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悟克勤法系:一支庞大浩荡的嗣法队伍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圆悟克勤法系:一支庞大浩荡的嗣法队伍

两宋禅门领袖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大师,传临济宗第十一世,是临济宗杨岐派第四世祖师,曾于一夕间令17位参禅者开悟,声名远播。当今中国佛教临济宗人,木本水源,都是他的后世子孙,共同尊奉他为祖师。日本镰仓时期,禅宗分为二十四派之多,追根寻租,其中二十派皆属于圆悟法系,都是圆悟的法嗣后裔,他也被日本禅宗尊奉为祖师。

圆悟克勤法系:一支庞大浩荡的嗣法队伍

圆悟克勤门下衲子不计其数,学有所成者比比皆是,最终奠定了他在中国佛教史、禅宗史上的卓越地位。根据灯录、僧传所记载详细者,大致有:

■华藏安民,字密印,俗姓朱,嘉定府(今四川乐山)人。初习经教,讲《楞严》于成都,“为义学所归”。圆悟克勤初住昭觉,因与惟胜为友往参。值其小参,举“国师三唤侍者”因缘,问“那里是文彩已彰处”,心疑而入室扣问,被圆悟克勤“文彩已彰”的厉声之喝惊省,最后在参“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里彻底释然。圆悟克勤再次出蜀,安民随行。驻锡夹山,以为座元。后谒佛鉴于蒋山,深为首肯。不久,开法保宁,再迁华藏,大弘圆悟克勤之道。后示寂于本山,火化后舍利无数。

■虎丘绍隆(?1077~1136),号“瞌睡虎”,和州含山(今属安徽)人。九岁辞亲入佛慧院,精研律藏,六年后受具足戒。依侍圆悟克勤凡二十年,于“头上安头”话下有省,获其印可,“寻俾掌藏教”。后归乡,受请住城西开圣寺。建炎四年(1130),居平江虎丘山云岩禅寺,大振圆悟禅风,世称虎丘绍隆,“一时后生望山而趋,诸方谓圆悟如在也”。久之自成一派,号“虎丘派”。绍兴六年(1136)十月示寂,世寿六十(一说六十五),葬于寺之西南。有《虎丘隆和尚语录》一卷传世 。其法嗣在日本颇有影响。

■大沩法泰,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自幼业儒,“为文章有声”。出家受具后,学南山律法。未久,“遍游丛林,亲近诸耆宿,于五家宗派,皆妙得其家风”。与五祖法演相契,后于圆悟克勤座下了悟大法。

■育王端裕(?~1150),号佛智,俗姓钱,绍兴(今属浙江)人,吴越钱王之裔,“生而岐嶷,眉目渊秀”。十八岁受具足戒,往依净慈一禅师。晚见圆悟克勤于蒋山,因参正法眼藏“是灭不灭”去其所滞,获其印可。圆悟克勤移住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后于丹霞开法,次迁虎丘。绍兴二十年(1150)十月示寂,遗骨塔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注释1)。

■护国景元(1094~1146),俗姓张,永嘉(今属浙江)楠溪人。依灵山院希拱出家,年十八受具足戒,习天台教旨。后弃之游方,参圆悟克勤于蒋山。因读死心小参“从无迷悟处建立一切法”话大彻,“继而执侍,机辩逸发”,被圆悟克勤目为“聱头元侍者”。圆悟克勤归蜀,景元退居家乡。绍兴十六年(1146)正月示寂,世寿五十有三,僧腊三十有五,塔于本山。景元资度丰硕,“以其有圣者之风,耳简堂机出于其门,说法拈椎词雄气伟,机锋圆捷”,时人以为“深得圆悟机用而力行之”者(注释2)。

■华严祖觉(1087~1150),号痴庵,俗姓杨,嘉州(今四川乐山)龙游人,“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恃才著书排佛,忽见恶境现前,疽生膝上不能医治。因书《华严合论》而得痊愈,乃悟《华严》宗旨,弃家为僧,至圆悟克勤门下,五年不获开悟。后于庐山栖贤阅浮山远禅师《削执论》豁然契悟,作偈寄圆悟:“出林依旧入蓬蒿,天网恢恢不可逃。谁信业缘无避处?归来不怕语声高。”获圆悟克勤印可。绍兴二十年(1150)示寂,世寿六十有四,僧腊三十有五,火化后塔于院东。

