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明:孤绝卓异的圆悟克勤禅法|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段玉明:孤绝卓异的圆悟克勤禅法|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2023年12月8日,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念圆悟克勤禅师诞辰960周年活动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圆悟克勤禅法补说》。继2012年段玉明先生受昭觉寺演法老和尚委托,领衔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圆悟克勤传》以来,已经十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段玉明先生深耕巴蜀佛教文化研究与中国寺观文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圆悟克勤禅法来自于其受成都佛教义学影响而有深厚底蕴,又有出川之后的精勤修习苦参公案禅而有通透把握,特别是巴蜀独特的宗教与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禅易相合的传统造就了圆悟克勤禅法的孤绝卓异。由于原文论证较长,兹摘引主要观点以作分享:

段玉明:孤绝卓异的圆悟克勤禅法|圆悟克勤禅师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十数年苦参祖师西来意公案

法演用以“编辟”(鞭辟)元静的几则都是常见的禅门公案,证实以公案为入处参学,本是五祖法演的家风。因此,圆悟克勤投入法演门下后,曾经花了很大功夫参学公案,如其自述所言:“山僧十年在众,无一时异缘,只是参禅,参到第十年方打得彻。”[1]十数年苦参祖师西来意公案,“费尽工夫”,最后方在五祖法演的“脑后一槌”中幡然有省,证实其“参到第十年方打得彻”绝非虚语。因此苦参经历,圆悟克勤对公案禅有非常通透的把握,故其不仅以公案为依持撰写了《碧岩录》《佛果击节录》之类著述,而且提撕学人、开堂说法喜欢引用公案,“信手拈来,随机点评,而不是凭空说禅、口吐莲花,使人云遮雾罩、懵懂难会”。[2]

从不故弄玄虚,句句切近要害

在解答传统公案时,圆悟克勤从不故弄玄虚、莫测高深,而是循其入处、句句切近要害,最后示其关隘;即使暂时不能过关,也令学人能够循此入处步步踏着,不至于望禅生畏、挫了锐气。

作为公案禅的一代宗师,圆悟克勤在起用公案、解答公案方面的确非常卓越,不仅圆熟前代的各种公案,而且深谙各种公案的机锋所在,以此为入处接引学人时,又能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故其门下开悟之人极多,而其起用、解答公案的方法影响后代至深,元明以后诸师大抵未脱此之窠臼。

圆悟克勤以前文字禅接引学人存在隔阂

圆悟克勤以前,文字禅有“代别”“颂古”“拈古”几种形式。“代别”即“代语”与“别语”,“古人公案,未尽善者请以代之,语不格者请以别之”[3],意即古人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恰当者代其另答一句、古人回答不完善或回答不明确者别用一句回答。这应该是参透公案后才有可能的结果,否则即较古人的回答更次、更不得要领。如此一来,以代答、别答为其形式的文字禅即消解了公案禅的入处价值,变成了是否参透公案——即是否彻见心性的勘验。对一般根性欠佳的禅宗学人而言,根本到不了可以代答、别答的地步。“颂古”是以韵文的形式解释公案,“拈古”是以散文的形式解释公案,“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拈古大纲,据疑结案而已”[4]。即使某些禅师的颂古作品直等于顺口溜,它也仍然带有诗歌的特性,押韵,简洁,朗朗上口。而且,从汾阳善昭到雪窦重显再到佛印了元、佛鉴慧勤、龙门清远等等,颂古作品的诗歌特性越来越浓、相去公案解释越来越远。

圆悟克勤之前,文字禅虽已盛行,但作为可以普遍接引学人的方法却还存在明显的隔阂,直至圆悟克勤补以“垂示”“著语”“评唱”等等,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解说体系,方才成了以公案为入处的文字禅的“宗门第一书”。

《碧岩录》自始至终用力全在创造禅机、接引学人

《碧岩录》将圆悟克勤的公案禅与文字禅融为一体,既不是佛教传统的解经方式,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自始至终用力全在创造禅机、接引学人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禅宗经典形式,在禅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说圆悟克勤是中国禅宗史上媲美怀让、行思、马祖、希迁、怀海、惟俨、道悟、灵祐、慧寂、希运、义玄、良价、本寂、文偃、文益等辈的一代龙象,仅此《碧岩录》,绝对已是受之无愧。

