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

001

凤 凰 佛 教 出 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的佛教“爱情观”

编辑:马本州 王美霖    

爱情,亦真亦幻,若即若离。世间五味中,唯其舒怀心门,也唯其毒害甚深。如围墙般,困在内、挡在外,得与失,笑与痛,都令我们叫苦不迭。在爱情的修行里,究竟谁是大Boss,主宰你们的幸福?在锋菲恋的千层浪里,让佛法为你掬一捧甘露,疗愈玻璃心。

缘来——用真心的爱,了世间的缘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长久以来,我们习于通过占星、八字测算、婚姻咨询,了知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而这些只是令情侣之间减少一些相处时的争吵和违缘,爱情的命运似乎总是难以操控。科学家们扫描热恋男女的脑部,发现投入一段恋情时,会启动尾核的脑部区域,分泌大量多巴胺,跟吸毒者的脑部反应非常相像,开心、亢奋,并且能够上瘾,这正是浪漫爱情的特征。

当你们相遇第一周、第二周,多巴胺令你心跳不已,顿觉世界变得美妙缤纷,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永远为爱狂热。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活在心跳过速的巅峰。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大脑进入疲倦期,要不减少其分泌,要不就干脆自动停止分泌。然后几个月、半年过后,激情减退,你们的美妙恋情可能轻易地湮没在压力、沮丧、情绪,甚至微乎其微的琐事中,对方半小时才发一通短信,半天突然失联,都会让你心烦慌乱。究竟,爱情靠什么主宰?

爱情,业力和愿力的一场游戏。

以佛教的观点,爱情本质上是“业力”和“愿力”的结合。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在《楞严经》第一卷中,记载了阿难陀和摩登伽女的故事。在一次乞食中,摩登伽女邂逅阿难,被其庄严英俊的相貌吸引,顿生贪爱。自此一别,朝思暮想,饭食无味。一日不见,便无所适从,涕泪不绝。不惜以死相逼,符咒迷惑。单从现世看来,摩登伽女情痴癫狂,而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难的妻子,且每一世都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二人一直都是很好的佛教徒。因此今世的一见钟情,难分难解,为前生业力所现,实乃情理之中,不足为奇。

当摩登伽女为阿难剃光头发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佛面前说,"我已落发,请佛陀履行您的诺言。"佛陀问摩登伽女,"你爱阿难什么呢?"摩登伽女答道,"我爱阿难明亮的眼睛,我爱阿难英俊的鼻子,我爱阿难迷人的耳朵,我爱阿难甜美的声音,我爱阿难高雅的步伐,我爱阿难的一切。佛陀问,"阿难眼中的眼泪不净,鼻中的痰不净,口中的唾液不净,耳中的耳垢不净,身内的屎尿肮脏不净。婚后行不净污秽,生子后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观之,阿难的身体有何值得爱的?"为了进一步引导摩登伽女领悟不净观,佛陀叫人把阿难的洗澡水端出来,问她:"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的洗澡水,你就将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吓了一跳说:"佛陀,你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本就是这么脏的,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就已经嫌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你又将作如何想呢?"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能观察人身的不净,再也爱不起来,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发愿出家精进修行,终于证得初果。

斯里兰卡那兰陀长老在《觉悟之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应得的。……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无论业力,还是愿力,都是婚恋双方共同修行发愿的结晶。爱情无常的背后,并没有绝对力量的操纵,一切都是你与TA的主宰。如是因,如是果。

书生和未婚妻约好时日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当我们了悟情之本质,面对感情,能多一分智慧,少一分妄想;多一分自在,少一分执迷;多一分洒脱,少一分绝望。当爱情来临时,无需顾盼辗转,珍惜这份前世今生的缘分,以智慧体察,善加经营,用真心的爱,了世间的缘。

三生石上旧精魂,也许不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当爱降临,请惜缘,也许TA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网友:薄荷撰稿)

疗愈——失落的爱情,圆满的自己

“为什么,情愿两个人不快活,也要一起生活,我们做过什么。”

