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趟星际旅游,只有精力充沛才可以享受”。——慧开法师(修行者,生命教育专家)
“死亡来临时,我选择有尊严的离世”。——周大力(生前预嘱推动者)
“当我看着病人插满管子,却无法治疗康复,我非常难过”。——田华琴(三甲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每天面对生死病痛)
“爱,让我的亲人不害怕死”。——陈乾元(心理学专家,短时间内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奶奶,妈妈,姐姐,妻子)
西方的医学模式出了一些问题,医学越发展,越看不起病了。振兴中医才是解决十三亿人健康的办法。——张力军(健康领域的资深专家)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得了绝症,只能活三个月,你的第一念是什么?——主持人崔明晨(资深媒体人,互联网佛教文化传播专家)
直面生死,向死而生,这是2019年8月3日下午广州大佛寺第四届普觉文化“2019佛教与生命教育”学术交流大会。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死”、怎么“活”的对话。
生与死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通过讨论死亡,能更好地体悟、探求生命的终极奥秘。然而传统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人们习惯性地避讳死亡问题,甚至试图屏蔽死亡话题。随着全球社会加速老龄化,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疫情,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得不直面生命、正视生死。
尤其是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死亡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强,传统的死亡观受到巨大挑战,由生命复苏、脑死亡、临终关怀等新技术、新观念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大众。另一方面,辅助生殖、器官移植、基因编辑等技术陆续从实验室走进临床领域,挑战着生命神圣论,引发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生死学教育的意义越发凸显,如何推动生死学教育的普及,如何引导大众更多地了解生死学相关理念及临床实践,围绕生死问题进行长期的、科普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推广开展生死教育,促成大众生死教育启蒙,树立乐观通达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愈发成为领域内不可回避的重大议题。
广州大佛寺住持耀智大和尚敏锐觉察到生命教育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意义,率先在寺院引入生命教育课程,创办生命教育论坛。2018“生命教育之终极关怀”高端交流大会更是首个由国内寺院承办的国际性大型生命教育论坛,采取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方式谈生论死;2019“佛教与生命教育”学术交流大会首次确定论坛“生死学”、“安宁疗护”、“终极关怀”三大研讨版块,并将每年八月第一个周末定为论坛日;2020“都市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生命与医疗对话”,2023年“生命教育学术交流会——对话生命:探寻生死密码” 均邀请佛教界高僧大德、生死学教育专家、医学专家等共谈生死,探寻生命真相,开启生命教育智慧之门,共赴生命教育学术盛宴,带给无数听众感动和启迪。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大佛寺生命教育论坛与对话”作为长期的、科普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古老智慧遇见现代学说提供佛门智慧,为佛教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为大众了解、交流生命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提供宝贵平台,推动社会各界人士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推动生命教育发展,践行佛门慈悲精神,最终助力生命教育、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推广与实践,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正面的深远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2019佛教与生命教育”学术交流会凤凰对话回顾:人死后会去哪?有没有来生?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便记载了濒死体验现象。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Raymond.Moody首先提出“濒死体验”一词,定义为: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获得恢复的人,所叙述的他们在面临死亡威胁时的主观体验。通过此类研究,揭示了人类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也为“人死后会去哪”提供了些许线索。
对话现场“来生”与“轮回”被反复提及。慧开法师开宗明义,指出“我们之所以在生死问题方面无解,是因为我们对生死的理解太狭隘了。信仰是一种境界,如果有人怀疑佛教的来生是否虚假,只需回答:’等你死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随后,慧开法师还引用了文天祥的例子,认为他拒绝向敌军投降,在监狱关闭两年,并且坚持了过来,靠的就是信仰。所以,“文天祥是开悟的人,是有真正信仰的人”。
张力军的观点引发了观众的齐声呼应,掌声不断。他认为“听到高僧大德的开示,也看到一些西方的研究,似乎还有灵魂,死后还要去投胎,这动摇了我对来生的信念。那么,我想比较保险的原则就是不要做坏人,既然有地狱,就不要做坏事;如果没有,也不做坏事” 。
安宁疗护是什么
根据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年报》,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在大限之日到来前,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安宁疗护”作为一种更关注患者内心感受的治疗手段,重要性日益突显。
周大力女士指出:“我们国家的安宁疗护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直到2017年,国家卫健委才连续发三个文件,并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仅仅是试点而已。“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副会长周大力女士发表《认识生命,选择尊严》主题演讲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安宁疗护是既不加速也不延缓,安宁疗护并不等于安乐死,但是很多人一听到安宁疗护就会将其与安乐死等同起来。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安宁疗护概念的推广上还未被广泛接受。
此外,相关的法律不健全,安宁疗护机构缺乏,也是需要进一步推动解决的问题。从事安宁疗护工作,除了护士之外,还需要配备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形成一支安宁疗护工作团队。社会工作者在安宁疗护的工作中是很重要的角色,他们除了照顾患者之外,更多的是做患者家属的工作,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安宁疗护。如果国内的缓和医疗病房里,能够配备这样的团队,才能真正国内推动安宁疗护发展。广东目前有三个城市被选为试点,深圳、汕头、东莞。广州也在积极争取下一批的试点地区。国家也在逐步将安宁疗护纳入社保范围。
安宁疗护,就等于放弃治疗等死吗
凤凰网佛教文化总编辑崔明晨
凤凰网佛教文化总编辑崔明晨于现场抛出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安宁疗护,缓和医疗,不就是放弃治疗等死吗?如果您的至亲身患绝症,去日无多,您会选择安宁疗护还是积极抢救”?
张力军教授
面对这一“难题”,张力军教授发表了看法,认为我们应该转变治疗的观念。他说:“卫生院有个数据,说人的健康,医疗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只占8%。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我们费这么大力气只解决了8%的问题,那你还不如把生活方式的等问题解决好,还花不了那么多钱。
我个人认为,抗生素以及大型医疗设备都得几千万,特别是治疗癌症的质子刀,那是几十亿的,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具备的。所以现在是医学越发展,老百姓越看不起病了。我想还是要从中国的医学去入手,振兴中医才是解决十三亿人健康的办法。”
如何走好最后一段旅程
据卫生部资料,一个人一生健康投入的80%用于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这最后一个月是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走好这最后一程,众嘉宾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
慧开法师
慧开法师认为我们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无论是精神抑或身体,他认为“你在世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极乐世界已经为你发了录取通知书,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你不去报到了?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拖过人生的保质期,不要变成人生的延迟毕业生;去往另一个世界、往生是需要精神与体力的,这是一趟星际旅游;因此,在死亡过程中,只有精力充沛才可以享受”。
田华琴医生
田华琴作为肿瘤科医生,每天面对生死,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患者安详离去。她表示个人非常熟悉《心经》,也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强调“通过佛法不仅可以调整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到别人。现代科技医疗确实可以治疗好一部分患者,但有部分却无法治疗。宗教参与安宁疗护影响意义重大”。
有人说,人的一生大概有3万天,睡觉需要1万天,吃喝拉撒等功能时间,需要2500天。那么,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一生还剩多少天?距离我们生命结束还有多少天?
主持人结语:我们终将告别这个世界,而生命最好的礼物就是生命本身。给生命以最真诚的爱和关怀,不论是对临终者,还是自己成为临终的那个人,向死而生、载爱而归,始终保有生命的尊严和爱的能力,直到永远。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