以上就圆悟克勤公案禅、文字禅以及《碧岩录》所做的补说,侧重在接引学人的实效方面,决可与已有研究圆悟克勤禅法的论著相互参读,而使圆悟克勤禅法更为明白立体的彰显出来。

将自己置于前代高僧大德的处境之中领悟奥义

以事象为入处,要害在“机”,功夫在“觉”;以公案、文字为入处,要害在“解”,功夫在“学”。以公案为入处,前代高僧大德的言行变成了知识,要求学人首先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于此了解之中激活它们的禅机,最后在此禅机中——即将自己置于前代高僧大德的处境之中领悟公案的奥义。

是以,公案禅要求学人熟悉前代公案——宋人谓之“饱参”,宗门所谓“一千七百则公案”[6],不说全部滚瓜烂熟,至少习见之五六百则应该成竹在胸。

其次,理解公案不仅仅要求熟悉本事(即公案本身原委),还要求学人熟悉经教义理,因为前代高僧大德言说中融入了很多经教义理,仍然抱持早期禅宗排斥经教义理的态度,就无法领会这些公案的要义。

圆悟克勤作为公案禅的一代宗师,于此两方面的基础均应无可挑剔,“凡应接虽至深夜,客退必秉炬开卷,于(禅)宗、(经)教之书,无所不读”[7],而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以及《碧岩录》《击节录》中亦不难看出。

巴蜀禅易相合造就了圆悟克勤禅法的孤绝卓异

其于前代公案的熟悉,显然是来自其出川之后的精勤修习;其于经教义理的深厚底蕴,则是来自其在成都时的艰苦学习——北宋时候,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曾对巴蜀禅僧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8]

以文字为入处,要求有很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可以将不可说、不能说的禅学精义诉诸文字,既要明白晓畅,又要言外有意,还要别有韵味。

在这方面,巴蜀禅僧也有深厚的传统。剑南禅派的开派宗师智诜,在弘忍眼中已是“兼有文字性”,其后历代巴蜀禅僧大多保持了此一传统。[9]藉此传统的熏染,克勤禅法遂能“融通诗性禅性,出入语言文字,别开一片禅悟的艺术境界”,皮朝纲、刘方等先生之所以在讨论克勤禅学思想时不由自主地滑入美学范畴,“即在于克勤禅法所具有的此一艺术境界”。[10]

巴蜀源远流长的易学传统,至宋,已有“易学在蜀”的美誉。[11]易学言变、言机,颇与禅学相通,故胡兰成说:“禅的思想是一个‘机’字,盖承自易经卦爻之动。”[12]受此影响,巴蜀禅僧大抵多有某种程度的易学背景,往往与禅深有契合。圆悟克勤在其禅法中尤其善于当“机”、造“机”,也就渊源有自了。总之,巴蜀独特的宗教与历史文化背景,为圆悟克勤的禅法注入了诸多有利的因素,造就了圆悟克勤禅法的孤绝卓异。

注释:

[1] [宋]绍隆等编:《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二,《大正藏》第47册,第768页中。

[2] 参见段玉明等:《圆悟克勤传》,第214页。

[3] [宋]楚圆集:《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二,《大正藏》第47册,第615页下。

[4] [宋]重显颂古,克勤评唱:《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一,《大正藏》第48册,第141页上。

[5]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48页。

[6] [宋]法应集,[元]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四十,《卍续藏》第115册,第513页上。

[7] [宋]祖琇:《僧宝正续传》卷四《圆悟勤禅师》,《卍续藏》第137册,第597页下。

[8] 参见段玉明:《宋代成都佛教义学及其巴蜀禅僧的关系》,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9] 参见尹邦志:《巴蜀禅僧的“文性”——以圆悟克勤为例》,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0] 参见段玉明:《临济禅与南方文化的契会——东林常总与圆悟克勤禅法合论》,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

[11] 参见舒大刚、李冬梅:《巴蜀易学源流考》,载《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

[12] 胡兰成:《禅是一枝花》,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自序”第2页。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