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老城区中轴线上,商业步行街北京路与西湖路交汇处,有一座楼高七层、青砖楠木、飞檐斗拱、金黄琉璃瓦、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建筑,这栋气势恢宏的古建大楼与广州百货大楼隔街相对,在周围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入夜之后,橙色的灯光与金色的琉璃瓦交相辉映更显流光溢彩、高洁典雅,成为北京路旅游街游客的打卡点之一,这就是广州大佛寺新建的综合弘法大楼普觉楼,自从2016年底正式落成启用之后就成为北京路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栋综合弘法楼的启用,标志着大佛古寺复建、扩建工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部分的完成,其竣工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12月,广州大佛寺复建工程圆满,规划整齐、独具一格的建筑群矗立于广州市中轴线上的商业核心区,包括南北两个绿化广场占地面积约15000多平方米,较之其清初全盛时期的三万多平方米,其面积虽大为缩小,但仍是广州五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中国佛教都市寺庙的成功范式。那么,广州大佛寺始建于哪个朝代,经历了哪些风雨,有哪些未解之谜?凤凰网佛教文化与您一起走进传说中的“大佛往事”。
明代龙藏寺(摸拟)(广州大佛寺供图)
1368年,朱元璋平定大局,建立明朝,明初的广州百废待兴。广州城在此时经历又一次大型的改造和扩建,宋代曾在原番禺城的基础上新建了子城、东城和西城以及南面珠江岸边的翼城(即宋之雁翅城,清之东西二翼城),明初朱亮祖镇守广州,将宋代所建三城合而为一,并在越秀山上兴建广州最高建筑镇海楼,俗称的五层楼(现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广州城的整体规模大为扩大。元代的福田庵被扩建为龙藏寺,规模一度空前浩大,南控南城脚(今北京路丽都酒家附近),北枕拱北楼(今北京路与西湖路交界处的广州百货大楼附近),山门朝西,直通龙藏街,龙藏街由此得名。
元朝福田庵(摸拟)(广州大佛寺供图)
明中叶后,朝廷为救饥荒而有卖牒之举,僧团迅速膨胀,因而弊端丛生。明末,龙藏寺也因佛教渐趋式微,香客稀疏,布施甚少,殿宇垂危,无力修葺,被当局改建为巡按御史公署。至于龙藏寺究竟于何时毁废并改建为巡按公署已不可稽考,但明代张诩所撰《南海杂咏》卷八“寺观”条,咏广州寺观25座,包括光孝、西竺、兴圣、龟峰、海珠、悟性、法性、白云、蒲涧、景泰等寺庙,但没有提到龙藏寺。而张诩约生活于景泰五年至正德九年(1454-1514),即明代(1368-1644)中期,说明到明代中期,龙藏寺在广州的寺庙群中已不引人注目或者已经消失。
据清代史志记载,至明代后期,在毁圮的龙藏寺故址上官府修建了巡按公署,作为寺庙的龙藏寺只剩地基,地上建筑遂不复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