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家谈:佛道教媒体人眼中的弥勒道场雪窦山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名山大家谈:佛道教媒体人眼中的弥勒道场雪窦山

雪窦山,山灵水秀,人文荟萃,佛教底蕴深厚,宁波素有“四明三佛地”的美誉,“三佛”之中的其中一佛就是奉化的弥勒佛。

雪窦寺是千年古刹,历来是祖师演教之地,护法安僧之所。1932年至1947年,佛界泰斗太虚大师,住锡雪窦山14载,首倡雪窦山为佛教五大名山、弥勒道场。

2014年以来,根据“中华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的时代命题,雪窦山启动了新时代佛教名山建设,旨在通过围绕弥勒信仰与弥勒文化这一核心,将雪窦山建设成弥勒信仰弘法中心、弥勒信仰朝觐中心和弥勒文化研究中心。

2024年4月20日,由凤凰网佛教·十愿网主办,雪窦山佛教协会、雪窦山资圣禅寺承办的2024年通讯员雪窦山交流营走进山海福地奉化,走进应梦名山弥勒道场。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89个佛道教机构的100位营员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那么他们来到应梦名山雪窦山,有怎样的感触?对人间佛教有怎样的看法?凤凰网佛教文化对话了5位营员,一起来看。

雪窦山是一座一眼就能令人欢喜的名山,正如首次参加凤凰网佛教·十愿交流营的叶道长说的那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交流营,也是第一次来到弥勒道场应梦名山雪窦山,感受到了这座名山祥和的气氛,感受到了弥勒精神:慈悲、包容、欢喜、和乐。

‘人间佛教’人人皆可成佛,以人为本,立足服务于社会。由太虚大师首提‘人生佛教’转而至赵朴初居士、印顺法师,星云大师共同完善了这种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思想。我的看法正如六祖慧能《坛经》中说的那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本次交流营绿组的组长成涛法师从传播的角度谈及人间佛教,他认为:“太虚大师讲‘人成即佛成’,佛在人间成道,佛在人间传道,佛陀出生于皇室,共住于僧团。就此联系宣传来思考的话,宣传不能光是阳春白雪的说教,也要‘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次来雪窦山,第一感受大抵是震撼其庄严壮阔,比如交流营紫队的小邱同学这样看:“这次雪窦山之行,除了是我第一次参加凤凰网佛教·十愿通讯员交流营,也是第一次来到应梦名山——雪窦山。我们随着交流营参观了山中的各处道场、弥勒圣坛以及浙江佛学院。

在资圣禅寺的弥勒宝殿前,我触摸到了古老银杏树脚下的土地,祖师大德们留下的痕迹,千年后仍可见证。在建设中的弥勒圣坛,我们又欣赏到了现代科技与佛教理念的完美结合,庄严壮阔,令人恍惚间仿佛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了彼岸。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震撼,同样直指人心,同样让人感慨赞叹。

整个道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如此井然有序,无愧为中国佛教的第五大名山。”

黄队的妙同学是交流营的老朋友了,她以佛弟子的视角深情地讲述着自己的感悟:“来到应梦名山雪窦山,我的第一个感触是非常欢喜,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都是弥勒菩萨的善缘与化身,慈悲、欢喜、宽厚、包容、和善,令人感动。

人间佛教传承慈悲济世的精神,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对社会的奉献与担当。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证严法师等等高僧大德,人间佛教凝聚佛教的智慧与大爱,在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兴办公益事业,服务大众,造福社会,拉近了佛教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令人赞叹!

作为佛弟子,无论是入世的人间佛教,还是出世的丛林苦行等等,一切自利利他的修行人及他们所受持的善法与善行,都是我们恭敬、护持、学习和赞叹的楷模。”

交流营紫队的谷同学说:“来到应梦名山雪窦山,通过参观、聆听顾总的讲解,感觉是接受了一场文化盛宴的洗礼。无论是从有着1700多年古老文化底蕴的展现,还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演示,给我的启迪是对于文化的传播,我们既要继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又要紧跟时代的脉搏,将之发扬光大。变迁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

‘慈悲、包容、欢喜、合乐’是弥勒文化的核心精神,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在人间应化的显现,就是教会我们在文化宣传上,要接地气,让人家能接受,欢喜、合乐,这样才能把我们的理念、正能量的导向传播出去。”

绿队的邢同学来到雪窦名山十分欢喜,不爱出门的她这样说:“我是比较宅的那种,就像顾总说的,我也以为图片上那个瀑布是p上去的,这一趟来发现是真的!而且那个水近距离看好清澈,完全没有被污染,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明明是在山里,寺院又是新中式的风格,这种融合很特别。

其实爱凤人就是在履行人间佛教,包容有爱,不然的话不会有这么多的通讯员每次被‘虐’的这么厉害,却还惦记着下次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