■明因曇玩(?~1154),俗姓黄,温之乐清(今属浙江)人,“妙龄披削,遍参丛社”。宣和二年(1120)回至钟阜,适朝廷改佛为道,与数人入头陀岩隐居。圆悟克勤敕居蒋山,亲至岩所,令去须发。及圆悟克勤诏补京师天宁,与其俱往,命掌香水海,后因举桴击鼓顿明大法。室中凡有所问,皆对曰“莫理会”,流辈咸以“莫理会”称之。皇叔齐安郡王乞旨请其开法明因,次迁宝华。绍兴二十三年(1153)谢事,退居四明雪窦明觉塔所,明年归寂(注释3)。

■大慧宗杲(1089~1163),字昙晦,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灵根夙具,慧性生知”。十二岁时依东山惠云院慧齐出家,十七岁剃发受具。因读《云门录》恍若旧习,初依曹洞诸老,后谒湛堂文准。以其病于情解,不获文准印可。文准示寂后,令其往依圆悟克勤。再经张商英推荐,投入天宁圆悟克勤门下。因参“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获其心印。圆悟克勤付以《临济正宗记》,俾掌记室,并令分座,“丛林浩然归重,名振京师”。右丞相吕舜徒奏赐紫衣、“佛日”之号。二十八年(1158)奉敕再度住持径山寺,三十二年(1162)赐号“大慧禅师”。隆兴元年(1163)八月示寂,世寿七十有五,僧腊五十有八,谥号“普觉”,塔名“宝光”。大慧宗杲一生除了“大弘圆悟宗旨”外,还是看话禅的倡导者,在中国禅宗史上地位可与圆悟克勤比肩。

■南峰云辩,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壮年依福建之瑞峰章出家,复参学于穹窿圆。以为有得,师不认可,言其“子虽得入,未至当也”,勉励其更进一步。于是遍参名宿,后投入京师天宁寺圆悟克勤门下,“愈臻奥阃”,以摇头摆尾对答得悟。

■中竺中仁(?~1203),一作守仁,字拗堂,一作蒙堂,洛阳(今属河南)人。少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宣和(1119~1125)初,赐牒于庆基殿落发。受具足戒后,往来于三藏译经所,“谛穷经论,特于宗门未之信”。其时,圆悟克勤驻锡天宁寺,前往参谒,一见敬服。圆悟克勤请就“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下一转语,才欲拟议,即被圆悟克勤劈口击落一齿,由是大悟,遂留侍不去。

■昭觉道元,号彻庵,俗姓邓,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幼于降寂寺受具足戒,然后东游。谒大别心道禅师,因看“廓然无圣”之语,忽然有省,为师首肯。再参佛鉴、佛眼,均蒙赏识。后依圆悟克勤于金山,以所见相告,不蒙师许。高宗驾幸维扬,召圆悟克勤说法,赐号“圆悟”,又赐侍僧十人紫衣,道元其一。圆悟克勤移住云居,随侍而至,“虽有信入,终以梗胸之物未去为疑”,后即“草贼大败”彻悟。复随圆悟克勤还蜀,驻锡昭觉,命为首众。圆悟克勤示寂,“以师继席”。

■象耳袁觉,俗姓袁,眉州(今四川眉山)象耳人。出家于传灯寺,试经得度。法名本圆觉,郡守填祠牒误写为“袁”字。受具足戒后出蜀,谒五祖自、海会宗、龙门远,皆未得其津涯。又谒阐提照于宝峰,至照入寂,往侍石门政,“执役数秋,亲承记莂”。时圆悟克勤驻锡蒋山,道望倾时,遂慨然往投。及至蒋山,圆悟克勤已被旨移锡天宁。即往大沩依佛性和尚,使充侍司,迁掌宾客。

■宗振首座,丹丘人,依圆悟克勤于云居,以为首座。一日,“仰瞻钟阁,倐然契证”。有诘之者,酬以三偈,其最后曰:“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于汝何亏。”深得圆悟克勤嘉许。“竟以节操自高,道望愈重”。尝书壁曰:“住在千峰最上层,年将耳顺任腾腾。免教名字挂人齿,甘作今朝百拙僧。”

