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福建祖师 | 宋代名僧净源大师:华严宗的“中兴教主”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大哉福建祖师 | 宋代名僧净源大师:华严宗的“中兴教主”

《五灯会元》记载:“释衲之徒,闽中为盛。”仅自晚唐至北宋的200 多年间,名列《五灯会元》或《景德传灯录》的与福建有关著名高僧,竟有近200人,居同期全国各地之首。从初祖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大师一脉承袭的禅宗,乃是印度佛教完成其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法门,也是福建佛教的主流。

《百丈清规》的确立者——百丈怀海(720—814)祖师。百丈怀海,俗姓王,名木尊,福建长乐人,中国禅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怀海早年在广东潮安依慧照和尚出家,后至南岳衡山依法朝律师受具足戒,再后来至安徽庐江浮槎寺研读经藏十余载,积累了深厚的经、律、论知识。

唐代宗大历初年(766),怀海闻马祖道一在南康(今江西赣县)龚公山开坛讲法,便前去皈依,成为马祖的侍者。后一直追随马祖,终得祖师真传。怀海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三人深得马祖道一器重,世称“马祖门下三大士”。

怀海门下最著名的两位弟子是沩山灵祐和黄檗希运。沩山灵祐与其弟子仰山慧寂,开创了禅宗五宗之一的沩仰宗。黄檗希运的入门弟子临济义玄,开创了禅宗五宗之一的临济宗,临济宗后来又衍生出黄龙派和杨岐派两个支系。正是由于怀海大师的传播,洪州禅系才枝繁叶茂,信徒广布天下,影响遍及古今,成为禅宗第一大宗派。

沩仰宗开宗——沩山灵祐(771—853)祖师。沩山灵祐禅师 ,唐代高僧,沩仰宗初祖。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俗姓赵。年十五岁,礼长溪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三年后,前往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并参究大小乘经律,尤其着力于精研大乘佛法。在天台,他巡礼了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遗迹。此后,到江西建昌县西南马祖墓塔所在地石门山(今江西靖安县宝峰山)泐潭寺,参礼马祖弟子怀海,专心修习南宗禅法,深得怀海器重,成为以“平常心是道”著称的洪洲禅系法徒。

大约在唐宪宗元和(806—820)末年,灵祐来到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西北的大沩山开辟道场。灵祐主张直心、“情不附物”以达到“无为”“无事”的解脱自在 。灵祐及其弟子慧寂共同开创的沩仰宗,成为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出的一个叶片”。

临济宗开祖——黄檗希运(?—855)祖师。黄檗希运,唐代高僧,福清人,幼时于福清黄檗寺出家。相貌异于常人,额间有隆起圆珠,身长七尺高,精通内外诸典。

唐开成年间(836-840),希运禅师在百丈座下得法之后,遵师嘱出外弘法,行至新昌(今宜丰)“鹫峰寺”,见此处山峦起伏,壑深林密,是修道的佳境,遂驻锡于此数十年之久。“四方学徒,望山而趣,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期间,希运禅师念及自己出家剃度和受具足戒所在的福建福清黄檗山,为载师德,不忘根本,将鹫峰改名黄檗山,易寺额曰“黄檗禅寺”,后世因有“天下两黄檗”之说。

会昌元年(841),河东节度使裴休出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史,遇到黄檗禅师。因折服于黄檗禅师干净利落的禅风,二人道缘契合。裴休在《传心法要序》中写到:“会昌二年(842)廉(即观察使)于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

六年后的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安徽宣城),“复去礼迎至所部,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纪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裴休不但常去参问,并记录裴休所说法,即为现行的《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和《宛陵录》。裴休在其著名的《传心偈》中,饱含深情地记下了这段难得法缘:“予于宛陵、钟陵,皆得亲黄檗希运禅师,尽传心要,乃作《传心偈》尔: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化城不住,迷额有珠。珠是强名,城岂有形,即心即佛。”唐宣宗赐谥“断际禅师”。

黄檗希运禅师弟子之中,以临济义玄禅师最为杰出。禅宗“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临济宗发源于河北正定,因其开山祖师义玄禅师得法于黄檗,故有“天下临济出黄檗”之说。

