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白山: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是一场思想盛宴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白山: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是一场思想盛宴

编者按:2024年5月2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指导,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市佛教协会、山东大灵岩寺承办的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白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编发白山致辞如下: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白山致辞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书记白山致辞

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开幕式

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开幕式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先后历经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下讫商周,文化谱系传承有序,从未断绝。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兵、农、阴阳诸家在此共议天下秩序,开启了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山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众多。

近年来,山东各级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发挥了优势,突出了主线,进行了宗教中国化的山东实践。借今天佛教中国化论坛,简单介绍三点做法:

一是突出政治认同是山东实践的第一要求。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积极开展“三爱”、“五史”教育和“四进”宗教活动场所、“四讲四比”等活动,不断巩固深化宗教中国化共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其融入教规教义阐释、讲经讲道实践等环节,成为宗教界的自觉追求和行为规范。

二是聚焦文化会通是山东实践的鲜明特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推进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先后举办儒学与宗教中国化研讨会、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研讨会、“伊儒会通”山东实践研讨会、“会通儒学”传统与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研讨会,以中华文化诠释宗教信仰。深入挖掘阐发我国宗教传统中讲慈善、守诚信、重道德、尚和谐、求中道等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不断赋予宗教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

三是全面从严治教是山东实践的关键抓手。坚持以制度为规范,健全完善宗教团体、院校、场所、财务、教职人员等管理制度,提升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专项治理、协同治理,深入开展“四个专项行动”,保证全省宗教平稳健康发展。

灵岩寺是山东佛教的肇始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东晋建寺,传承至今已有1600多年。高僧辈出,佛教重镇。唐代中期成为禅宗北宗禅法重镇,北宋时期成为禅宗南宗禅法道场,临济、云门、曹洞各宗都曾在此宣扬佛教。调和会通,宗风鲜明。北宗以茶益禅,使“茶禅一味”风行一时。宋元以来,承袭百丈怀海“农禅并举”之风,使修行与劳作结合。这两者改变了佛教僧团原有的生活方式,使佛教更加适应本土社会。文化厚重,光华绚烂。历代文豪曾赋诗赞颂。宋代古迹重光袭照。明代英宗、神宗先后颁赐佛教经藏,名闻海内。

今天佛教中国化暨大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必定是一次学术盛会,一场思想盛宴,一件文化盛事。借此机会,对做好大灵岩寺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山东实践,提出几点意见,向各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请教。

一是把握佛教中国化山东实践的时代主体。佛教界是推进佛教中国化的主导者,党和政府是引导者,科研院所是助力者。佛教中国化要靠佛教界人才来实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培育一批既精通宗教经典教义、又精通儒家文化的“双通”人才。发扬佛教“以戒为师”的规训。崇俭戒奢,从严治教,不断完善教规体系,持续推进教风建设。从历史维度看,宗风正、教风严,佛法就能“正法久住”,佛教就能健康传承。善于借鉴山东佛教史上的重要经验。山东佛教始于竺僧朗,其教团以戒律严格著称,为维护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善导大师生于临淄,戒行精进,著书立说,成为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此外还有临济义玄、赵州和尚等著名高僧。山东佛教界应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挖掘一批人物,形成一批著作,打造一批展陈,阐发佛教中国化的山东历史,传承佛教中国化的山东经验,光大佛教中国化的山东实践。

二是把握佛教中国化山东实践的时代方向。宗教中国化究其核心是各宗教与中华固有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结合,完成本土化、民族化、时代化,解决“此时、此地、此人”的问题,实现“宗教在中国”向“中国的宗教”转变。山东佛教要以“契理契机”为原则,在不改变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前提下,不断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适应,以人为本,坚持人间佛教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佛教服务信教群众的社会功能,突出道德理性、人文精神,形成富涵山东文化传统、符合山东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佛教思想体系。

三是把握佛教中国化山东实践的时代定位。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回顾历史,佛教中国化不仅没有削弱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反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进入新时代,山东佛教界要立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山东宗教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宗教中国化更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此次论坛搭建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多给予山东关心、指导和帮助。

最后,祝贺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