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默照禅法的创始祖师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默照禅法的创始祖师

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以下为原文部分摘录:

本性法师《一月映万川》:默照禅法的创始祖师

宏智正觉禅师因倡导默照禅而著称于世。

据《正觉宏智禅师塔铭》《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等记载,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俗姓李,隰州(山西省隰县)人。“七岁颂书,日颂千言,少日遂通《五经》”,这为他日后的修学佛法打好了文化基础。正觉禅师的父亲李宗道颇信佛,曾在佛陀逊禅师的门下参学多年,佛陀逊禅师也曾向正觉禅师的父亲建议:“此子超迈不群,非尘埃中人,宜令出家,异日必为大法器。”

正觉禅师十一岁出家,《行业记》记载,他“十一岁得度于同郡净明寺本宗”,十四岁在晋州慈云寺智琼门下接受具足戒。

到了十八岁,正觉禅师开始四处游方,且立志“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并曾得到山西省地方官吏的奖掖。此后正觉禅师渡过黄河,在少林寺坐夏,随后游历了龙门、参谒了汝州香山的枯木成禅师(道楷门人净因法成),深受其器重。《行业记》载有正觉禅师在法成门下参学的机缘:

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法成)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师曰:“是甚么心行?”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师云:“错。”山曰:“别见人始得。”师应:“喏!喏!”【1】

正觉禅师去了邓州(今属河南省)丹霞子淳那里,并在子淳门下了断犹疑。

《嘉泰普灯录》载:

即造丹霞,霞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云:“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于言下释然,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云:“某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得你,且去!”【2】

子淳受请住持随州大洪山保寿寺,正觉禅师在他门下掌记室,至宣和三年(1121),迁首座。1122年,正觉禅师离开子淳,至江西庐山的阐提惟照禅师(道楷门人)那里分座开法,随后其师兄真歇清了致书相招,正觉禅师便去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位于今江苏仪征一带)任首座。

宣和六年(1124),正觉禅师受向子諲的礼请,住持泗洲普照禅寺。正觉禅师到普照禅寺之时,寺宇有一半分给了道教做神霄宫,加上两淮流域闹饥馑,僧众的二时所需匮乏,因杂以菽麦。正觉禅师出住之后,让常住去除杂粮,全部用粳米,随后“檀施填委”,僧供全部得到了解决。稍后,宋徽宗南巡,正觉禅师带领僧众出迎,徽宗“见寺僧千余,填拥道左,方袍整肃,威仪可观,异之”,徽宗于是召见了正觉禅师,并让道教归还了所占寺院的另一半。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四月二十三日,正觉禅师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建炎元年(1127)十月十八日,赴东林禅寺开堂;建炎二年(1128)六月十三日,住江州能仁禅寺等道场。

在这一期间,正觉禅师在江西云居山见到了圆悟克勤,深得其赞许。建炎二年九月十五日,应真州长芦礼请,正觉禅师出住崇福禅院。旋遇乏粮,加之当地起义者大李在“领兵入寺,无不惶骇”,而正觉禅师“安坐堂上,待其来,以善言诱之”,使大李在“稽首信服”,并捐出粮食给寺院。至建炎三年(1129)秋,正觉禅师渡江至明州(浙江省宁波市),准备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路过天童山景德寺,由于该寺正缺住持,因受其礼请住持该寺。是年十月,金军大举南侵,一路进军江西,一路直逼浙江,致使人心惶惶,因而附近寺院均拒绝外来游方僧人挂单,独正觉禅师胸襟豁达,来者不拒。

正觉禅师未来天童之前,常住不满二百,在正觉禅师住持天童之后,“四方学者争先奔凑,如飞走之宗凤麟,百川之赴沧海,今逾千二百众矣”。【3】面对众多的僧众共住,大众担心僧供不济,而正觉禅师却欣然面对,不久“嘉禾钱氏航米千斛”前来布施。