北有赵州,南有雪峰——雪峰义存(822—908)祖师。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义存禅师生于泉州。雪峰禅师“巡名山,扣诸禅宗,突兀飘飖,云翔鸟逝”,“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后在福州闽侯雪峰山建立道场,传法长达38年之久。义存禅师不仅自身禅宗功夫登峰造极,而且弘法声势浩大,法嗣众多且名家辈出。在雪峰山,聚集了当时众多优秀人物,其座下常有众千五百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禅宗传布之地。

“北有赵州,南有雪峰”。闽侯雪峰道场的建立,对当时的禅宗,乃至整个佛教都有重要意义。义存禅师门下弟子有56人在各地建立法幢,几乎垄断了长江以南的佛教,并开启了云门和法眼两大禅宗宗派。其弟子云门文偃创立了云门宗,另一弟子玄沙师备三传后由法眼文益创立了法眼宗。所以,雪峰义存是当之无愧的云门宗和法眼宗的祖师。

曹洞宗开山——曹山本寂(840—901)祖师。位于江西抚州的曹山,是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曹山原名吉水山,后改其名,缘于出生福建莆田的唐代高僧本寂禅师。

本寂的家乡在莆田涵江黄巷,即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据史载,晚唐时期,莆田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有“小稷下”之称。稷下为古代齐国地名,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本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

19岁时,无意于仕途的本寂弃儒学佛,往福清灵石山翠石院,礼元修和尚为受业师出家,法名身章,号本寂。唐咸通五年(864),25岁的本寂受具足戒,之后离开师门,出外云游证悟。

在江西,本寂到洞山普利寺参谒良价禅师。此时良价禅师在这里弘扬其首创的“洞上宗风”,本寂虔心礼师参学,颇受教益。拜别洞山之后,本寂往广东曹溪礼拜禅宗六祖慧能真身塔,转而到江西吉水山开法接化。为追念六祖慧能在曹溪创立的一代禅风,本寂把吉水山改名曹山。当地僧众仰其举扬曹溪宗风之盛德,称他为“曹山本寂”。奠基于良价和本寂的一脉禅法,因洞山与曹山之故,后人称之为曹洞宗,为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也是禅宗诸派中最具哲学思辩色彩的一派。

福清灵石山翠石院后改名为灵石寺,因本寂当年在此剃度出家,亦成为后人追踪曹洞宗源流的一处胜迹。

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信众的三平祖师(781—872)。三平祖师又称广济大师,俗名杨义中,是唐代福建高僧,圆寂后被演化为佛教俗神,历史上有“卓锡化树”“降服众祟”“擒服大毛人,收为毛侍者”等惩恶扬善、恩惠广济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三平祖师创建的平和三平寺,历经千年沧桑,因三平祖师信仰而闻名海内外、香火鼎盛,每年均有50多万信众前来朝圣。原籍闽南的台胞每年都要把分庙祖师公神像请到祖地三平寺“割香火”,以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

三平祖师信仰明清时期通过漳州迁台移民带到台湾并传播东南亚等地,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信众,仅台湾就有50多座三平寺支院。三平祖师已成为台湾地区主要民间信仰之一,也是联络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一条纽带。

华严宗的“中兴教主”——宋代名僧净源大师(1001—1088)。北宋年间,朝鲜半岛的高丽国“重僧归佛”,一些僧人被尊为国师与王师。公元1085年,出家为僧的高丽国王子义天国师,涉险渡海来我国谒师求法。他所拜谒的法师,就是宋代名僧净源法师。义天国师来华前即与净源法师通信往来,来华后随其研修华严宗。回国两年后,为感谢净源法师的谆谆赐教,义天国师二度跨海莅杭,以泥金书写的晋本《六十华严》、唐武周本《八十华严》、唐贞元本《四十华严》共300部施赠杭州慧因寺。

因净源法师出生于泉州晋水(今泉州晋江市),佛教界亦以“晋水净源”“晋水法师”称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敕封净源法师为“崇教大师”。

奉诏住径山——密庵咸杰(1118—1186)禅师。在日本,径山被奉为日本茶道之源。因此,所有来自径山高僧的墨迹,都被定为日本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受到极高礼遇。

