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资讯 > 正文
传承·尊重·改变——西藏传统宗教透出新气象
2009年03月04日 11:32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佛教资讯] [西藏宗教]

僧人生活的与时俱进

在大昭寺出家20多年的尼玛次仁是大昭寺管委会的副主任。他认为,佛教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潭死水。他举例说,大昭寺过去只对信教群众开放,是信教群众朝圣举行佛教仪式的圣地,但现在它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的目的是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把佛教传承好,只是方法和形式在变,”尼玛次仁说。

在西藏,各寺院均由民主选举的管理机构,自主地管理寺院内部的事务。信徒们可以自由地去寺院、神山、神湖朝拜,转山、转经、上供、斋僧布施、煨桑、诵经。在西藏到处都可以看到善男信女悬挂的经幡、堆积的刻有佛教经文的嘛呢堆和磕长头、转经、朝拜的信教群众。信教群众家里几乎都设有小经堂和佛龛。据估计,每年到拉萨大昭寺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就达上百万人次。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实现,使得西藏的宗教活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广大僧人的生活也与整个社会建立起日益密切的联系。

尼玛次仁和大昭寺的100多名僧人每天不仅要接待信教群众,还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对藏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圣地,但佛教不分种族,游客的到来也能让大昭寺的价值发扬光大,”他说。

紧张工作之余,尼玛次仁还抓紧学习汉语和英语。他还通过与游客的交流沟通提高语言水平。尼玛次仁说:“过去只讲藏语就行,但现在有很多外国游客,还要学英语。”他曾到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修了一年,还去西南民族大学强化了英语。

直贡琼仓·洛桑强巴告诉记者,现在西藏的僧人数量有所减少,但僧人的知识结构和阅历是过去无法比拟的,很多僧人能说英语,懂科技,会电脑,文化水平很高,政治、宗教和法律知识比以前更广。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佚名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