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2月16日上午,“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广州增城百花古寺盛大开幕。来自中国、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各界贤达齐聚南香山麓,共话“文化润教”及“文流互鉴”,共同见证中国禅意园林新场域的诞生及海上丝绸之路佛缘永续的百花盛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明生法师致辞如下: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出席开幕式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致辞
在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于南香山下,举办“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共话“文化润教”“文流互鉴”,共叙法谊,推动佛教中国化成果具象化,这对于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佛教协会,向莅临盛会的党政领导、佛教界诸山长老及全球佛教界朋友,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广东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广东高僧辈出、名刹遍布,素有“滨海法窟”之称。唐代,广东人六祖惠能融会不同佛教宗派,又儒道兼采,使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并对中国哲学、伦理、诗词书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进而传播至日韩、东南亚等地。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广东佛教界一直秉承以慈悲的理念恒顺众生、以智慧的理念促进和平,一以贯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近年来,我们通过“广东佛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宣讲团”“广东佛教讲经交流”以及“一寺一志、一寺一馆、一寺一树”建设,以“弘法”为契理,“志馆树”为契机,铸就“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佛教英语交流基地”“粤港澳佛教文化交流会”“硕博法师恳谈会”“南海佛教圆桌会”“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会”等广东佛教文化品牌。推动佛教建筑、雕塑、绘画、梵呗体现中国风格、南粤风范,彰显广东禅宗文化特色。我们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整理丝路上佛教传播者《真谛全集》《不空全集》等文献,深挖广东佛教文化遗产,拓展广东佛教文化模式。我们发挥广东佛教圣物、胜迹祖庭、祖师法脉等信仰纽带作用,促进国际民间交往,巩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民意基础。
“秉初心,谋远图”。接下来,广东佛教界持续以经典、思想、制度、礼仪中国化为主要路径,将“文化润教”“交流互鉴”进一步落实落细,开展“岭南觅禅”之“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首届岭南佛教素食文化节”“首届绿美寺院鉴赏会”等系列活动,继续擦亮“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广东佛教讲经交流会”品牌,办好具有广东特色示范引领作用的佛教文化活动,助力绿美广东建设,推动广东佛教健康传承。持续推动“志馆树”建设,引导广东佛学院内涵式发展,大力培育“双通”人才,深入推动广东佛教寺志编修有章有法,大乘经典翻译有条有理,国际交流有声有色,祖庭文化弘扬有滋有味,佛教故事传播有声有色。继续秉持同愿的理念、实践同行的原则,贯彻落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雪窦山宣言》,携手全球佛教徒及和平人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谐世界。
“循大道,至万里”。诸位大德法师、朋友们,我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诸多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问题,让我们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理念,不忘上求下化的发心,牢记弘法利生的本愿,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而精进不懈。希望广东佛教佛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根与魂”上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佛教,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而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