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两岸 > 正文
佛教在亚欧:侨僧竺摩法师马来西亚弘法传奇
2009年03月17日 10:38浙江侨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辗转港澳弘法救难

1937年,正是竺摩法师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时候,令他意想不到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竺摩法师毅然中断学业,抛弃一切物品,与广大佛教僧伽一起,投身爱国救难活动。他与闽南佛学院后期的几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当地的“慈溪抗战后援宣传组”的工作,为宣传抗战救国而奔走呼号。不久,他又奔赴武汉,甘愿为抗战救国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赶抵武汉后,竺摩法师立即参加了“僧伽救护队”,并担任干事,投身救难活动。后来,又奉命带领部分“僧伽救护队”成员开赴陇海铁路抗日前线进行救伤工作。因被逃难的伤兵和难民冲散,他遇上民族大学的宣传队,于是参加山西临汾一带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不怕敌机的疯狂轰炸,出生入死,几经危难,毫无惧色,表现了一个爱国僧人的救世情怀。“僧伽救护队”解散后,竺摩法师四处奔波,后经洛阳、郑州回到武汉,继续参加抗日救难活动。

在国难当头之际,竺摩法师谢绝了重庆汉藏教理院的聘任,于1938年10月南下广州,转赴香港弘法,开展救济难民的募捐和服务工作。期间,他被选为“香港佛教救济难民会”委员兼驻会干事,他不辞劳苦,做了大量的募捐和服务工作,及时救济难民,共渡难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拿起笔,写了不少反映战地救伤的文章,及时反映佛教僧侣界抗日救难的状况。因而,也认识了萧乾、陆丹林、陶亢德、许地山、叶灵风、周扬、萧军、萧红、田间等港澳的文化界名流。

1939年春,竺摩法师应澳门佛教居士林之邀,创办“佛学研究班”,开讲《维摩经》,一时引起轰动。而他在港澳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是主编《觉音》杂志。自他主编这份佛教文化刊物后,贴近现实生活,把宣传和鼓动佛教界奋起抗击日寇的爱国爱教活动作为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自己不断撰写时政评论,无情鞭挞侵略者的凶残,呼唤正义力量奋起抗战。因此,《觉音》杂志影响越来越大,被读者称为“华南佛教降魔宝杵”,是“华南佛革运动干部必读书”。

在澳门时,竺摩法师曾与艺术大师高剑父互为师友,友谊弥深。在此期间,竺摩法师先后应邀担任澳门宝觉佛学社导师、香港栖霞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主任,致力于佛教教育。1951年8月,他又创办了《无尽灯》杂志,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卢友中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