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以下为原文部分摘录:
自北齐慧文禅师依印度龙树菩萨的实相般若理论创立“一心三观”,天台宗开始萌芽。慧文禅师传慧思禅师,慧思禅师取大小乘中的定、慧等法创立定慧双修的止观之法。慧思禅师传法脉智者大师,在智者大师时代天台宗正式兴起。
慧文禅师,世称“北齐大师”,俗姓高,渤海(山东)人,年寿不详。他幼年出家,天资独悟。一日,阅读《大智度论》至卷二十七所引“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恍然大悟,证得“一心三智”的妙旨。又读《中论》,至卷四《观四谛品》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顿悟空有不二的中道义,因而成立了空、假、中三谛一心,也就是“一心三观”的观法。慧文禅师,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557),二十二年间十分活跃。根据《佛祖统记》卷六载:
师在齐高之世,聚徒千百,专业大乘,独步河淮,时无竞化。所入法门,非世可知,学者仰之,以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1】
二祖慧文传法给三祖慧思之后,慧思在“一心三观”的基础上,以“十如是”为“诸法实相”。四祖智者大师据此,发展为“一念三千”与“三谛圆融”。
慧思禅师(515—577),南北朝时代的高僧,武津(今河南上蔡)人,俗姓李。少时即喜欢《法华经》,曾持经到冢间读诵,深受佛陀讲说此经,方便度化众生的慈悲感动,而涕泣不已,当天晚上即梦见普贤菩萨为其摩顶而去。自此智慧大开,不认识的字句经文都能懂得。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跟随慧文禅师学习禅法。他白天为众讲说、统理僧事,夜间则坐禅修定,持续十年的时间,每日诵持《法华经》,修持“方等忏法”及“常行三昧”七年。
据《续高僧传》记载,慧思禅师从慧文禅师修学禅法,在静观中,见一生善恶业相历历在目。有一年,坐夏经三七日,获宿智通,倍加勇猛,遂动八触,发根本初禅。忽然四肢软弱,不能行步,乃自念作观:“病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得,身如云影,相有体空。如是观已,颠倒想灭,心生清净,所苦消除”,“夏安居圆满,慨叹尚无所证,自伤昏沈,空过此生,深怀惭愧”,就在放身倚向墙壁的一刹那间,竟豁然开悟,在一念之顷,通达“法华三昧”。
公元568年,因北方战乱,慧思禅师转移至大苏山(现在大别山一脉,名为莫山),后又前往南岳衡山,慨叹江南佛教界只注重义理的研习,而轻视禅法的修习。他为随机施教,倡导定慧双修的止观之法,白昼学习研究佛教义理,夜里则专修禅法,将白天所学的佛学理论,抉择应用。
公元577年6月12日,六十三岁的慧思大师安详而逝。因其晚年居南岳衡山,故世称南岳大师。
《天台九祖传》里记载,慧思禅师一生灵异感应的事迹很多。
例如:他在光州大苏山的十四年中,为大众讲经说法,声名远播,前来归依的学徒日益增多,因而遭到恶人的嫉妒、诽谤,并且多次在食物中下毒加害慧思禅师,但是由于慧思禅师的禅定功夫深厚,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他还自悟三生行道之迹,能知宿命及一生善恶业相,曾在树林中掘出过去三世出家为僧时,所居住过的堂宇层壁地基和瓦钵器皿。他被道士谋害,对薄朝堂,后道士受到处分,慧思禅师得到皇帝的礼遇。慧思禅师还预知智者大师与陈国有缘,特别嘱咐智者大师到陈国弘法。
慧思禅师的主要著作有:《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随自意三昧》一卷、《受菩萨戒仪》一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及《四十二字门》二卷等。
慧思禅师的弟子很多,但得其心印者唯有智顗一人。智顗依止慧思禅师学习法华三昧共八载,在智顗到瓦宫寺的临别之际,慧思告诉他说:“吾久羡南衡,恨法无所委,汝粗行其门,甚适我愿。吾解不谢汝,缘当相辑。今以付属汝,汝可乘法逗缘,传灯化物,莫作最后断种人也。”
智者大师(539—597),名智顗,字德安,俗姓陈,世为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因晋时避乱,举族南迁寓居于荆州之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父亲名起祖,文武兼备,才华出众,入朝领军,萧衍称帝时,封起祖为“益阳县开国侯”。母亲徐氏,品性贤惠,温良恭俭,笃信佛教。
梁武帝大同四年(538)七月,智者大师出生于江陵,因出生时有种种灵瑞之兆,故小名王莲,又叫光道,后取字德安。幼年聪慧,喜到寺院拜佛听经。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十五岁时,因战乱纷起,父母双亡,遂于江陵城北长沙寺佛像前发愿,立志要出家以弘扬佛法为己任。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十八岁时,投其母舅湘州果愿寺沙门法诸大师出家。法诸定其法号智顗。陈高祖永定元年(557)二十岁时,从慧旷律师受比丘戒,学习戒律,兼学方等。又诣湖北衡州大贤山专诵《法华三经》,历时两旬,穷三经奥义秘旨。
公元560年,智者大师二十三岁,他遥闻慧文禅师行深名高,禅慧兼具,于是历经艰难险阻,前往大苏山礼慧思禅师为师。慧思禅师与他一见如故,说:“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续高僧传·智顗传》)
慧文禅师教他修法华三昧,为其演说《法华》四安乐行。智者大师持诵《法华经》,精勤心切,一日诵至《法华经·药王品》中“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时,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智光焕发,“若高辉之临幽谷”。智者大师将所悟之境告诉慧思禅师,深得慧思禅师之赞许。慧思禅师赞叹说:
