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6日,由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湘潭市佛教协会联合主办的“6.6全国放鱼日”湘潭科学放生暨湘江水生态修复活动在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名誉会长圣辉长老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圣辉长老表示,科学放生是从慈悲初心到生态责任的升华,要依法规、依科学、依生态进行放生。要强化科普教育、推动多元共治、弘扬生命伦理等方式,将放生护生升华为全民生态自觉。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全文如下:
今天,我们再次齐聚湘潭历史深处的窑湾,共同参与“6.6全国放鱼日”湘潭科学放生暨湘江水生态修复活动,实在是因缘殊胜。作为出家人,担任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名誉会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此,我谨以感恩之心、护生之志,与大家分享关于科学放生与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
科学放生是从慈悲初心到生态责任的升华。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放生护生是践行慈悲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放生若缺乏科学引导,可能演变为“好心办坏事”。自2012年起,我参与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护鸟工作,就开始推动寺庙停止随意放生、无序放生野生动物和鸟类,倡导科学放生理念。2023年,在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支持下,湖南首个公益放流站在长沙落成,通过规范放流流程、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公众从“盲目放生”转向“精准护生”。这一实践不仅回应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定点放流”的政策要求,更成为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今天,我们在湘潭举行科学放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下半年我们还将建成建好湖南第二所公益放流站,第一所在长沙,那么第二所就叫湘潭公益放流站,以期引导广大社会生态环保者与善信及社会公众推进科学放生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关注生态保护的法治化进程。今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我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规范引导民间放生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获得社会媒体的重视和报道。4月8日,我们中国佛教协会召开规范放生专题会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放生活动的办法(草案)》。5月9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佛教放生活动的通知》,指出要规范放生活动、做好信教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和生态寺院建设。全国佛教界正践行佛教慈悲护生理念,依法依规开展放生活动,努力形成慈悲护生、依法放生、科学放生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前不久的4月20日,我应邀赴福建参加第四届海峡科学放生护生研讨会,5月3日又在新化天门乡举行第五届“护生日”系列活动,通过实践来探索“科学放生护生”的时代命题。
湘江的生态修复绝非一日之功。“十年禁渔”是为子孙谋福祉的千年大计,“科学放生”则是其中关键一环。今日,我们投放的每一尾鱼苗,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佛教经典《金光明经》记载,流水长者子救鱼得福,印证护生功德无量。今日之中国,我们更需以科学精神续写这一传统,让每一滴水、每一条鱼都成为生态文明的见证。
值此因缘殊胜,法喜充满之际,我谨呼吁:要强化科普教育,通过公益放流站的“开放日”系列活动,向广大社会公众及青少年普及生态知识,批评盲目放生危害;要推动多元共治,联合宗教界、企业、学校等社会各界热心参与,形成“政府指导+社会组织运营+公众参与”的护生网络;要弘扬生命伦理,一尾鱼、一只鸟、一条狗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天生灵性!所以我们要倡导“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理念,将放生护生升华为全民生态自觉。
我愿以毕生余热,与各位同仁携手同行,为湘江“水清鱼跃”、为长江“生生不息”倾尽所能。让我们以慈悲为舟、以科学为桨,共护山河安澜,共筑生命家园!
图/ 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