日本现有三座国宝级茶室,分别是京都府山崎妙喜庵里的待庵、京都市大德寺龙光院里的密庵和名古屋犬山的如庵。其中密庵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国宝,与其收藏的中国南宋禅师密庵咸杰的墨迹《法语·示璋禅人》直接相关,这也是他目前在世唯一的墨迹。

宋代丛林巨擘密庵咸杰禅师(1118-1186),俗姓郑,名咸杰,号密庵,福清人,出家于邑之敛石寺,奉诏于淳熙四年至淳熙七年(1177-1180)住锡径山。密庵咸杰对日本人的生活影响较大,日本至今流行“密庵席”“密庵床”,放置在茶室中,并量其宽幅特制床间。他的再传弟子无准师范(1179-1249),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位国师——京都东福寺开山圆尔辨圆的师父。

日本黄檗宗开宗、七次获日本天皇敕封——隐元大师(1592—1673)。顺治11年(1654),一代临济宗高僧、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应邀东渡日本,开山京都黄檗山,创立日本禅宗三大宗派之一的黄檗宗,故福清黄檗寺被称为“古黄檗”,京都宇治黄檗寺称为“新黄檗”。

隐元禅师一生“两开黄檗,应化西东”,既是一代禅宗大师,也是一位文化巨匠。隐元禅师带去的佛学经义、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深深影响了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隐元禅师为代表的黄檗文化被称为“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至今仍具有非凡影响力,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以黄檗禅法联系起来的两国佛教界和民间交流交往,成为民间友好互鉴的重要渠道。

声振宇内,望重宗门——虚云大师(1840—1959)。虚云大师原籍湖南湘乡,因其父在泉州当官,出生于福建泉州。19岁时于鼓山涌泉寺依常开禅师出家,翌年依妙莲大和尚受戒成为比丘。虚云大师一生重兴六大禅宗丛林,始终保持苦行僧简朴生活,到了高龄,仍然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家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虚云大师婉拒海外宗教界的邀请,从香港回到云门寺。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虚云大师主坛世界和平法会。1953年6月3日,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老重兴真如禅寺,虚老弟子一诚、传印两法师日后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成为副会长兼《法音》主编。虚老一生培养佛教人才遍布国内外,许多弟子都是誉满佛教界的高僧。1959年10月13日,声振宇内,望重宗门,120岁的虚云大师在云居山茅棚中圆寂。

戒品孤高,禅心朗彻——圆瑛大师(1878—1953)。圆瑛大师1878年生于福建古田县,是中国近代佛教领袖。圆瑛大师是通宗通教的大德和佛法集大成者,曾担任中国佛教会主席和理事长七届之久,1949年荣膺新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对佛教发展与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间,圆瑛大师住持重建了宁波天童寺、雪峰崇圣寺、福州涌泉寺、古田极乐寺、泉州开元寺及吉隆坡极乐寺等名山大刹,获得广泛赞誉。佛教界评价圆瑛大师“戒品孤高,禅心朗彻,祖庭重器,佛国宏纲”。圆瑛大师九次下南洋,推动佛教与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相融合,为佛教在当地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着卓著的功勋和影响。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弘一大师(1880—1942)。弘一大师原名李叔同,他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诸多文化艺术领域曾开风气之先。

李叔同中年剃度,其沙门生涯有24年,其间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2年三至闽南。正是这三次到访闽南,随缘居住的有厦门、漳州、南安、晋江、永春、惠安等寺院。泉州开元寺天王殿悬挂着弘一法师书写的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可见弘一大师与泉州的甚深因缘,法师在泉州驻锡前后长达14年之久,先后住过雪峰寺、开元寺、承天寺、铜佛寺、弥陀岩、碧霄岩、清源洞、草庵、净峰寺、普济寺、福林寺等数十座寺院。在众多寺院内留下书法、诗赋、经律等遗墨珍品,可以说,弘一大师将其后半生的心血与智慧,奉献给了泉州。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晚晴室,荼毗后留下舍利一千八百粒,舍利块六百块,于泉州清源山弥陀岩及杭州虎跑定慧寺建塔供奉。太虚大师曾为之偈曰:“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内容来源:2024年6月13日《海峡都市报》“海都新闻”

作者:白撞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