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禅茶 |北方茶文化流行的幕后推手:降魔藏禅师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灵岩禅茶 |北方茶文化流行的幕后推手:降魔藏禅师

降魔藏禅师,唐朝禅宗北宗神秀大师的高足。

据《高僧传》记载:“师赵郡人也,姓王氏。父为毫掾。师七岁出家,时属野多妖鬼,魅惑于人。师孤形制伏。曾无少畏,故得降魔名焉。即依广福院明赞禅师落发。”“师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朗公行化之亚也。一日告门人曰:‘吾今老朽,物极有归,正是其时。’言讫而终,春秋九十一矣。”

山东大灵岩寺祖师殿降魔藏祖师像(摄影:山东大灵岩寺)

山东大灵岩寺祖师殿降魔藏祖师像(摄影:山东大灵岩寺)

同时据唐开元间《封氏见闻录》记载,师在灵岩住持期间,“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晚止不饮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降魔藏禅师在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授僧众煎茶、饮茶之道,后被百丈怀海禅师写入《百丈清规》。这是茶文化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因此灵岩寺被誉为“北方茶文化祖庭”。

大灵岩寺(摄影:陈彦)

大灵岩寺(摄影:陈彦)

一、降魔藏灵岩弘法 灵岩寺成为禅宗北宗道场

佛教里的禅宗,创始于天竺僧人达摩。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自南天竺抵建业(今南京),禅宗传入中国,称为禅宗初祖。

后达摩祖师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在五祖门人中,以神秀为第一上首,称秀上座。五祖示寂后,神秀于北方振锡,故亦称‘北秀’,门下俊秀辈出,被尊为禅宗北派之祖。据《五灯会元》《封氏闻见记》有载,自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佛教禅宗始分南、北两宗,直到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灵岩寺一直是禅宗北宗的主要活动场所。因为当时的“四大名刹”,唯灵岩寺在江北,势必成为北宗活动的主要阵地。北宗之祖神秀派其弟子降魔藏禅师来灵岩弘扬佛法,一时学者云集。

大灵岩寺(摄影:陈彦)

大灵岩寺(摄影:陈彦)

二、降魔藏大兴灵岩禅茶

自古高僧多爱茶,中华煎茶道的祖庭是灵岩寺。

中华煎茶道最初是由唐代降魔藏禅师提出,距今已有1200余年,降魔藏禅师在泰山大兴禅宗,授僧众煎茶、饮茶之道,后被百丈怀海禅师写入《百丈清规》。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神秀大师弟子普寂、义福、降魔藏等在北方“大兴禅教”,弘传神秀北宗禅法。随着北宗禅在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北方地区饮茶风俗的传播和普及。北宗主渐修,故重坐禅与持戒,禅、律并重是北宗的特色。慧能一系南宗却不以为然,慧能大师弟子怀让禅师有“磨砖岂能成镜,坐禅焉得成佛”的名训。仰山慧寂禅师则曰:“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主张不须持戒,不待坐禅。灵岩寺禅僧坐禅不寐,皆藉饮茶却睡解乏。饮茶首先在禅僧中流行,尔后藉禅门转而影响到北方社会各个阶层,从而导致中国南北饮茶的大众化、普及化。

摄影:山东大灵岩寺

摄影:山东大灵岩寺

三、灵岩禅茶传到日本

灵岩寺的饮茶方法,经过佛法交流还东传到日本。开元年间,印度佛教密宗传入中国,灵岩寺成为密宗重地。据袁爱国的《泰山茶文化》介绍,贞元年间(785-804),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来到灵岩寺,从顺晓法师学习密教并接受灌顶。日本真言宗开山大师空海也至灵岩礼佛。灵岩僧人的饮茶习俗,即最先由二位大师带回日本,在日本僧众中形成晨诵后围坐喝茶的清规,称“一味同心”。此后影响世俗,成为富有禅宗精神,以“和、敬、清、寂”为旨的日本茶道。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图/文 山东大灵岩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