正觉禅师出住天童,不但保证了僧供,而且还对寺院进行修葺与扩建,使昔日破旧不堪的景德禅寺“寺屋几千间,无不新者”。

据《塔铭》所载:正觉禅师出任天童住持,“前后凡三十年,寺为之一新,即三门为大阁,广三十楹,安奉千佛。又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知识,灯鉴相临,光景互入,观者如游华藏界海……而僧堂、众寮、卧具、饮食、器用,所以处其徒者,亦皆精微华好,如宝坊化城”。【4】

正觉禅师充分利用天童滨海的地理优势,“障其碱卤而耕之”,从而使僧供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仅此举办海盐一项,“未年至,不发化人,而斋厨丰满,甲于他方”【5】(《塔铭》)。

对于禅众的管理,据王伯庠所记他于绍兴八年(1138)的亲见,“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欬者”。“人竞趋之,不动神色,坐以告办,疑有鬼神阴为之助”。【6】

绍兴八年(1138)九月,正觉禅师奉旨出住临安灵隐寺,但在那里只停留了短暂的时间,于当年十月便返回了天童。

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九月,正觉禅师遍谒生前知交与檀越,十月八日回到天童山,翌日便沐浴更衣告知大众后事,并致书大慧宗杲禅师,嘱他主持自己的丧事。之后,他援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掷笔而逝。

宗杲禅师接到来信之后,立即来到天童山,于十四日奉正觉禅师全身葬东谷塔,“道俗送者,增山盈谷,无不涕慕”。宗杲禅师多次出言批驳修学默照禅出现偏差的“默照邪禅”,然透过正觉禅师的临终嘱托办理后事与宗杲禅师的如约完成嘱托,又可见他们两人的道谊深厚,法谊坚深。

正觉禅师一生精勤办道,据《塔铭》所载:他“昼夜不眠,与众危坐,三轮俱寂,六用不痕,宗通说通,尽善尽美”。而他本人也严守戒律,“坐必跏趺,食不过午所至;施者相踵,悉归常住,间以与饿疾者;而一瓶一钵,丈室萧然;诸行方厉,而一性常如,非出于矫拂也”。【7】

正觉禅师圆寂后五月,宋高宗诏谥“宏智禅师”,塔曰“妙光”,参知政事周葵为他撰写了《塔铭》。正觉禅师一生“其持身也严,其倡导也久,其庄严佛事,接引迷途,亦惟恐不至”,因而弟子甚众,《塔铭》载他“度弟子二百八十人”。在《嘉泰普灯录》中,载有正觉禅师的门人十四人,其中八人有传记,他们分别是闻庵嗣宗、善权法智、大洪法为、长芦琳、自得慧晖、石窗法恭、清凉法真、了堂思彻。

正觉禅师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天童正觉禅师语录》四卷、《宏智和尚语要》一卷传世。

大慧宗杲禅师为正觉禅师像题赞,其中写到:“烹佛烹祖大炉鞴,炼圣炼凡恶钳锤。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善说法要,罔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写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工犹迷。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大慧宗杲禅师感叹唯有正觉禅师是他的知音。

本性法师简介

本性法师,福建省宁德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专业课教材编写组成员、评审组成员。

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汉传禅学禅法、佛教社会学、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与汉传佛教《楞严经》的比较研究、佛教教育与创新科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编出版《圆瑛大师全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等。出版个人佛学专著《中华佛教禅门五宗》《中华佛教四大禅法》《中国禅法的跨国与跨界》等。出版个人学修《禅思录》与《禅旅记》逾十部。应邀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演讲中华禅学三十多场。

附录

1.(宋)普济辑:《五灯会元》,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900页。

2.(明)瞿汝稷编撰,德贤、侯剑整理:《指月录》,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841页。

3.沈善洪编著:《浙江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4页。

4.(宋)周葵:《正觉宏智禅师塔铭》,《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5册,上海:上海涵芬楼出版,1925年,455页。

5.(宋)周葵:《正觉宏智禅师塔铭》,《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5册,上海:上海涵芬楼,1925年,第455页。

6.《禅宗语录辑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27页。

7.(宋)周葵:《正觉宏智禅师塔铭》,《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5册,上海:上海涵芬楼出版,1925年,第455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