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股普济禅寺:五原边塞上的浩荡禅风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四大股普济禅寺:五原边塞上的浩荡禅风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这首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来自唐代诗人李益。一句一个景象,像电影镜头般展示着五原边塞的历史画卷。在五原这座有着2400多年悠久历史、幅员辽阔的古城东部,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禅宗名刹,名曰四大股普济禅寺。

寺院始建于1872年,前身是由当地绅士王同春、万太公、万德原和四川商人郭大义合成四股,修浚短鞭子渠后建“四大股庙”。令人扼腕的是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抗战时期被日寇毁坏,庙内重要文物被抢劫一空,1951年被拆毁。

2008年秋,虚云老和尚法子、法眼宗传人灵意长老在此驻锡,率入室弟子闻慧法师等多位法师重建四大股,重建后的普济寺大气恢宏、如法如律。本期觉悟禅游,带您走进法眼道场四大股普济禅寺。

寺院东侧,有一占地约70亩的巨大放生池。鸟瞰放生池,像极了一条大鱼,风吹池面引得水波阵阵涟漪,“大鱼”如活了一般鲜活游动、充满生机。

四大股普济禅寺正面的第一道楼门上高悬匾额,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所题“普济禅寺”四字,这是普济禅寺的山门。

牌楼背面的“法眼重开”匾额由一诚长老题写。

山门殿

山门殿的匾额由传印长老所题。

山门殿内供奉哼哈二将,守护着寺院,让佛陀弟子在道场中安心办道。

天王殿

四大股普济禅寺的天王殿总占地面积228平米,正中供奉有弥勒菩萨,两边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韦陀殿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韦陀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面向大殿。

走出天王殿,东西两侧分别为客堂及钟楼、功德堂及鼓楼。

客堂上方,钟楼悬挂1900斤的铜钟,楼内供奉着地藏菩萨。

鼓楼与钟楼相对,安置了一面高1.7米的大鼓,楼内供奉着普贤菩萨。

顺着寺院的中轴线抬眼眺去,一座巍峨庄严的殿宇映入眼帘。殿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为传印长老题写。

大雄宝殿的总占地面积约552平米,高约20米。大殿外围走廊用汉白玉石作护栏,殿前有200平米的阅台,以青石铺地。殿内中间供奉“三佛二弟子”。殿内四面墙壁塑满了五百罗汉。

整个大雄宝殿从内到外,处处循规蹈矩、如法如律。

寺内“法堂”高约三十米,建筑面积达到1200平米,共3层,每层都有廊檐围绕,青瓦红墙,威严屹立。

第一层戒坛,同时也是大禅堂,可供200人共同参禅修行;

二层卧佛殿,卧佛由北京灵光寺大知客妙文师父赠送,佛像由缅甸玉石雕刻而成,面相慈祥庄严,双目微合,慈悲摄受,无限庄严;

三层藏经阁,是普济寺大藏经的存放处,也是阅览经藏的好去处,藏经阁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两侧立藏经。顶部直到大梁全部是木结构,古香古色,好似蕴含无量智慧。

丈室外照壁书写着”法眼宗风”:般若无知,一切现成。

内照壁则书“法眼四机”:箭锋相拄、泯绝有无、就身拈出、随流得妙。

斋堂

禅宗寺院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独特魅力,让人暂离世俗烦嚣,完全融入其中,仿佛洗净了心灵的尘埃,洞悉自然的奥妙。禅寺胜妙,言犹不及,愿有缘者登临一观!

图片来源 | 十愿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