爱情,既是幸福的催化剂,又极易变质,成为彼此的绑缚。增支部经典谓之“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希望完美、希望永恒的观念,内心深处的执着欲望,就是感情变质、爱情生病的根源。现实中长久的婚姻,往往平淡无奇,而那些震撼人心、离奇凄美的爱情,一如夜空中的流星,闪亮耀眼却又短暂,令人掬捧出无数眼泪。古德云:“一灯能破千年暗,”只要我们觉悟到爱情的根本源自“我见”,“欲爱结”就会被逐渐解开,系缚我们的无明、贪爱的力量就会失去作用,解脱自在便能得到。

伴侣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而不占有、关怀而不自私、随缘而不强求”。当我们无法真正爱自己时,爱情也会生病。

希尔弗斯坦在《失落的一角》中,用清新简洁的画风描绘了我们多数人的生命轨迹。缺了一角的圆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故事的结局,传达出最真挚的道理——一个完满快乐的人,才有能力付出爱,才有心力去欣赏和接纳别人的爱。

在寻找理想伴侣时,我们常常忘记停下脚步,聆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想要拥有一段感情的愿望,常常是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当你被这个想法牵制时,就会从伴侣身上寻求满足。抛却过分的执迷、占有欲与妄想,爱情本就是你自身的修行。自爱的最佳方式,就是直面自己的所有缺瑕,将性格中尖锐的棱角磨平,将心底里黑暗的不安驱逐,提升智慧福报资粮,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林清玄先生的《在云上》一写中道出:如果朱瑾花不开,凤蝶也会欢心地飞,不会失去自己的姿采。恋爱的欢心不是满世界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适配器,将内心的安全感、毕生的幸福,甚至死生性命尽数交由对方。爱情、伴侣,一如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要做圆满的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与快乐。不为外境所转,不只为讨伴侣欢心而绽放雀屏。今生,无论乐享贪恋,还是煎熬折磨,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缘分吧,此生可能是彼此轮回中的最后一次相逢。

当爱情生病了,不要急于怨天尤人,将自己安置于受害者的角色。伴侣是自身的福报感召而来的,是前世今生自他共植的业果。若将爱情变成自己妄想执著的牢狱,任是再美好的眷属,再完美的姻缘,也无法抵挡这坠落的漩涡。

近期网络疯狂转载的一篇文章,道出了治愈情殇的良药——圆满自己,不做爱情的差评师。多少夫妻,在漫长的岁月里,硬生生折断了彼此的优点,变成互不欣赏、互相打击的对手,在婚姻的竞技场上,用尽全力、耗尽一生地做彼此的差评师。你是何等人,就会感召到何等伴侣。你的TA,就是你福德业力的显现,就是你修行次第的晴雨表。每个温婉的女子背后,大多有一个宽厚男子的默默扶助;每个圆满男子的身边,也少不了一个宽容女子的无声支持。他们彼此欣赏各自的优点,包容各自的缺点,互相为对方点赞。这种赞赏,像一支点石成金的妙笔,发觉彼此的潜能与才华,引导另一半找寻自性中熠熠生辉的宝库,而非腐臭不堪的垃圾堆。

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喇嘛对那个士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士兵说。士兵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上飞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竟是盘腿而坐。原来,他已经进入禅定,神识脱离而圆寂了。士兵看到:老喇嘛的眼角,挂着一滴晶莹的泪。喇嘛为什么要瞬间坐化?佛经中云: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喇嘛悲悯要杀他的士兵,为免他造下恶业,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今生。那眼角的泪,是菩萨爱世人的泪。

要治愈患病的爱情,请先圆满自己。当你重塑自己的菩萨相,爱情就是二人共同灵魂共同的极乐。(网友:德吉撰稿)

经营:从佛经里感悟爱情

“如果有人爱你,不要计算轻重真假,因果自会知道。”

佛教引导人学习放下万缘,不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生来就是有情众生,只消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众生皆“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就是有情众生。

一、遇上触礁的爱情

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说:“对不起!我已经遇到更适合的人,请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会不会觉得晴天霹雳?觉得自己被背叛、被抛弃了?

