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一月映万川——中华汉传佛教四大禅法修学入门》。书中梳理了中华禅四大禅法,即默照禅法、看话禅法、念佛禅法、止观禅法的创立、传承、法理依据和修证方法,是佛教院校学生、社会禅学爱好者、广大佛教信众等修学中华禅四大禅法的入门读物。以下为原文部分摘录:
禅宗本来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但是到了宋代,因为众生根性方面的差异,为了方便学人登堂入室以及因缘变化,适应与官僚阶层、文人士大夫交往交流的需要,禅门宗师以“颂古”“拈古”“评唱”等形式,对古来大德悟道的一些著名公案,进行解说,后来便演变成了盛极一时的文字禅。
文字禅的创立原本是用来指月的,但其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很多人沉溺文字,迷失了修习禅法是为了“明心见性”这一根本目标,而一味玩弄文字技巧,争强好胜,徒呈口舌之快,这样的文字禅,最后变成了“口头禅”“葛藤禅”,成了大众修禅悟道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为了帮助学人从语言知解的“葛藤”中解放出来,将功夫落到实处,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于是大力提倡“默照禅”,强调禅定,强调真修实证,主张“忘情默照”“照默同时”“休去歇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达摩祖师“壁观”禅法的一种回归。
比如,当年慧可禅师参礼达摩祖师的时候,达摩祖师教他修“壁观”之法——“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功,一日,慧可禅师告诉达摩祖师道:“我已息诸缘。”达摩祖师勘验道:“莫成断灭去否?”慧可禅师道:“不成断灭。”达摩祖师于是印可道:“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二祖慧可也重视坐禅,他在《略说修道明心法要》中开示说:
《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障,众生不见。”……若妄念不生,默然静坐,大涅槃日,自然明净。俗书云:“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泮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即心海澄清,法身空净也。故学人依文字语言为道者,如风中灯,不能破暗,焰焰谢灭。若静坐无事,如密室中灯,则能破暗,照物分明。若了心源清净,一切愿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1】
到了唐代,神秀大师和慧能大师对坐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以神秀大师为首的北宗主张坐禅,以慧能大师为首的南宗则反对执著于坐禅的形式,反对着相的修行,主张在行住坐卧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体会禅境。
由于慧能大师及以后的一些著名禅师反对执著坐禅的形式、反对着相,致使许多学人认为南宗禅师都不注重坐禅,这其实是错误的认识。贬抑着相于坐禅形式与注重坐禅,一直是南宗禅门两种并行不悖的理念。
慧能大师讲“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并不是说不重视禅定、不需要禅定,更不是说反对禅定。慧能大师所贬斥的是局限在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染污与清净等二元分别之上的枯坐,而主张定慧等持的最上乘禅定,突显自性般若的正知正见。慧能大师曾开示: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定慧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2】
可见慧能大师并没有否认禅定在开发智慧、悟道证道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其实,从初祖达摩到六祖慧能,乃至以后的五宗七家祖师,他们的禅法都非常重视“定慧等持”,重视禅定在悟道证道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如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就十分重视坐禅,他所创制《禅门规式》,要求于僧堂中设长连床,以供学众坐禅和休息。百丈禅师还专门著有《坐禅仪》一文,详述坐禅方法,及坐禅出定之后护持定力的方法。
禅宗一直保持了坐禅这一传统修行方式。宋代宗赜编集的《禅苑清规》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禅门清规,其中即有“坐禅仪”,对坐禅的要领介绍得非常详细,比如:“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3】
正觉禅师倡导注重静坐守寂的默照禅,也与他前期的参禅经历有关。他从受戒之初就重视坐禅,他“自幼得戒,坐必跏趺,食不过午”。他的所谓“入道”就是从坐禅开始的,“师初以宴坐入道”。他接触的第一位著名曹洞僧人法成就以喜好“枯木禅”著称,因而被称为“枯木法成”。对正觉禅师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子淳禅师,他也是一位重视坐禅的僧人。子淳于政和五年(1115)在唐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泚源县)大乘山对众僧人说:
诸人时中快须休歇去,准备他去,把今时事放尽去,向枯木堂中冷坐去。【4】
所谓枯木堂指禅堂,静坐时身如枯木,求静守寂,所以叫枯木堂。因此,默照禅强调守静守寂,重视坐禅,仍然是继承南宗禅的传统。
默照禅法一方面回归和继承了禅门重视实在的禅修、禅定的传统,直击文字禅流于空谈的死穴;同时也继承了南宗禅法“见性成佛”、无相无念无住的顿悟思想,所以,默照禅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成为禅门里最主要的修行方法之一,乃至流传于日本、韩国等地。
但是,默照禅在流布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禅人的根器不能相应等原因,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修行人错把内守幽闲、一念不生的顽空之境执为究竟,住在空静之境上,成了“魂不散的死人”,变成了“髑髅禅”“黑山鬼窟禅”。所以,倡导看话禅的大慧宗杲禅师,多次指出这种偏执的修法是“默照邪禅”。
其实,大慧宗杲禅师也是注重坐禅的,《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他的开示说:
欲空万法,先净自心,自心清净,诸缘息矣。诸缘既息,体用皆如,体即自心清净之本源,用即自心变化之妙用。入净入秽,无所染着。若大海之无风,如太虚之云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谓之学佛人。
学道人,十二时中心意识常要寂静。无事亦须静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动摇,久久习熟,自然身心宁怗,于道有趣向分。寂静波罗蜜,定众生散乱妄觉耳。若执寂静处便为究竟,则被默照邪禅之所摄持矣。【5】
由此可见,大慧宗杲禅师也是赞同默照禅法的。他所指出的,是“执寂静处便为究竟”之默照邪禅的偏差。
本性法师简介
本性法师,福建省宁德市人。先后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荣誉博士、中国巴利语系高级佛学院专业课教材编写组成员、评审组成员。
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为:中国汉传禅学禅法、佛教社会学、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与汉传佛教《楞严经》的比较研究、佛教教育与创新科技。现任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大乘佛教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主编出版《圆瑛大师全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等。出版个人佛学专著《中华佛教禅门五宗》《中华佛教四大禅法》《中国禅法的跨国与跨界》等。出版个人学修《禅思录》与《禅旅记》逾十部。应邀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演讲中华禅学三十多场。
附录:
1.李尚全:《汉传佛教概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48页。
2.姚彬彬注:《六祖坛经》,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31页。
3.王大伟:《宋元禅宗清规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326页。
4.蔡日新:《南宋元明清初曹洞禅》,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47页。
5.(宋)蕴闻编著,潘桂明释译:《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年,第170页。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