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与宽运法师对谈——佛教与生物医学”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分别从科学与佛教角度,对动物实验的道德伦理、安乐死、试管婴儿等议题,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微妙关系,甚具启发性意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倪偲瀚居士担任主持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一起,在趣味盎然的对话中探索生命科学和哲理、溯源人类智慧。
段崇智教授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专注肌肉骨骼生物学及组织再生研究。他于1977年获颁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学位,迄今发表超过550项著作。近年获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中国发明协会、美国解剖学家学会以及美国骨科研究学会选为会士,以表扬其卓越的贡献。段崇智教授自2024年1月提出请辞后,甚少公开露面,此次与宽运法师对谈意义重大。
信仰不同 对宇宙人生的关怀一致
段崇智教授在讲座上形容,与宽运法师相知是“缘份”,表示上周就今次对谈内容于西方寺会面,席间相谈甚欢,他们留意到随着科技急速发展,很多“以前没有想到的事”现今已成真,故期望探讨宗教的伦理观与科学的关系和冲突。宽运法师亦表同意,他认为科学与宗教相辅相成,期望佛教的智慧能启发科学进程,我们虽然信仰不一样,但对宇宙、人生的关注是一致的。
现时大部分科学家研制药物时,皆会利用白老鼠等动物进行实验,不少意见质疑有关实验剥削动物生存权益。段崇智教授响应说,医学界目前已着手研究运用人体干细胞培育“类器官”,仿真人体器官功能,长远有望取代动物实验,“‘杀生’(用动物做实验)很早已经开始了,目前没有办法(改变),但将来的做法则是很乐观的。”宽运法师则表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所有实验都是为了让人类避免受痛苦,但须平衡自然界的发展。
“安乐死”宗教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目前世界上已经立法通过“安乐死”的只有欧洲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国家,其执行方式必须由医师亲自为病人注射,所以是“主动积极的安乐死”。
南美洲的哥伦比亚,虽然也立法通过了“安乐死”,但医师不得亲自为病人注射,而须由病人自行服药,等于是“被动安乐死”(亦即“医生协助自杀”)。
至于已经立法容许“医生协助自杀”(等于是“被动安乐死”)的国家,目前计有: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部分州(华盛顿特区、加州、奥勒冈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华盛顿州、蒙大拿州、夏威夷州),欧洲的德国、瑞士、大洋洲的澳洲(维多利亚省、西澳大利亚省)等国家及地区。以上各国,无论是“安乐死”或“医生协助自杀”,都不接受外国人的申请,唯一的例外是瑞士。瑞士是全世界第一个合法实施“医生协助自杀”的国家,在1941年就通过了相关法案,让协助自杀合法化。
有关“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问题,香港近年亦曾讨论有关做法是否恰当。两位讲者被问到对安乐死的立场时,段崇智教授表示难以界定,因人体细胞亦有寿命,细胞自己在某个时候、情景下会“说再见”,但人类死亡“要不要人帮助”则存在道德争议。
宽运法师指出佛教因果轮回法则,认为人类即使死亡亦不一定等于能“安乐”。我们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教中有个“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十二因缘是构成有情生命生死流转的十二种因素。佛陀借着这十二因缘,来解说生死流转的成因和解脱生死束缚的依据。
人类的共同语言:“慈悲”与“爱”
就“宗教与科学对谈”的话题,段崇智教授表示:宗教与科学应以“Open mind”的态度多多谈话,尤其是宗教的伦理、道德、慈悲心、怜悯心这些理念,我们要好好地去学习。正的科学家永远不会拿今天得到的经验说,自己永远都是对的。
希望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同僚及同学们,大家都能“Open mind”一点,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要学的就是“慈悲”,“慈”就是跟别人一起开心;“悲”就是我们要减少别人的痛苦。假如我们用这个心意,好好地在实验室做一些实验,然后将结果去采取、应用,这样科学就可以继续进步。
宽运法师表示非常赞叹段崇智教授,因为他是一位基督徒,却用了“慈悲”两个字。佛教说“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悲就是没有分别的爱。我经常说,小爱的升华就是大爱,大爱的升华就是慈悲,慈悲的升华就是大慈大悲。今天大家都体现了“大慈大悲”的精神。希望段教授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人类身体健康,都有莫大的裨益。
借鉴先贤智者对生命的体会与感悟
在对谈接近尾声时,宽运法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特别说明“佛教是觉悟的教育,是智慧,希望佛教的智慧可以为科学发展带来启发”。
宽运法师表示,近几百年来,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很多的福祉,但可以看到宗教与科学彼此是互补。所以我一直强调,人与人之间是相依以存,相拥而暖的。我们不是农民,但是有饭吃;不是织布工人,有衣服穿;不是建筑工人,我们有房子住;只要彼此相依、相拥,就一定是温暖的。
段崇智教授作为生物医学科学家,分享了他对佛教与生物医学之间关系的想法:两千多年来佛教先贤智者对生命的体会与感悟,除了抚慰人类心灵,也可为生物医学界带来启发。尤其对于医学研究过程、医疗技术应用、临终病者照顾等领域的伦理及道德考虑上,佛教与生物医学界可以从彼此的观点中学习。像今天这样探索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交集的跨学科对话,恰恰体现了香港中文大学对追求知识与弘扬文化的坚守。
宽运法师:香港是最包容的城市、宗教间最和谐
在讲座问答环节,一位现场观众提问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训练,不同的宗教如何兼容,如何互相照顾?如何才能帮助我们人生有更好的发展?
宽运法师表示,香港有六宗教,1978年就开始了“六宗教领袖对话”,每年拿一个主题来共同探讨。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孔教都可以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所以,我认为香港是一个最有包容的城市,而且宗教之间是最和谐的。
段崇智教授寄语:以宽恕的心待己待人
就观众有关“如何看待宗教对人生意义的问题”,本身是基督徒的段崇智教授表示,信仰让他明白世上无人完美,要学习用宽恕的心待己待人,就算我们对人类的福祉有很大贡献,不代表我们做的完全都对,我们的出发点、原则要向宗教学习。感谢宽运法师的分享,表示这场开创性的对话不仅令自己受益匪浅,更希望能以此启发中大员生对宗教与科学的探索及思考。
图/文 香港西方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