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五台山成功入选“世遗”的启示
2009年09月22日 09:50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观点] [申遗] [世界遗产] [五台山]

“高山闹市”一度使佛国圣地蒙尘

尽管“天生丽质”,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业开发热浪席卷五台山,过度的商业化一度使佛国圣地蒙尘。

2000年前后,是五台山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时期。那时,五台山庄严的寺院被林立的宾馆、商店、饭店包围;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等周围小商小贩聚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周边,居民们随意修建房屋、宾馆,路边每隔三五步就立着广告牌、电线杆;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景区杂乱不堪;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让景区中心一带污水横流……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五台山“商业鼎盛”时期,其核心地带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更是不计其数。浓重的商业气氛令前来参拜的游人不免遗憾:“我们想来的是清净的佛国圣地,而不是霓虹闪烁的‘高山闹市’……”

过度的商业开发,使五台山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日益加剧,这与世界遗产项目要求的景观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完全背道而驰,这给五台山申遗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2006年,五台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为保护五台山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五台山开始了全面拆迁治理。根据规划,五台山一期拆迁工作2007年4月结束,二期拆迁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底结束。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五台山当地居民焦瑾琦说:“经过拆迁整治后,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如今每天都能听到鸟叫声,每天早上起来爬山,可以清晰的听到钟声和僧人们诵早课的声音,五台山清净的佛国氛围又回来了。”

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一名负责人表示,区政府整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按照1906年一名法国人拍摄的五台山景象对五台山进行全面修复,让五台山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不应再走

“五台山申遗成功,就好像刚刚考入大学的孩子一样,今后学习的路仍然很长……”出席世界遗产大会的山西省五台山管理局局长梁有升在与我们的电话连线中表示。 

五台山申遗成功在山西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五台山申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对待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开发、保护与监管机制。国内景区发展不应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世满说,长期以来,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缺乏长远规划,国内不少景区错位开发、过度开发现象严重,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让人忧虑的是,目前国内许多景区仍然没有树立起保护意识,在利益的驱动下各种破坏行为仍在继续。“即使不准备申遗的景区,也应用‘世遗标准’来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不然仍会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付出沉重的却又完全可以避免的代价。”张世满说。

相关链接:

对中国佛教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保护和传承佛教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佛教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叶健、李建平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