”教子心切,又嫌先生太宠孩子,因此在亲子教育间,李宏一直有着说不上来的焦虑感。

实际付出感动更深

沉稳的王万军有着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维,他对佛法很有兴趣,但总觉得有理论也需有“方法”,才能恒持修习的热情,“否则,内心的清净或和谐感,都是很短暂的。”

2011年底,他偕同妻子、岳父来台湾参加慈济为实业家举办的“静思生活营”,从中了解到慈济将民众所捐善款,点滴使用在帮助的对象身上,而志工的食宿交通费等也全部自行负担;他感觉,慈济慈善是很实际的,佛法是不离生活的,而不是走向出世或深山,这正是他一直寻觅的修习方法。

四十多岁的王万军说,平时不掉泪的他,营队中每堂课却都红了眼眶;而李宏在那次首度来台后,两年内又来台湾四次,只为更深入了解慈济。“最初我就是不懂,怎有人自费自假当志工,还搞得那么忙?”甚至她还曾质疑,加入一个团体做好事,出入间“行仪规矩”还那么多,“只是做个样子吧?”她自认工作忙,也拨不出时间做志工;却没想到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跟这些人一样了! 

以往庆祝母亲节,或许就买买礼物、吃吃大餐,那次她参加天津慈济人举办的母亲节感恩茶会,会中安排孩子为妈妈奉茶,李宏仅是坐在椅子上、还没等到儿子端茶来,就已泪流满面了……原来,她瞥见有四岁幼童奉茶,也有五十岁“老儿子”跪着为八十岁老母亲奉茶;“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己母亲才往生两年,她触景伤情也若有所悟。

这端茶动作虽然简单,却对内心产生了作用与影响,她发现当场流泪的不只有她,“之后我对慈济的任何形式、规矩,全都接受了!”

顺遂人生无常惊心

过去,一家三口在上海生活,直到2007年因李宏母亲生病,才返回天津孝养长辈;父母病、孩子小、工作忙,那阵子蜡烛多头烧。

两年后,李宏的母亲往生,同一年,王万军的父亲接受手术,在心脏装了五个支架,母亲罹患肠癌;夫妻俩也相继出现身心病症──失去挚亲的李宏强烈感到人生无常,过往的顺遂让她无法适应这些变化,不由自己地胡思乱想,甚至因此影响肠胃不适;王万军经常失眠,情绪低落,“夜深人静时,连钟表的滴答声,我都嫌吵啊。”

于是,除了公司既有的保险外,两人开始研究各式商业保险。尤其李宏经常出差,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一份保单不够就再多买几份。周末周日,两人就往诊所跑,抓药、针炙、推拿,若要熬煮汤药也是一人一碗。

成为慈济志工后,原本的忙碌更忙了,却没想到这些身心问题反而不药而愈。王万军坦言,“现在好睡多了!”正所谓“用心在哪,时间就在哪”,李宏挤出时间,去台湾参加慈济营队、去苏州慈济总部学习静思语教学,也在先生、父亲认同下,将天津市区一间房子提供志工举办活动。

参与志工后,让他们生活变得简约。李宏说,天津四季分明,一家人夏冬衣裤光是拿进拿出、整理起来就很累人,加上她爱买东西,尤其抗拒不了商场促销品,长年下来,家里物品堆积惊人。

现在家里购物政策是“只出不进”,没有需要就不买。“省下许多时间,也省下不少烦恼。”李宏笑说,“连赠品我都不拿了。”她认为拿了却无用,堆了又坏掉,一样是贪念、是浪费。

周修二日最佳报酬

2011年底从台湾回天津后,王万军立即跟着志工参与河北省易县的贫户冬令发放;虽然不怎么懂摄影,但就拿起机器帮忙拍摄村民与志工互动画面……从那一次开始,专业是经济学的他,在志工领域“转行”,担任人文真善美的留史任务。“我很享受这过程,因为拍摄当下感动一次,回家后编辑剪接加上配乐,看着画面又感动了一次。”他知道这不只是做一件事,而是藉事练心的过程;累虽累,内心总感到很欢喜。