■灵隐慧远(1103~1176),别称瞎堂,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金流镇人。年十三,投药师院宗辩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大慈寺听习经论。还住峨眉云岩寺,依徽禅师门下。徽为黄龙慧南四世,“知见甚高”。其初入寺,值徽饭罢于庭庑闲行,即放包相问:“文殊为七佛祖师,未审什么人为文殊之师?”徽答:“金沙溪畔马郎妇。”慧远无言以对,退而苦参。首座起铁佛者虽时时诱掖启发,“两岁未有所得”。一日静坐,闻僧路过自语:“假四大以为盖覆,缘六尘而生心。忽遇六尘顿息,唤什么作心?”言下忽然有省,并为首座、方丈认可。但慧远不以为意,称:“吾师以为可,而我终未释然也。”于是不顾众人劝说,外出参学。“时圆悟自云居归蜀,住昭觉,师造焉。每问话请益,辞旨峭硬,圆悟深器之。”后值圆悟克勤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因缘,豁然大悟,仆于众中。及众扶起,慨然叹云:“吾梦觉矣。”至夜小参,慧远出问:“净裸裸空无一物,赤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圆悟答云:“七珍八宝一时拿。”慧远复言:“争奈贼不入谨家之门。”圆悟再答:“机不离位,堕在毒海。”慧远随声便喝,圆悟以拄杖击禅床:“吃得棒也未?”慧远又喝,圆悟连喝两喝,慧远礼拜。圆悟大喜,以偈相赠,有“旧铁舌、转关棙”之语,众因目之为“铁舌远”。“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圆悟示寂以后,慧远慨叹:“哲人云亡,继之者谁乎?”于是离开昭觉,扁舟下峡。初抵淮南,住锡龙蟠寺八年。转至琅邪(今滁州琅琊山),又移婺州(今浙江金华)之普济寺、衢州(今浙江衢州)之定业寺。随处以圆悟门下所得心要自在发明,“即得游戏如风大自在三昧”。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迁三衢光孝寺,“阅十年”。后过南岳,再住南台寺,与龙王琏、方广行等师论禅,“随机开答,辞旨深奥,议论超诣”,大为龙王琏等叹服,率属礼拜,并称:“此膝不屈于人久矣!”后历住天台护国、国清、鸿福三寺,乾道三年(1167年)移住虎丘,奉诏改住高亭崇先寺、杭州灵隐寺。宋孝宗(1163~1189)屡次召对问法,颇得心契,赐号“佛海”。淳熙三年(1176年)正月示寂,世寿七十有四,僧腊五十有九。慧远禅法格外作用,“不守规辙,脱略窠臼,至于室中机缘,尤为崄峻,不可凑泊”,以为“参禅如断轮,如闪电,拟议无干涉”、“才涉思维,便成剩法”。同门宗杲对之极为推崇,叹曰:“老师暮年有子如是耶!”主动与书通诚,并将圆悟所付法衣相赠,后为慧远题真复赞:“这川藞苴,无真无假。一条白棒,佛来亦打。更有一般长处,解向钵盂里走马。”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其根本,慧远自以为皆得自于峨眉云岩寺与成都昭觉寺——“山僧二十年前,被业风吹到岷峨山下、荆棘林中,撞着个无孔铁锤,被他一击,半醉半醒,将谓哑却口,一生开不得。二十年后,又被业风吹去濯锦江头、葛藤堆里,逢着个焦尾白额,是时亲遭一口,直无丧胆忘魂,开得口,至今受用不尽。”“二十年前”之一击,指与云岩徽之问对;“二十年后”之一口,则指昭觉圆悟之开示。“至今受用不尽”,说明其在圆悟克勤门下的经历对之影响极深。

■别峰宝印(1109~1190),字坦叔,俗姓李,龙游(治今四川乐山)人,“少而奇警,日诵千言”,“自成童时,已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然厌世俗,乃从德山院清远和尚出家,研习《华严》、《起信》经论,“穷源探赜,不高出同学,不止论说云,兴泉涌众”,为众膺服。既尽其说,闻圆悟嗣法弟子密印说法于峨眉中峰,“乃挈一笠往从”。一日,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头叱曰“是谁起灭”,宝印豁然大悟,“自是室中锋不可触,密印恨相得之晩”。会圆悟再次住持昭觉,密印遣其往省。随众入室,圆悟举“从上诸圣,以何法接人”,宝印举拳。圆悟答称:“此是老僧用者,孰为从上诸圣用者?”宝印挥拳,圆悟举拳相迎,大笑而罢。圆悟大为赞赏:“是子他日必类我。”留居昭觉三年,密印以首座相请回寺,宝印谢辞。密印大怒,乃欲弃众而去。僧众惶恐,急趋昭觉延请至诚,圆悟亦相劝说,宝印始回中峰,“道望日隆,学者争归之,虽圆悟、密印不能揜也”。绍煕元年(1190年)十二月七日示寂,世寿八十有二,僧腊六十有四,葬于庵之西岗,谥曰“慈辩”,塔号“智光”。陆游为作塔铭:

圆悟再传,是为别峰。坐十道场,心法之宗。渊识雄辩,震惊一世。矫乎人中,龙也;海口电目,旄期称道,卓乎涧壑松也。叩而能应,应已能黙,浑乎金钟大镛也。师之出世,如日在空,升于旸谷,不为生隐于崦嵫,其可以为终乎?

