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出川高僧|马祖道一:中国佛教最伟大的奠基者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巴蜀出川高僧|马祖道一:中国佛教最伟大的奠基者

马祖道一(709-788),唐代著名禅师,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人,俗姓马,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八代大师。日本当代佛学大师铃木大拙说:马祖道一为唐代最伟大的禅师。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称马祖道一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

巴蜀出川高僧|马祖道一:中国佛教最伟大的奠基者

马祖幼年出家,十二岁就在什邡建成不久的罗汉寺剃度,二十岁受具足戒,初学佛法以参禅打坐渐悟为主,后随南岳怀让禅师学习顿悟之法,并在其点拨下开悟见性。马祖道一是洪州宗的祖师,谥号“大寂禅师”,又称之为禅宗第八代传人,是禅宗历史上最为突出的高僧之一。

马祖道一继承并发展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提倡“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和“平常心是道”的禅学理念,强调内心的觉悟和实践。他的禅法将参禅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他以这三种修行阶段将禅学实践化,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祖门庭繁茂,英才辈出,一生中门下共有弟子八百多人,有名有姓传至今天的有139人,得法者84人,并且都成为一方宗师,遍布天下。其中更有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被称为洪州门下三大士。禅宗至此风靡南北,称洪州宗。以“江西马祖”闻名于世。其巨大成就,在中国佛教史上少有人可以相提并论。

创立丛林制,推行人间佛教

日本当代学者,汉文化专家柳田圣山在其《新佛教的开山人》中写到:“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是在中国辽阔广袤的大地上诞生的人文主义宗教,是开放的、中国式的产物,是佛教的伟大革命。马祖道一是这场革命性运动的导师。”

早期禅宗从初祖达摩到三祖僧璨皆是以“头陀行”为修行方式:外出乞食,居无定所。自道信始在湖北黄梅立寺定居,学徒常有数百,靠自耕自给。自道信、弘忍以来,禅宗僧众渐多,但普通禅僧大多无度牒、无寺籍。

自六祖慧能以后再传二代,至马祖道一的时代,道风大盛。马祖大胆改革创新,在江西南昌以开元寺为依托,创立了规模较大的禅宗僧团,创立了洪州禅,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也被后人称为马祖道场。

当时,其入室弟子达到139人。出家人众多,道场渐大,为管理带来新的难题。鉴于此,马祖道一弟子百丈怀海禅师着手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这便是中国佛教第一部管理法典《百丈清规》。于是,师徒两人成就了佛教史上一段著名的佳话——“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马祖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牵涉到一种‘家’的变易——从他们的血缘关系的家,转而为寺院的家。”这种家族式寺院的发展,其最大意义在于,将佛教的僧团扩大了。

还推行了一种全新的修行生活主张,那就是承载着农禅并重思想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人们在礼佛、坐禅之余,不但参加耕种、收割、植树等农林劳动。靠自己的劳动获取一日三餐,使生活相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并进入到世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反懒惰、崇尚勤劳创造,最积极、最精进的人生态度之体现。

平常心是道,佛法中国化

马祖主张道不用修,或者说任心为修。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是他的佛性思想与实践的总纲领。他让“顿悟”说付诸实行,取代了看经坐禅的传统。

佛门学者称,从马祖“自心是佛”的教法来看,其特色在于将大乘佛教的教义以彻底的中国化方式表达出来,充满了中国老庄道家玄学的色彩,而且他的禅学思想无论在心性本体论、修行方法论还是在解脱的终极境界论上都贯彻了自然任运、无造作的思想。所以他后来更是直接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彻底中国化的命题。

比如有人问马祖,应该如何努力于道的修习?马祖说:“肚子饿了就吃饭,疲倦了就睡觉。”对方又问:“一般人不正是这样做的吗?”马祖说:“一般人吃饭的时候在解开一万个结;好多人每天早晨是在数不清的昨日的束缚中醒来。应把那些多余的东西抛开,用心的本性去生活,这就是平常心。”

马祖所说的平常心和世俗中的平常心是不一样的。世俗平常心指的是顺应一般心理、生理的需求。而马祖说的平常心是指受用见闻知觉而不住见闻知觉,心无所住,而时时能于当下解脱,虽然成就自在解脱却如无所得般地不随境转的真心状态。它融入世俗生活中却非一般世俗的平常境界或平常心态,是经过超凡入圣,又由圣回凡,一种见道,证道的崇高境界。

平常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修,在不知不觉中修。这种无修既是对行为方式的简化,也是对修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人时时修、事事修,平常与不平常,易与难,不修与修完全合而为一。从平常中见不平常,于世间出离世间,这正是“平常心是道”的本义,也是六祖以来的禅门要旨。所以,马祖说平常心是道,便道尽了人间佛教的真谛。

马祖把禅完全推向平常化、生活化、简易化,为禅赋予无限生机与活力。将六祖慧能之“无念心”发展为“平常心”,并用喝、打、竖拂、画地等灵活方式随机开示,启人智慧。其中深蕴中唐以来曾普遍怀疑、否定与个体自由精神之追求意愿,从而完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一次影响至深至远的探索。由此,也为后代中国无数禅学者、士大夫、文人墨客开拓出一番崭新精神天地。

神奇的预言,马驹踏杀天下人

唐宪宗贞元四年二月一日,春节后不久的一个平常日子,证得圣果的马祖在沐浴之后,结跏趺坐——也就是以双盘打坐的姿势,安然圆寂。那份安然宁静,不像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像是又一次进入了如如不动的禅定中。

唐宪宗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

大师就是在圆寂后才被称为马祖的。这是学生们对他的尊奉。大家都知道衣钵到了慧能手中便不再传下去,这意味着此后不再有祖师了,因此马祖这一称呼便应乎普遍的需要而产生。

马祖道一作为一名出家人, 其法号仍被冠以俗姓,佛门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为何这般,据说是有一段传说的。

据称,在怀让悟道后,慧能曾告诉他一个秘密:“印度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预言在你的足下将产生一头年轻力壮的马,它将会踏破这个世界。”又有资料称,称慧能的原话是这样的:“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

无论前面的“踏破”,还是后面的“踏杀”,都是“度化”的意思。而“马”正好是马祖的俗姓,马祖又是怀让最独出的弟子,所以后来人们便自然而然把这个预言与马祖作了连接。认为慧能所言的马驹,便是马道一。

如果预言真的存在,那马祖的诞生真可说是出于天数了。

还有一段神奇的预言。

《五灯会元》载:佛后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告诉菩提达磨:“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什邡罗汉僧’”。“什邡罗汉僧”是谁?后人都认为就是马祖,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这句话就是对什邡罗汉寺马祖道一广度群生,开创中国佛教新天地的预言。

什邡罗汉寺马祖说法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什邡罗汉寺马祖说法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马祖对中国佛教的伟大贡献 ,得到了后世高度一致的认可:

说他是——四川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史名人之一,与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齐名;

说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禅师(日本哲学、佛学、汉学大师铃木大拙语);

说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禅师(胡适语);

而《大英百科全书》,更是将马祖载入其中,尊其为世界佛教伟人。

概而言之,马祖就是中国佛教最伟大的奠基者;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他将禅宗思想在生活中升华到最高度;其创立的丛林制,更使佛教能够根深蒂固融入到中国社会,融入到民众生活中,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是他,开创了中国佛教的新天地。(参见@四川文化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