非尔弗证,非我莫识……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众,寻汝之辨不可穷矣。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陈废帝光大元年(567)智者大师三十岁时,在慧思处已经学法七年,夜以继日,勤学苦练。《佛祖统记》说:“切柏代香,柏尽继之以栗;卷帘进月,月没燎之以松。”当他向慧思禅师辞行时,慧思禅师说:“汝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智者大师谨遵师训,拜别慧思禅师后,与法喜等二十七名僧人到南朝陈国都城金陵(今南京市)弘法,住锡瓦宫寺。智者大师在金陵弘法八年,其间金陵之高僧大德,名师宿学贵人居士,对他的演讲辩论,无不心悦诚服。当他在瓦宫寺开讲《法华经》时,“帝敕停朝一日,令群臣往听”,可见他在陈朝受到非常特殊的待遇。
陈宣帝太建七年(575),三十八岁的智者大师,闻天台幽胜,宜于静修,遂决定至天台山潜心诵经修禅,完成自己的愿行。是年秋,尽管宣帝有敕旨挽留,但智者大师仍然起程而去。于天台北峰立造伽蓝,陈宣帝命名为“修禅寺”。他在此一住十年,天台宗的基础也由此而建立。
陈宣帝太建九年(577),陈宣帝闻智者大师在天台安贫修禅,即下诏:“割始丰县(即天台县)调(税赋),并充众费(即把一个县的赋税都割给了天台修禅寺,作为众费之用),蠲两户民,用给薪水(即捐助两户农民给寺里负薪提水)。”对于陈朝的特殊供养,智者大师并没有特别的欢欣,而是保持心境如常。
陈后主至德五年(585),智者大师年四十八岁,奉后主诏,两至金陵,在太和殿,后主尊智者大师以国师之礼,智者大师为开讲《大智度论》及《仁王般若经》。皇后及皇太子,也在宫中设千僧斋会,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为其皈依弟子。此时,智者大师对佛教教义和止观修行均已经圆熟,行成了自己的体系,他以《法华经》为宗要,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以《维摩经》《仁王经》等经以增信,引佛性论、宝性论等以助成,建立了天台宗法门的理论体系。
祯明三年(即隋高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隋攻灭陈,陈亡,智者大师率众离金陵赴荆湘弘教。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代为扬州总督时,遣使恭请智者大师往扬州,大师再三推辞而不允。后与之立约始到扬州。杨广在总督府金城殿,设千僧会,恭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智者说:“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晋王说:“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从此,“智者大师”的名号,即广为人知。
开皇十二年(592)正月十二日,杨广自金陵还镇扬州,遣使自奉迎智者到扬州,宣讲《维摩经》,同时,撰写《净名经疏》。次年春天,智者大师重返天台山。开皇十七年(597),杨广又遣使到天台山迎请智者大师,大师行至石城(今浙江新昌),因病仙逝,享年六十岁,僧腊四十。临终时有遗书给晋王杨广。次年,灌顶法师奉智者大师遗书,自天台至扬州,谒晋王杨广。晋王为纪念智者大师而创寺,初名天台寺,至大业元年(605),杨广即帝位后,改名为国清寺。
智者大师一生被两朝奉为国师,备受帝王、官、民以及出家僧众的尊崇。
智者大师的著作有“三大部”“五小部”之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此三部皆为智者大师口述,其弟子章安灌顶记录成书。此三部博大精深之著作,是创立天台宗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小部即《观音玄义》二卷、《观义疏二卷》二卷、《金刚明玄义》二卷、《金光明文句》六卷、《观经疏》一卷。此外,还有《四教仪》十二卷、《四念处》四卷、《法界次第初门》三卷、《仁王经疏》五卷、《菩萨戒经》一卷、《阿弥陀经义记》一卷、《净土十疑论》一卷等。智者大师一生除讲经、著述之外,还造寺二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造方舟檀、金、铜、素画像八十万躯,传弟子三十二人,其中以章安灌顶为上首。
智者大师将法华思想与龙树菩萨的教理,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创立了深具中国佛教思想特色的天台宗。智者大师禅教一致,行解并重,止观双运,福慧双修,被尊为“智者”,甚至“东土小释迦”,当之无愧。
本性法师简介
本性法师,福建省宁德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专业课教材编写组成员、评审组成员。
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汉传禅学禅法、佛教社会学、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与汉传佛教《楞严经》的比较研究、佛教教育与创新科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编出版《圆瑛大师全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等。出版个人佛学专著《中华佛教禅门五宗》《中华佛教四大禅法》《中国禅法的跨国与跨界》等。出版个人学修《禅思录》与《禅旅记》逾十部。应邀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演讲中华禅学三十多场。
附录:
1.朱封鳌:《中华天台学通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第58页。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