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佛协会长弘庵法师:济南佛教在做好佛教中国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济南市佛协会长弘庵法师:济南佛教在做好佛教中国化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编者按:2024年5月2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指导,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市佛教协会、山东大灵岩寺承办的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弘庵法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编发弘庵法师致辞如下:

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弘庵法师致辞

山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弘庵法师致辞

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开幕式

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开幕式

泉城济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唐天宝四年(745年),北海太守李邕陪游诗圣杜甫于济南历下亭,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形象的描述了济南历史文化的厚重。济南市佛教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平帝元始四年,佛教就已传入济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渐趋盛行。东晋永和七年(351),前秦僧朗大师在泰山北麓昆瑞山创建神通寺、灵岩寺;北魏正光年间,高僧法定禅师重建大灵岩寺;东魏兴和二年千佛山黄石崖造像始成;东魏天平四年,龙洞佛峪开窟造像。隋唐时期济南佛教发展迅猛,新建寺庙20余处,较著名者即有千佛山兴国禅寺、开元寺等。宋、元、明、清时期,佛慧山、柳埠、黄花山、云台山、赵八洞等处大量兴建佛寺及石窟造像,至今仍有遗存。直至清末,济南尚有“五里一庵,十里一寺”的说法。

济南长清大灵岩寺冠居天下名兰“四绝之首”,坐落在泰山西北气势威伟的方山南麓。黄河北绕,岱顶南瞻,群山拱环,别是乾坤。寺院经历一千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古迹众多,枚举难周。寺中的“海内第一名塑”的宋代尼塑罗汉、辟支佛塔、铁袈裟、朗公石、乾隆御碑、慧崇塔、诗偈碑文等佛教文化遗产,美妙难收。

据《灵岩寺志》所载,西汉文帝梦泰山灵岩庙并为之祭祝兴旺;西晋大师弗图澄游观灵岩峪谷,之后有其高徒竺僧朗大师,因缘际会于泰山,始造灵岩道场,即有“戒若冰霜、学徒清秀”,道德远播、垂范人天的灵岩古风,大师道德所感,七帝竞相供养,书请为师,却不离道场。

北魏法定禅师重兴灵岩,及至唐初慧崇大师创千佛殿,更加开拓道场,灵岩佛教大乘风范,愈加发扬。始有“天下四绝”之美誉,宋金元明,寺院香火鼎盛,规模更加宏大,常住僧多至千于众,高僧辈出,龙象群涌,可谓佛光万丈,法延磅礴,名传四方,盛极一时。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本质要求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统一性和高度的关联性,并为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实践走深走实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实施路径。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济南佛教在探索佛教中国化理论、做好佛教中国化实践,全面从严治教,四进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为继续推进济南佛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走深走实,引领七众弟子做好佛教健康传承,济南市佛教界将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加强理论学习,涵养道德品行,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引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