■福严文演(1092~1156),俗姓杨,成都新繁(今属成都)人。年十八,依广寿院子安出家。受具足戒后,游大慈寺研习经论。谒正法明禅师,闻举云门糊饼话有省。复见雅首座,指示其投昭觉圆悟禅师。机缘密契,深得圆悟心印。圆悟去世,文演离开昭觉东下,至径山寺谒大慧宗杲,“相得尤深”。次游南岳,为福严寺首座。后受勾龙漕使之请住持智度寺,“唱圆悟之道”。十有二年,再迁福严,“衲子奔趋,法席之盛,卓冠湖湘”。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示寂寺中,世寿六十有五,僧腊四十有八。

■昭觉道祖,成都人,“缁裘敝履,健于游操”。其初见圆悟,以满口乡音为众僧笑。独圆悟爱其朴厚,以为堪任大法,“乃以即心是佛话上下鞭策之”。其开悟后,“出语惊人。人莫测也”,圆悟以为首座。众僧以为圆悟私念乡情,初不甚服,及其为众入室,“骋其石光电闪之机,素称强项魁杰者,皆为失色”。一日入室,有僧二十余人,道祖蓦然击案而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左右无对,道祖掷下拂子,奄然脱去。僧众大惊,急报圆悟。悟至唤曰:“祖首座。”道祖张目视之,悟嘱:“抖擞精神透关去。”道祖点头,溘然长逝。已有材料证实,道祖投师圆悟以后,一直没有离开昭觉,故僧史并称其为“昭觉道祖”。由此推知,其嗣法圆悟应在昭觉,且以圆悟克勤再次住持昭觉寺时为宜,故《重修昭觉寺志》卷二将其列在彻庵道元之后。

■无为道月(1103~1167),俗姓甘,汉州德阳(今四川德阳)人,“少有奇志,乐空寂,不喜服儒衣”。年十三,依县之东山龙居院僧自乐祝发。受具足戒后,往见正法明咨决大事。以语未契,适圆悟再次住持昭觉,“遂往从焉”。未及入寺,已自豁然有省,并为圆悟印可,“自是以心法相付”。“方(克)勤坐昭觉道场,自卿公穹严无不折势貎尊事,而衲子得一容足地、略觇颜色,亦自谓祇林鹫峰亲授记莂”,道月甫依即受亲炙,其为圆悟器重固可见矣。未几,圆悟示寂,道月卷包南下,游行诸方。乾道三年(1167年)春得疾,七月六日索笔书偈,端坐而化,世寿六十有五,僧腊四十有七,舍利分葬于无为冠鳌山下与家乡龙居院中,得法弟子十有六人。

其为僧戒行精严,治寺有方,李氏《塔铭》称其:“住山有方略,而禁戒严峭,人心服之。丈室所须,皆取诸褚中,一钱不以累常住。夜漏尽三鼔,犹履声跫然,燎香行道未休,故其徒相视亦不敢惰。”而其为人,则颇有儒侠之气,“喜读书,有侠气,遇急难勇往不顾”。

此《塔铭》中,李氏不仅用“全吞不遗滓”对道月之佛学修养给了很高的评价,而且将其视为法演至于克勤的直接嗣法弟子。遗憾的是,这位圆悟晚年非常重要的嗣法弟子,恰恰被各种《僧传》给遗漏了。