曾有位年轻男子,因为感情触礁,非常痛苦,他说:“如果是我要离开她,可能就不会这么苦,偏偏是她要离开我,而我不想离开她,所以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失恋的人,常常悲观地觉得生不如死:“连我最爱的人都不要我了,我还活下去做什么?”有时候甚至还会咒骂:“哼!你不要我,我本来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无珠。”时常在报上看到,有人为情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为情杀人,抱着“你让我这样痛苦,我也不让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对方杀了,甚至有的在杀了对方之后,自己也跟着自杀。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爱情是双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对方不爱你,何必苦苦穷追不舍,何不洒脱放下,开启新生。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为对方带来困扰,也让自己陷入困境。理虽如此,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般的人,仍常常为情所苦。正如电影《后会无期》的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要放下感情,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二、以因缘化解爱恨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不如从旧战线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如此就是对自己的慈悲。爱情有时就像橡皮筋,最后放手的,总是伤得最痛的。做到随缘不攀缘,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我曾经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遗弃时,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结新欢,铁定不可能再回头来爱她,于是便说她已经想通了。既然因缘如此,勉强执著对谁都无益,何不为自他放生,欢喜步入更好的生活呢?如此转念,就不想痛恨他一辈子了。

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像这个女孩所体会到的“因缘”,即是“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以因缘观爱情聚散,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了。

三、以尊重的心态经营爱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诉苦:“爱情应该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我丈夫虽然口里说爱我,却从不奉献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献给他。我想,既然他不爱我,那我也不要爱他了。”为什么奉献爱情,却还有要求回报的附加条件呢?

照道理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爱情还是以占有、控制为出发点,这与自己的不安全感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情人对你做到全心的奉献,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也因如此,爱情往往是痛并快乐着。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言,每一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皆非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提眷属。

正如嘎玛仁波切所开示的:要学会等待,多一点耐心,两个人一起改变是最好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学佛,慢慢变老。”这是佛化家庭最浪漫的爱情了:为了利益众生,从携手世间的快乐,直到一起成佛;从短暂的人天福报,直到究竟的解脱大乐。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光。(网友:幻影海潮音 撰稿)

缘尽——放下自己 放过别人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每每念到这段文字,就有一种莫名的感触悄悄从我心底生发出来。回顾我们过往的所有经验,一切都不过是缘聚、缘散、缘起、缘灭罢了。确实有“不增不减”之感,暗合了佛教所言的“因果”。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当“爱”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想用千般方法去维持它的热度。但当“爱”真的离开的时候,那么就只有一种应对之法,就是“放下”。

什么是“放下”,星云大师常常讲的一个故事,很好的对“放下”做了解释: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不是叫你放下花瓶,我是要你将傲慢、骄瞋、嫉妒、怨恨等不善的念头与不好的情绪,都要能放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悲无喜的全部放下才是真的放下。其实事物之间的因缘已尽时,除了放下我们又能怎样呢?我们反复纠结不放,真的都是于事无补!

再具体点说,检验放下的唯一标准就是“心”的“放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把瓶子放下容易,把心放下却很难。我们常常都在做些自欺欺人的事,特别是在情爱方面。人们很容易搞一些出形式上的“放弃”,却没有真正的“放下”。比如,有人选一个萧索的秋日午后说分手,我想说的是真的把分手搞成一种仪式,两人就放下了吗?反正我不信。又比如跑去婚姻登记机关领了一个绿色的小本本的离婚夫妻,就真的放下了?其中大部分不还是“将怨恨继续到底”嘛!特意的做出这些形式上的“放下”,好像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也仿佛对全世界给了一个交代。但实际上放下没放下,不是由这些“形式”决定的,只有心知道。

近来也真是多事之秋,想来好笑,同样是分手,有的旧日情侣分开已久并早有归宿,时隔这么久了,却还在翻旧账、泼脏水,搞的双方看起来都很狼狈,老死不相往来。有的呢,则淡淡道一声“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 你也保重”,奔向下一站幸福。两方一比,高下立现。

无论他是对你好,还是不好;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心如果有真爱,就从不会动摇,不会害怕,也不会恨。佛法的伟大之处正是让我们从“伤害”与“被伤害”的两极处境中解脱出来。(网友:木一 撰稿)

下期话题预告:我与师父的二、三事

  • 投稿邮箱:fojiao@ifeng.com
  •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责编:马本州 王美霖
  • 出品:凤凰网佛教
  • 凤凰佛教微博
  • 凤凰佛教微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用真心的爱,了世间的缘 失落了爱情,圆满了自己 我从佛经中学会如何去爱 放下自己,也放过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