承担这份工作,让他更善用时间,保持作息正常;晨起与晚上空档,是他在忙碌生活中所挤出的修习时间,财经专长的他认为从“人生经济学”来看,晚睡熬夜,反而可能影响健康而损失更多做好事的时间。

一天工作八小时盯着计算机屏幕,跟充满数字符号的财务系统打交道,将上班族珍惜的周末、周日拿来做志工,王万军觉得是件“幸福”的事。“其实,一般人的娱乐也很辛苦,常常是当下‘high’一下就过去了。”他认为,换个方式善用这段休假时间,“这就是证严上人所谓的周‘修’二日,我感到特别有意义。”

在加入慈济前,他们注重所谓的生活品味与情调,每年都会出国旅游。现在李宏时常周五晚间从上海飞回天津,翌日周末就接着忙慈济活动;年休假十七、八天,几乎都拿来做志工。即便现在不再出远门旅游了,却也经常欣赏着“心灵风光”。

孩子的“模” 心转境转

就像上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模’。”王万军的确发现到,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因为他与太太的日常互动、情绪、态度等,孩子不自觉地复制。“原来,是我先说出不适当言语,才影响了孩子。若没走进慈济,我不会看到自己的问题。”

夫妻都发现,改变亲子关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毕竟,身教最重要。”李宏反思,自己太完美主义,儿子难免跟着受苦,“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俩的问题。”她听上人开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品格才是更重要的”,于是不再只要求分数;她学会欣赏孩子不爱补习、却热衷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试着去看孩子特长优点,也包容、尊重他性格的殊异。

渐渐地,王万军和李宏莫名的焦虑感放松了,“在孩子内心撒下善念种子,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心态改变了,影响的不会只是亲子互动。

李宏坦言,过去很容易看见、甚至“放大”王万军的缺点,“提醒过很多次了,为什么总做不好?”现在她多看优点、善意提醒,若再忘东忘西的,就贴心地将东西主动放到包包旁边…… 

李宏说,王万军不擅社交,个性坚强,鲜少落泪;但在投入慈济后“转性”,“彷佛几十年的眼泪,就一次在慈济里流尽。过去不苟言笑,现在表情不那么严肃了,逢人就讲慈济,变得很爱说话。”王万军不好意思地说:“好东西就想跟有缘人分享嘛!”

很有个性想法、曾颇让李宏头疼的独子王方熙,目前就读小学六年级,深刻记忆过去妈妈常叼念他,爸爸则在一旁不讲话。

聊起以前的妈妈,他给了两字:“易怒。”谈起现在的爸爸,他也只多给了一字:“话变多。”明显感觉出家庭气氛改变,因为“妈妈生气的频率变少了!”

去年十月,天津志工演绎《亲恩浩连天》音乐手语剧,全家三人登场,教众孝道的重要。李宏说,家人一起做志工,彼此有了共同语言,更有默契,也同步成长。

投入慈济这几年来,王万军和李宏仔细想想,其实工作状态没有改变,忙碌依旧,但心态转变,生活简单许多;而在慈济中付出或收获的,最终将回馈到自己、自家身上。夫妻俩真心体悟到,真正的“保险”,其实是把握身心健康时为社会付出!

(文:李委煌本文摘自:《慈济》月刊568期)

王万军(右)与李宏(左)各有专业各自忙碌,连亲子教育观也不同;如今夫妻俩笑颜望向同一方向,相携走在奉献付出的志工路上。(摄影者:黄筱哲)

身为公司主管的王万军(右二),也是天津慈济志工,在岁末祝福活动中,弯腰为位会者献上福慧红包与感恩。(摄影者:黄筱哲)

王万军细心为志工说明录像技巧,透过镜头捕捉感动,也希望将记录人间善行的技术与发心传承下去。(摄影者:童家志,地点:天津环保站,日期:2013/05/18)

家中的书柜满满是佛典及慈济出版品,一家三口的感情因慈济更加凝聚;心态调整后,家人的优点也在彼此眼中被放大了许多。(摄影者:黄筱哲)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慈济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