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佛学书店 > 图书分类 > 养生 >
图解经典60《图解伤寒论—回归中医的根本》

图解经典60《图解伤寒论—回归中医的根本》

定价:¥68.00元

作者:(东汉)张仲景
出版发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发表评论] [字体: ]

**作者简介**

张仲景,名机(约148—约211年),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他从小嗜好医学,立志做一位医者,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终于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并写下了千古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的原则,被后世医者奉为典范,张仲景也因此被誉为“医圣”。

**内容简介**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辨证施治是它的灵魂。是养生家、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书。书中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载的大量方剂,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为“万方之祖”;还包含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为后世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另外,《伤寒论》中还包含了许多宝贵的养生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重视通过饮食防病、治病;时刻注意保胃气;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伤寒论》对原著进行了一系列的编辑创新:首先,以明代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并结合目前流传的多种版本,准确译出白话文;其次,制作200多个图解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还根据正文药方配以30多个《伤寒论》中的常用药物”专题。力图既保持《伤寒论》厚重的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挖掘其实用养生价值,并赋予它优美的视觉效果;使其不仅成为医学工作者必备的工具书,更是现代人生活养生的居家典籍。

**图书目录**

编者序:辨证论治的经典巨著

宋刻《伤寒论》序

张仲景原序

本书阅读导航

绪论:中医与《伤寒论》

1.黄帝的遗产:中医的基本理论 / 2.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张仲景与《伤寒论》 / 3.几乎失传的经典:《伤寒论》的历史与版本 / 4.独特的辨证体系:《伤寒论》的影响 / 5.人体中的网络:中医经络理论 / 6.《伤寒论》的基础:六经与六经病

第壹章 脉象的判断:辨脉法与平脉法

1.辨脉法:阴阳病脉之辨析

2.平脉法:正常脉象之辨析

第贰章 序例:伤寒学入门

1.伤寒例:四时之气皆伤人

2.辨痉湿喝脉证:治疗外感内伤之根本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体内湿虚与表外阴邪之诊治

第叁章 扶正祛邪:太阳病的治法之一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扶正祛邪,表里双解

第肆章 治下的方法:太阳病的治法之二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太阳病治下之时机与方法

第伍章 伤寒病的第二阶段:阳明与少阳病的治法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肠胃实热之治疗

2.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扶正达邪之为正治

第陆章 伤寒病的后期:阴经病的治法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脾胃之虚寒轻证

2.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心肾衰竭之回阳救逆

3.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寒热错杂之证治

第柒章 汗法的应用:辨可发汗与不可发汗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急性吐利之证治

2.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初愈,疾病复发之证治

3.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不可发汗病例之收集

4.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汗法之使用原则

第捌章 吐法的应用:辨可吐与不可吐

1.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发汗后之疾病治疗

2.辨不可吐:吐法之禁用

3.辨可吐:吐法之使用原则

第玖章 下法的应用:辨可下与不可下

1.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不可攻下之病例

2.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可攻下之病例

第拾章 变证的治疗:伤寒病的综合疗法

1.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汗、吐、下三法后疾病之证治

附录 《伤寒论》对脉象的论述

《伤寒论》方剂索引

**精彩片段**

问:脉象有阴脉和阳脉之说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答:大体来说,如果脉象的表现为大、浮、数、动、滑,属于有余之脉,便是阳脉;如果脉象的表象为沉、涩、弱、弦、微,属于不足之脉,便是阴脉。凡是阴性病出现了阳脉,即为正能压邪,疾病向愈且预后良好;凡是阳性病出现了阴脉,即为正不胜邪,多属危侯。

问:如何区分阳结证和阴结证的脉象?

答:病人的脉象浮且数,能饮食而大便秘结的,便属于燥热实邪内结,即为阳结。大约十七天之后,病情便会加重。病人的脉象沉且迟,无法饮食且身体困重,大便反而结硬的,便属于阴寒实邪内结,即为阴结。大约到发病的第十四天,病情便会加重。

问:有一种病证,病人既有恶寒又有发热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阴不足则阳气得以乘之,所以发热;阳不足则阴气得以乘之,所以恶寒。

问:阳不足是什么意思?

答:以脉来举例,如果寸口脉微,即为阳不足,阳虚则阴气乘之,阴盛则寒,就会像凉水洒在身上而感觉寒冷。

问:阴不足是什么意思?

答:尺部脉弱,即为阴不足,阴不足便会导致阳气乘之,阳气旺盛便会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