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时中国佛教还处于吸收、融汇印度佛教的阶段,应该说对越南佛教的影响不是很大。3世纪以后,西行求法与来华传教的僧人,取道海路时,越南成为必经之地。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并没有在越南站住脚,而中国佛教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渐渐在越南流行开来,使越南在东南亚诸多信仰佛教的国家中,成了唯一受汉传大乘佛教影响的国家。
从三国时代开始,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这期间,除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对佛教进行排斥外,其他帝王大都支持佛教,所以,中国佛教得到迅速发展。越南佛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受中国佛教的影响,渐渐成长起来的。
公元574年,南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来到中国长安(今西安),当时中国佛教正遭到灭顶之灾。北周武帝重儒术,信谶纬,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取缔佛教,将境内八州的4万多所寺院全部改为住宅,所有僧尼财物由官厅没收,焚烧所有经像,勒令300多万僧尼还俗。在这种情况下,毗尼多流支只好南下,转到邺都(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在这里他遇到了禅宗三祖僧璨,于是从僧璨学习达摩禅法。
达摩禅也叫楞伽禅,又叫如来禅,由达摩禅师所创立。达摩禅师曾在河南嵩山贩一个山洞中面壁9年,达摩“如来心地要门”向二祖慧可传授。慧可师从达摩习禅9年,达摩入灭后,他曾到洛阳传禅。公元534年,他转到当时东魏的邺都,但在这里他受到同行的排挤,同行甚至贿赂官吏企图加害于他。传说慧可曾失去一臂,可能与此事有关。从此慧可游离于邺卫(今河南安阳,汲县)一带,后来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省潜山县)。慧可只有僧璨、僧那等几位弟子。僧璨传其衣钵后,为了逃避北周武帝的“灭法”,曾隐名埋姓,过着飘泊不定的隐居生活,曾到珲皖公山、太湖司空山,广东罗浮山同。
关于僧璨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不多,有人甚至否定僧璨在历史上的存在。在《古珠法云佛行法录》中说,毗尼多流支到越南传禅是从扶南(今柬埔寨)进入交州的,不但没到过中国,更谈不上从僧璨学禅之事。但我们从一些史料上可以肯定的僧璨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他传禅于毗尼多流支也是有根据的。《景德传灯录》载曰:“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出家前)谒二祖(慧可)。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佛灭法。师往来太湖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此中又说到:“‘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四祖道信),何滞此乎?’即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去还旧址。”《续高僧传?道信传》中有关道信从师求法的记载说:“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皖公山,静修禅业。(道信)闻而往赴,便蒙受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历代法宝记》中载道:“大师自罗浮归山谷,得月余方示灭,今舒州见有三祖墓。”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僧璨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僧璨因受武宗“灭法”之害,居无定处,曾去过许多地方。二祖慧可曾在邺都弘扬禅法,因此僧璨在慧可入灭后也到邺都弘禅是极有可能的。所以说毗尼多流支在邺都从僧璨学习禅法是顺理成章的事。通弁的《对照录》说僧璨曾劝毗尼多流支南下去广州弘法也应该是事实,因为上面的史料中都提到僧璨去过广东的罗浮山。僧璨对广东情有独钟,可能是因为为武宗“灭法”的缘故。
毗尼多流支从僧璨学习禅法,并听从他的劝告来到广州,在广州停留了6年,住在制旨寺,翻译了《象头经》、《报业差别经》等。公元580年(陈朝太建十二年),毗尼多流支从广州继续南下,来到了越南的交州,住在郊外的法去寺,弘扬达摩禅法。但被推为越南禅宗鼻祖的是毗尼多流支。毗尼多流支汉语是“灭喜”的意思。所以这支禅系也称为灭喜禅派,是从中国传入越南的禅宗的3支中最早的一支。将达摩禅传入越南的是毗尼多流支,但真正使毗尼多流支禅系发扬、光大的是毗尼多流支的弟子法贤,所以法贤被认为是此系的初祖。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