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年广州惨遭屠城,为告慰苍生建造清代大佛寺|大佛往事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庚寅年广州惨遭屠城,为告慰苍生建造清代大佛寺|大佛往事

在广州老城区中轴线上,商业步行街北京路与西湖路交汇处,有一座楼高七层、青砖楠木、飞檐斗拱、金黄琉璃瓦、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建筑,这栋气势恢宏的古建大楼与广州百货大楼隔街相对,在周围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入夜之后,橙色的灯光与金色的琉璃瓦交相辉映更显流光溢彩、高洁典雅,成为北京路旅游街游客的打卡点之一,这就是广州大佛寺新建的综合弘法大楼普觉楼,自从2016年底正式落成启用之后就成为北京路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栋综合弘法楼的启用,标志着大佛古寺复建、扩建工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部分的完成,其竣工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2月,广州大佛寺复建工程圆满,规划整齐、独具一格的建筑群矗立于广州市中轴线上的商业核心区,包括南北两个绿化广场占地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较之其清初全盛时期的三万多平方米,其面积虽大为缩小,但仍是广州五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中国佛教都市寺庙的成功范式。那么,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哪个朝代,经历了哪些风雨,有哪些未解之谜?凤凰网佛教文化与您一起走进传说中的“大佛往事”。

〔清〕戴肇辰撰:《广州府志》(光绪五年,1879)卷八十八“古迹略”六所附“省城图”(广州大佛寺供图)

〔清〕戴肇辰撰:《广州府志》(光绪五年,1879)卷八十八“古迹略”六所附“省城图”(广州大佛寺供图)

明清鼎革,广州作为清兵与南明政权争夺的重要战场,南明守城将士和清军在这里反复争夺,城区数度易手,几经血战之后广州最后才为清兵占领。

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即公元1650年,按民间的生肖纪年法,寅属虎,广州又名羊城,而这一年清兵攻占广州,进行血腥屠城的惨烈事件遂被称为“虎食羊”的庚寅之劫。这年初春,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率领清兵,从江西经粤北南下,绕过肇庆和三水的南明军队,直下广州,驻营城北越秀山上。南明两广总制杜允和固守城内。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八个多月,到十一月初二(公历1650年11月24日)清军终于攻破城防,杜允和率残部逃往琼州(海南),清兵入城疯狂屠城七日,数十万羊城百姓惨死在清兵的屠刀之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庚寅广州屠城事件,对此惨剧中外历史文献都有翔实记录。

清代地图副本(广州大佛寺供图)

清代地图副本(广州大佛寺供图)

南方底定之后,统治广州的平南王尚可喜深知广州民众对清军血腥攻城和入城后的肆意屠杀恨之入骨,为了收拾人心,稳定局势,尚可喜极力拉拢佛门高僧,大笔捐资修建和复建寺庙,大佛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恢复的重要丛林之一。

据说尚可喜晚年,往往预感到“不祥之兆”,担心屠城之事会带来现世报应,谋士金澄(字光绚)献“逃禅避祸”之策,以偿还屠城罪业。尚可喜遂生建造佛寺之念,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心。

顺治十八年(1661年),适逢清廷封安南(今越南)王莫敬耀为归化将军,将军偕同其子莫元清都统使上京朝觐,顺道观光百粤。尚可喜在拱北楼置酒宴招待安南王父子,席间僧人(即真修和尚)恳求资助木材以建寺庙。莫氏王朝(1593-1683)实为越南黎氏王朝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地域仅限以越南北部高平(靠近今广西边境城市靖西的越南北部城市)为中心的狭小地带,明朝时依靠明政府支持,清初又依靠清朝的支持而苟延残喘,因而对清朝格外恭顺,清廷也延续了明朝以黎、莫两国相互制衡的治越策略,故而在莫氏政权被黎朝攻占其首都高平后,清廷派出使团说服黎朝归还高平四郡给莫氏政权,让莫氏政权得以继续存在,故明清鼎革之后,莫氏很快由朝贡南明朝廷转向朝贡清廷,莫敬耀于顺治十六年(1659)首次朝贡清廷,清廷册封其为安南都统使;1661年再次朝贡,清增封莫敬耀为归化将军,封其子为安南都统使,故在广州时对平南王所引荐的真修和尚募化楠木之请求,热情响应,爽快捐赠大批粗两米、高十多米的优质楠木。木材运至广州,清康熙二年(1663),即在龙藏寺废墟上动工,重建佛寺,仅一年时间,寺院就告竣工,一座仿京城制式、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的寺庙遂出现在广州的中轴线上。

大佛寺旧址(广州大佛寺供图)

大佛寺旧址(广州大佛寺供图)

平南王尚可喜在其家谱《元功垂范》中记载道,“王初于辛丑(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有建寺酬恩之请,遂卜旧城南门内故龙藏寺地,遣官朱良弼、刘承业、吴廷贵、行僧真修,建寺一座,范铜为鎏金梵相三躯,高一丈六尺,大士像亦如之,起癸卯(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春,落成于甲辰(康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冬。庄严妙丽,为岭表冠,用以祝国庇民。”可知1664年在龙藏寺旧址上的大佛寺建设工程就已告竣,其寺院山川法界范围,为大佛寺有史以来之顶峰:东起永汉路(今北京路),西枕龙藏街,南连大南路,北接西湖路,住僧倍增,佛事兴旺。

大佛寺自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参与吴三桂“三藩之乱”被清廷赐死,尚氏家族衰落之后,曾一度中落。直到康熙中叶,由行脚僧自乐禅师出面,请到海幢寺高僧正目禅师兼任住持,生机才得以逐渐恢复。

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十一日,世宗皇帝(雍正)向全国颁布谕旨,整顿僧伽。广州知府刘庶接旨后,即选大佛寺作宣旨之所,特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增建韦驮、伽蓝二殿及僧舍,在寺院外街建东、西两座门楼,东标“佛境”,西榜“禅林”,至乾隆四年(1739)年竣工。大佛寺至此达于鼎盛,寺院范围东起今北京路,西至龙藏街,南连大南路,北抵西湖路,占地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有常住僧数十人,挂单僧百余人,成为清初羊城五大丛林之一,与光孝、华林、海幢、长寿四寺齐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