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义法师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大会呼吁:不为狭隘利益分裂,共织因陀罗网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站内

达义法师在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大会呼吁:不为狭隘利益分裂,共织因陀罗网

编者按:2025年4月20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香港西方寺承办的“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大会暨佛教与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在香港举行。加拿大佛教会会长、世界佛教僧伽会副会长达义大和尚出席,并作《以缘起共生之慧,缔造命运共同体之道》的主题发言。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达义大和尚发言全文如下:

佛教不只是一个宗教传统,更是一种关于世界、人类与生命彼此关系的智慧体系。今日我们在此集会,不仅是为了继承佛陀的慈悲愿行,更是为了回应这个纷乱时代最深切的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佛教缘起观: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哲学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以缘起观阐明宇宙人生的实相,指出一切众缘和合、彼此依存。缘起不是抽象哲思,而是一种超越国界、族群与宗教的生命连带感。在这个全球化与断裂并存的时代,缘起智慧提供了命运共同体最深厚的哲学基础。

凡孤立,皆无明;唯共生,方光明。以自我为中心、主张排他与高墙的孤立主义,正违背佛教“众生平等”“无我”的根本精神。唯有真正体认彼此命运交织,我们方能超越局部利益,共赴整体福祉。

二、佛教因果律: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引擎

全球气候灾变、区域战争、心灵焦虑,皆是人类共业所感。在因果的光照下,我们佛教徒应当正视“我”的行为如何影响“我们”,乃至“众生”。

正因为如此,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冷漠、剥削与对立,我们倡导众缘和合、共修共生的道德实践。正如《华严经》所示,世界如因陀罗网,珠珠互映,一动即牵全体。命运共同体,不只是政治口号,而是佛教世界观的现实展开。

三、佛教慈悲与平等: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核心

佛教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核心伦理。今日世界的诸多问题——战争、贫富差距、歧视、难民等——实质皆是“分别心”所致。佛陀的平等观、菩萨的慈悲行,正是化解当代裂痕的灵药。

我们全球佛教徒应当以“无国界慈悲”回应时代挑战:为战争中的孤儿点灯,为灾难中的难民搭桥,为疫情中的病苦众生送去抚慰。慈悲不是抽象理想,而是行动的力量,是制度背后的人性关怀。

四、佛教非暴力实践:构建和平与永续的共未来

从释尊拒绝武力到甘地倡导非暴力,佛教始终坚守“宁受千刀割,不动瞋恚心”的原则。在这个分裂、冲突与暴力升级的世界,佛教的非暴力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明的选择。

我们应将这一理念扩展为全球僧伽的实践责任。我们倡议推动“国际佛教和平发展联盟”,将佛教智慧转化为促进和平、环境保护、教育疗愈的具体行动,并与各国政府、民间组织与学术智库合作,推动政策对话与社会转化。

五、因陀罗网:共织未来的佛教愿景

今日世界需要的不是高墙,而是因陀罗网的璀璨联结。让我们以禅心为针、慈悲为线,将每一座寺院、每一个僧团、每一颗觉醒的人心,串连成照亮人类前路的光明之网。

正如《法华经》所言:“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我们要共缔善缘,让佛法久住人间,让人类迈向和平、平等、共生的未来。

结语:以菩提心为灯,照破当代之苦

诸位法师、诸位同道,愿我们以佛陀的愿行为榜样,不囿于一方寺院,而心怀天下;不执于一己修证,而利济群生;不为狭隘利益而分裂,而为共生大愿而联合。

让我们以悲智双运、共住正法,点亮心灯,共织因陀罗网,为世界带来安宁、共融与希望。愿佛光遍照,正法久住;愿众生离苦,天下和顺。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推荐8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