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报恩寺昌莲法师:山东大灵岩寺与佛教中国化|灵岩论道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南安报恩寺昌莲法师:山东大灵岩寺与佛教中国化|灵岩论道

编者按:2024年5月25-26日,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济南市佛教协会、山东大灵岩寺承办的首届“海右文澜 灵岩论道——佛教中国化暨灵岩寺历史文化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南安报恩寺昌莲法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山东大灵岩寺与佛教中国化》的学术演讲。昌莲法师通过对山东大灵岩寺历史脉络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对比分析,发现山东大灵岩寺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昌莲法师论文部分观点如下:

昌莲法师发表主题演讲

昌莲法师发表主题演讲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都在不断地推行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尤以中国禅宗的勃兴,以“营宇立像,择地开居”创山林佛教,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开始大步迈进。山东大灵岩寺自东晋开山以来,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始终与佛教中国化的大历史同频共振。

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为使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僧侣不得不处理好佛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东晋时的僧朗谨遵“法事依国主而立”的原则,处理政教之融洽关系,赢得了六朝皇帝的青睐与崇敬,充分反映了僧朗在当时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直待元魏太武帝灭佛事件结束后,法定禅师始拓建复兴大灵岩寺,故推法定禅师为开山初祖。据金人陈寿恺《济南府灵岩寺祖师观音菩萨托相圣迹序》记载,法定禅师乃观音菩萨托相梵僧而来开创灵岩古刹,并以此楷订大灵岩寺为观音道场。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感人事迹深入民心,观音信仰自然成了山东地区民间主流信仰。观音菩萨石刻造像,遍见于山东齐州、青州、兖州、曲阜等地区的石窟群。灵岩寺塔林群部分僧塔的塔身和塔座束腰处镌刻“唵嘛呢叭咪嗡”字样的观音六字真言,这更说明灵岩寺自宋、元、明、清以来对观音信仰大力推崇。

昌莲法师发表主题演讲

昌莲法师发表主题演讲

禅宗的勃兴是佛教进一步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崇儒尚农,劝课农桑以富民。佛教的托钵乞食制在中国社会难以立足,禅宗道场高树“农禅并重”旗帜,将印度佛制僧伽生活习惯彻底给中国化了。据唐人李邕《灵岩寺碑颂并序》记载:“大德僧净觉…”,净觉禅师先依神秀习禅,后于景龙二年(708)归玄赜禅师门下,据此碑记可知,约在开元末年,净觉禅师尝住大灵岩寺传玄赜系北宗禅法。唐开元(713-741)间中国禅宗始分南北二系,直至北宋熙宁三年(1070),大灵岩寺一直为传北宗系禅法的重镇。

此外,灵岩寺还是北方禅茶文化的发源地。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第六“饮茶”条记载:“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降魔藏不但入泰山传神秀系北宗禅法,而且还将江南茶饮带入了大灵岩寺,从而开北方禅僧饮茶之风俗。

五代后,北宗禅渐隐而南宗禅大兴。宋、元以来,大灵岩寺为临济、曹洞二大南宗禅道场,继举百丈“农禅并重”之风,说明大灵岩寺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以禅法、农务、茶饮为三位一体之务,从而使佛制僧伽生活制度更符合中国本土化之民俗风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