其中,以华藏安民为最早,在圆悟克勤第一次回川住持昭觉时,即已依其学习禅法,后复随其出川,伴随圆悟克勤周流于荆湘诸寺。其次是虎丘绍隆,依圆悟克勤于夹山寺中,之后辗转各地,凡二十年。而大沩法泰则是圆悟克勤在道林寺时跟随学禅的,后又转至蒋山。育王端裕、护国景元、华严祖觉、明因曇玩等人,则尽为圆悟克勤住持蒋山时的依侍弟子。此外,台州万年雪巢法一禅师,襄阳郡王李公遵勉之玄孙,事长芦慈觉赜禅师,慈觉没改礼灵岩通照愿禅师,“依愿十年,迷闷不能入”,往蒋山依圆悟克勤,被其视为“法器”,时时提撕,后复随侍圆悟克勤移住京师天宁(注释4)。又如,澧州灵岩仲安禅师,“幼为比丘,壮游讲肆,后谒圆悟于蒋山”(注释5)。惠洪《石门文字禅》中有《变禅者归蒋山见佛果乞偈》一文,也应该是变禅者赴蒋山参圆悟克勤的证据(注释6)。应该说,圆悟克勤在蒋山传法时,入门弟子最多。大慧宗杲、南峰云辩、中竺中仁诸人,为圆悟克勤在天宁寺时所收的弟子。昭觉道元依于金山,象耳袁觉与宗振首座依于云居,可以作为圆悟克勤南宋初年嗣法弟子的代表。除他们外,其他由于材料不详、嗣法地点不能确定者,按照灯录、僧传的记载,还有玄沙僧昭、灵隐慧远、洪福子文、正法建、福严文演、虎丘元净、天宁梵思、君山觉、宝华显、东山觉、天封觉、道祖首座、中岩照、广利璲、广利枢、无为胜、定山昂、开福宜、白水正、显报旸、翠峰弼、云际全、德山静、报恩莹、四明亨、西禅通、金文照、长溪朴、江宁府悟明、宝林勤、九顶宗悟、智頵首座、道殊首座、自珍首座、智度演、璟上座、师范首座、中竺海、永怀有证、幽岩珊、乾明印、保宁祖、景德旻、灵泉希寿、云顶宗正等(注释7)。而在吴立民等《禅宗宗派源流》中,另有宝相道智、灵岩仰安、正法化冲、清溪常、善慧因静、天宁道成、长松晓、信相圆、九顶希问、普照奉胜、虎溪宗达等(注释8)。其中,灵隐慧远、福严文演、道祖首座属于圆悟克勤第二次住持昭觉寺时的嗣法弟子;而玄沙僧昭、洪福子文、正法建、虎丘元净、天宁梵思、君山觉、宝华显、东山觉、天封觉、普照奉胜诸人,灯录、僧传虽有记载,然极简略,嗣法地点不能确定;其他则并属灯录、僧传“无录”者,没法对他们做进一步的稽考。在“无录”者中,虽不排除也有圆悟克勤晚年的嗣法弟子,但绝大多数应是其中年传法时所收的。曹勋《松隠集》卷三五《净慈道昌禅师塔铭》:“(道昌)同游淮楚湖湘间,礼长灵卓、保寜机、佛果勤等大善知识。参同此事辈流无不叹异,以为夙植善性,有浑然天成之契。师每于佛果室中,问答百出,了无留碍。勤大喜,请为记室,师拂衣不顾。”这是一支庞大的嗣法队伍,他们的出世传法,毫无疑问会将圆悟克勤禅法播散到全国各地。

注释1: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第1280~1282页;居顶:《续传灯录》卷二七,《大正藏》第51册,第654页中/下;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五《庆元育王山沙门释端裕传》,《大正藏》第50册,第916页下~第917页上。

注释2: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第1284~1285页;祖绣:《僧宝正续传》卷五《护国元禅师》,《卍新纂续藏》第79册,第574页上/下;居顶:《续传灯录》卷二七,《大正藏》第51册,第655页中/下;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五《天台护国寺沙门释景元传》,《大正藏》第50册,第917页中/下;明河:《补续高僧传》卷十《元布衲传》,《卍新纂续藏》第77册,第434页下~第435页上。

注释3: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十四《平江府西山明因昙玩禅师》,《卍新纂续藏》第79册,第380页上;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八,《大正藏》第51册,第658页中。

注释4: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十《台州万年雪巢法一禅师》,《卍新纂续藏》第79册,第353页下。

注释5: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第1360页。

注释6:《嘉兴藏》第23册,第654页中。

注释7:居顶:《续传灯录》卷二八,《大正藏》第51册,第656页上。

注释8:吴立民等:《禅宗宗派源流》,第660页、第662页。按,亦见于性统《续灯正统目录》卷一(《卍新纂续藏》第84册,第379页上)。

资料来源:段玉明《圆悟克勤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