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杯茶,我们跋涉千余公里奔赴浙江景宁。
如今三九已过,一下飞机,就给了我这个在新疆出生、东北读书、北京工作的铁北方小孩不小的震撼:浙江的骄阳烤得人微微冒汗,公路两侧山色叠翠、流水澄碧,视野尽头绵延的青山被氤氲雾气裹挟出别样生机。
这哪有一点寒冬的样子?我不禁腹诽。
抵达目的地已是晚上五点,在温润的南方三九天,喝到了这杯与此时景宁同样翠绿的惠明茶。
畲乡出了座和尚庙
说起“景宁”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听到“丽水”,你一定知道——
她是最近热播剧《与凤行》里的“行云小院”,是《绝代双骄》中的海子寨,是《仙剑奇侠传》中的仙灵岛,是《雪中悍刀行》里的龙虎山与天师府,也是《道士下山》里的山中道观。
一路向南,不过一会儿就来到了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的根脉深植于广东凤凰山,他们曾以“游耕”的方式穿梭山林、迁徙不息,在中国南方的辽阔疆域上勾勒出一条自广东潮州蜿蜒而西、直至贵州麻江、北达安徽宁国的绚丽弧形轨迹。
景宁,作为他们踏入浙江的首站,成为了畲族文化在江南大地上绽放的璀璨起点,星星点点,装点着这片温婉之地。头戴凤冠垂璎、腰系编织彩带的少女,怎么不是山水之间最美的风景?
盘山而上,惠明寺初显。相传,寺庙因惠明禅师得名。他当年云游到此,修庐悟禅,当时鹤溪一带瘟疫流行,瘟死、逃亡的人不可胜数,惠明和尚知道以后,携带茶叶走门串户,问病赠茶,于是有了惠明茶,村民为他修建了寺庙,就叫惠明寺,名字沿用至今,已走过1000多年光景。
连片的茶山将寺院包簇其中,我们走到一棵茶树前,茶人何老师说这是“白茶祖”,相传是公元661年,云游到这的惠明禅师种的......
八卦带我回盛唐
下山盘在蜿蜒的路上,同行的姐姐突然悠悠开口:所以惠明和尚“消失”的那三年,难不成是到你们这搞茶来了?
车上顿时炸开了锅——爱聊八卦果然是每个人的天性。大家推测出惠明和尚的出生年份,据《六祖坛经》记载找到惠明在追六祖慧能时的岁数,甚至翻出《景宁畲族自治县志》、《唐朝元皇南泉山迁居建造惠明寺报税开垦》书寻找蛛丝马迹......
遗憾我们并未寻找到答案,但在搜索过程中找到了惠明茶许多其他的八卦轶事:
据说唐年间,鹤溪一带瘟疫流行,惠明和尚得知后以茶入药,布施结缘,喝过茶汤的人病情多有好转……故这茶一时间名声大噪。
再有处州府志载: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惠明茶成为贡品,年贡茶芽两斤。可不是什么茶都能上供皇家的,看来这茶确实有点东西。
还搜到《浙江通志》,惠明茶竟然在1915年在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过一等证书和金质大奖章。多有些自媒体拿它与一同获奖的国酒茅台相提并论。
何来一阵幽兰香?
再品惠明茶,它在我心里俨然已不是茶,而是无数buff叠满的治瘟之药、皇家奢贡、金奖国粹......
茶人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惠明茶的制作方法:萎凋、杀青、回潮、揉捻、初烘、筛选、复烘、二次筛选......杀青消除叶片的苦涩味,揉捻使茶汁外溢,让茶叶卷曲成型,进一步促进绿茶色香味的形成。一芽一叶,干茶条索紧结有白毫......半晌,何老师拿出茶具为我们冲泡惠明茶。
一壶开水倾泻而下,蜷曲的翠叶在舒展开来,在杯中自在悠游,沉浮间,小小的茶室竟弥散出一阵幽兰香,茶汤入喉,又像是咬了口刚摘下的果子般鲜甜味爽。
来景宁之前我说自己喝不懂茶,肯定是喝了也白喝。如今真正喝到它,原来东方韵味不需要“懂”,它镌刻在我们中国人的DNA中,魂归盛唐在顷刻间而已。
次日我们从这深山秘境离开,清晨雾气浓重,若隐幻见的山峦仿佛交叠了时空,屋舍沿着山势,一层层地延伸,鳞次栉比、高低错落......盛唐不再,高楼广厦代之,过检机器突然显出惠明茶罐的形状......这桃花源只是一期一会,终归得回到现实世界,不会再见了吧。
伤感了十分钟后,我总编辑:嗯,景宁好地方,三月三咱再来景宁,采茶!
文/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