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每一个繁华都市的背面,都有一个阳光无法抵达的世界。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这个世界的一员”“那天晚上,我推开了14楼的窗户,我想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再经历了”……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第二期“健康人生”癌症康复营(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如本法师)

有着孩童般的面庞和纯净的声音、手握念珠的水卫三讲述着自己成为癌病患者的过往。 水卫三,某知名媒体的编辑,也是广州大佛寺善友康乐社“健康人生”癌症康复营的第二期学员。从年轻编辑到成为癌症病人,从打开14楼的窗户想跳下去到勇敢生存下来,这种强烈的挣扎,如今已经无法从她平静的脸上透视出来。

现代社会慢性疾病流行、癌症高发,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天有1万2千余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许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存在一种对抗思维模式,即治疗方案过于强调对肿瘤的彻底杀灭或根除,出发点是“以病为本”,而非“以人为本”。这种“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抗癌模式,带来疗程过长、剂量过大或手术范围扩大等问题。癌症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是健康人所无法想象和体会得到的,安宁疗护的对象更是以癌症患者为主。

有鉴于此,面对癌症高发和病人的痛苦,广州大佛寺住持耀智大和尚以不忍之悲心,践行菩萨道,在2016年1月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康景轩教授团队,创办了大佛寺善友康乐社癌症康复营,将佛教慈悲济世精神拓展到社会服务中去。这是首个由大陆寺院开展,免费为癌症患者提供两周康复服务的全公益项目,并在广州市慈善会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大佛寺善友康乐社抗癌专项基金”,为公益动力续航。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2016癌症康复营结业典礼(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如本法师)

从2016至今,广州市大佛寺已成功举办十六期癌症康复营,555位癌症患者从中受益。学员们从课程中收获了许多康复知识,参加癌症康复营后的人际关系、精神面貌、抗癌心态以及部分生理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调查显示,近乎100%的学员认为康复营模式对自己有一定效果,能给人以切实的身心帮助和调整。

癌症康复营每期为期两周,直接成本三十多万元,学员不需要支付分文,每一位学员都会得到最好的照顾。无论是抽检、化验、营养餐、营养素,还是礼请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前来授课,以及提供周全细致护持团队,耀智大和尚一直为康复营的持续开展不懈地做出了许多努力。

康复营第十期学员董哲说:来这里之前,我在想天上不会掉馅饼,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免费吃住,请的都是顶尖的大师,我一看那些大师,我觉得不可能,背后一定是有商业的东西在里面。但来了没三天就打消了我的这个念头,我发现他们做的太多事情,我就像幼儿园的宝宝一样,记忆中我妈妈都没有给到我这么周到这么细心的照顾。还有耀智大和尚,他的睿智,他们给到我的东西,我能用心感觉得到,没有任何私念,我为我之前那一闪的念头感到特别羞愧。

耀智法师说,“运动治疗是癌症康复营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美国医学界近20多年来一直推动的。中国的传统运动,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内养功很具代表性,所以,要邀请德建禅师加入进来。”德建禅师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1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八代禅武医传人,他传承的禅武医非常神奇。为此,耀智法师特地爬上一千多米高的嵩山禅院,邀请德建禅师下山。

德建禅师在纪录片中分享这段受邀下山经历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耀智大和尚及德建禅师、康景轩教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广州市大佛寺)

耀智法师的慈悲,感动了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专家教授。目前,广州大佛寺邀请的专家教授包括:德建禅师、慧开法师、养立法师、周岱翰教授、康景轩教授、徐梅院长、路桂军教授、陈剑鍠教授、陈瑞燕教授、尹力博士、于东辉老师、黄蓉老师、王宇赤老师、王婷婷老师等佛教界大德及各界专家教授。

导师授课(大佛寺纪录片截图)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第二期“健康人生”癌症康复营(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如本法师)

康复营课程涉及佛教教义、净土法门、禅修实践、内养功练习、心理学、现代生死学、生命教育、饮食健康与临床与医学人文,通过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的引领,开启更多生命的智慧,了解生命的规律,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把握生死的方向。

在耀智法师的努力下,癌症康复营将佛学与科学结合,融合东西方文化,开启了全新的疗愈方式。第二期学员水卫三来到大佛寺后,她发现,重病的生命,原来也可以活得很好看。死亡教育,在康复营里是一个重要课题。学员们从东方的传统思想里,重新认识死亡。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第十三期癌症康复营开营仪式,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大佛寺住持耀智大和尚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国坚)

“我们比任何人都要更接近死亡,我们中的有些人已经与死亡同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真正活出价值和意义?如何既能苟延残喘,又能拥有尊严?” 耀智法师通过佛法,帮患者自信抗癌,超越生命。

广州大佛寺癌症康复营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举措,向全社会传递佛教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的积极理念,呈现出兼容多元文化的人本主义,广受社会各界赞誉,曾申报“2019广州慈善项目影响力榜”。

生死之外都是擦伤:一位出家人和500多位癌症患者的“生死之交”

广州市大佛寺善友康乐社“第十三期癌症康复营”开营典礼(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文化 摄影:李国坚)

佛教认为生命是延续的,不仅仅是这一世。佛教的因果观,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未来。

水卫三说:“康复营的大多数学员是为了寻找奇迹而接近宗教的,然而宗教的世界比我们之前短短人生所熟知的世界壮阔浩瀚许多,从我进入康复营开始,我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但是奇怪的是无比欢喜的感觉竟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进入了我的生命。”

很多人受耀智法师慈善思想的影响,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80多岁的熊奶奶,进入癌症康复训练后,接受了传统文化思想生死观的洗礼,对癌症治疗和康复的想法,有很大的转变。她说,进入训练营后最大的转变就是心理的调解。熊奶奶没有宗教信仰,但看到耀智法师这个大家长,心里感觉有了依靠,她说:耀智大和尚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光明,让人感到信心满满。不信佛的熊奶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她觉得,她的生命还可以绽放。

有人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生死面前,参加康复营的学员和义工有太多话要说。

癌症康复营第十期学员龚锐说:儿子三次打电话,说有这么一件事情。我自己是教师,而且是带博士的教师,我自己都是博导,还需要去听吗?可当我一跨进大佛寺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安详的、清净的、能给予人力量的地方。

癌症康复营第七期学员陈赞明说:我觉得在大佛寺,有两件事对我的推动是最大的,一个是康式的饮食体系欧米加3,是立竿见影的,另一个就是佛学让我的身心得到安顿,更加坚实地迈向稳定的康复。

癌症康复营第十期学员伍姣娥说:到这儿来以后,我觉得什么都放下了,我没有那么焦虑,我很轻松,我很享受,我很感恩。

癌症康复营第二期学员水卫三说:安宁的大佛寺,变成了我们共同的家,我不再孤身一人,你不再孤身一人,我们不惧现在,不惧未来,不惧癌症,不惧死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