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方面也要给予照顾。如《僧祗律》说:
若病人衣钵外,有医药直者,取之供给;无者,众僧应与;若僧无者,彼有贵贱衣钵,当贸贱者,供给病者;若复无者,当外乞与之。
病人自己有财产,医疗费当自付;假如病人付不起医疗费,僧团大众要帮助他;大众没有能力,要替他化缘。
《善见律》也说:
若病无汤药,得以华果饮食,饷人求易汤药,不犯。
僧食本来不能随便供给俗人食,但为病人能够得到汤药,也是可以的。
对于照顾病人者的态度,经律中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四分律》说:
看病人具有五德:一、知可食应与。二、不恶贱便秽。三、怀慈愍故,不为衣食。四、能经理汤药。五、为病人说法,令他(她)欢喜。
具足这五个条件,是合格的瞻病人,能使病人及早恢复健康。又《增一阿含经》说:
若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常在床褥。云何为五,一、瞻病之人不别良药。二、懈怠无勇猛心。三、常喜瞋恚,亦好睡觉。四、但贪好食故,瞻视病人。五、不与法供养故,亦不与病者语谈往返。
不能给病人说法谈心,又不能耐心照顾,病人得不到应有的安慰和治疗,自然难以恢复健康,这种瞻病者是不合格的。
4、安置病人的地方
印度寺院的西北角,日光没处,设有无常院,病人安置其中。堂内供一尊金像,面向西方,右手举起,左手中系一个五彩幡,幡垂曳地。安病者在像后,左手执幡,作往生净土意。照顾病人者随时清理房内尿屎吐唾,烧香散花,乃至为病者随机说法。
无常院的无常二字,是取《涅槃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意思。之所以要安放病人在无常院,是怕病人对本房中的衣钵众具贪恋不舍,以致堕落。如《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说:
昔有比丘,念著铜钵,死作饿鬼,僧分物时,便来求钵。其身绝大,犹如黑云。有得道者,以钵还之。既得,便舌舐放地而去。诸比丘取之,绝臭,更铸作器,犹臭不可闻。又有比丘爱衣而死,作化生蛇等。
凡夫总是心随境转,见境生情,一旦对熟悉的环境、衣物有了贪念就会堕落,因此,要特别安置病人。
5、如何给病人说法
僧伽蓝中的上座法师们,应当经常到病人前,给他讲说佛法,帮助启发正念。因为临终时的心念,往往决定来生的去处。如《大智度论》说:
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造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
这是说明了临终说法的重要性。
那末,临终怎么说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可以用三方面说:甲、去其爱恋之情。如《四分律行事钞》说:
《四分》问病者持何等衣?……当见告示,为取著之,现在未来,为佛所赞。若见贪物心无大志者,告云:此衣物等,并是幻有,大德储积来久,为之疲劳,乃至病苦,眼看不救,乃至脱死,亦无一物。大德生从胎来,亦不将一财来,脱至后世,亦不将去。经云:往昔国王,为宝所诳,乃至临终,无一随己,可不悲乎。不须忧念幻假钱财,但须存胜业耳。亦不须付嘱余人,此则妄行颜面,终非大德死法。但用佛语,普召十方凡圣大众,羯磨分之,如法受用,大德乘此功为,必生善处。
说明衣物钱财都是幻有,虚妄不实,劝导病人舍去,与大众结缘,勿要贪恋。
乙、称扬病者一生功德及所修法门。是依病人一生所行善事,投其所好,给予赞叹,使他内心喜欢,不忧惧前途,便得正念不乱,生到理想的去处。
丙:示经像。照顾病人者手执经卷,告诉病者经的名字。又将佛像,对着病者眼睛,叫他观视,和他说佛法善语,不可谈日常闲事。如《华严经》说:
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悟命终者。
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
见彼命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复劝令皈依佛,因是得成明净光。
是说病者临终时念佛、见像,一心向往,命终之后一定能生到佛国。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济群法师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