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良: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张文良: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

编者按:2023年10月20-22日,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在黄檗祖庭福清万福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在论坛发表题为“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的学术论文,张文良教授在论文中阐述了黄檗隐元禅师与茶结缘的历史,凤凰网佛教文化摘录张文良教授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发表题为“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的学术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文良发表题为“黄檗隐元禅师《雪中茶会诗集》中的禅世界”的学术论文

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现场

第三届国际黄檗禅论坛现场

1672年(宽文12年)12月8日,在黄檗隐元禅师所居住的黄檗山万福寺松隐堂,以黄檗隐元禅师为首的十一位中日禅僧汇集一堂。是时,天降瑞雪。大殿僧房,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唯有野鸟掠过天空,啾啾鸟鸣,更衬托出寺院的静寂。虽然外边大雪飘飘,寒风阵阵,而松隐堂则充满春天的气息。炭火明灭,烹茶腾腾,而所饮之茶,则是从福建建宁府带来的“建谿之茶”。在中国寺院,茶会本来是日常参禅活动中常有的一种活动。大家在饮茶时,一边评品香茗,一边听大禅师开示。而今天的茶会则有特殊意义,因为大家不仅要品茶、谈禅,还要作诗,挥毫泼墨。在现场,隐元作诗五首,南源、高泉各作诗四首,其他在场的禅僧也各有诗作。一共留下二十六首禅诗。三百五十余年之后,这些墨宝仍然熠熠生辉, 散发着禅的魅力,目睹这些墨宝,不禁对有禅有诗、有茶有书的寺院生出无限的神往。

隐元禅师二十三岁时,在普陀山进入寺院修行。在寺院最初的工作就是“茶头”。“茶头”是负责在禅宗诸祖灵前献茶或寺院接待客人时煮茶待客。在《敕修百丈清规》中,大小茶礼有 150 余种,大体分为丧葬祭祀的茶礼和僧众活动的茶礼。如此说来,“茶头”的工作是修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做“茶头”的时期,隐元接触到茶,认识到茶在寺院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隐元曾留下“潦倒年来懒戏逑,无言竟日思休休。相知一滴曹溪水,买茗无钱骂赵州”的诗。“相知一滴漕溪水”,是说自己所修的禅与六祖惠能的南宗禅一脉相承。而“买茗无钱骂赵州”是一句谐谑语,因为无钱买茶,于是责怪赵州禅师为何让大家“吃茶去”?

在四十岁时,龚氏、夏氏仰慕隐元禅师的修行,在狮子岩建造一个茅草庵,供其修行。隐元与弟子性常、性乐、性善等在此隐居修行。这期间,他带领弟子在此“刀耕火种”“种薯蔬为食”,平常人难堪忍受,隐元却日常运石砌阶, 怡然自得。曾作诗曰:“寒岩除夕冷飕飕,莫谓爷贫累汝愁。得意梅花三五点,清香瘦骨傲王侯。”大有僻居山林,傲视王侯的气势。有僧来山上问,山中修行境地如何?隐元回答,能闻野鸟古音。又问,闻鸟声之山中人如何?隐元骄傲地回答,能与野鸟对话者,其悟境可想而知。

从崇祯四年,到崇祯十年,隐元先后在狮子岩居住了七年。关于这一段禅修生活,隐元禅师曾作诗曰:“清贫快乐,回首是家。雪消草屋,春上梅花。六尘不染,方寸无瑕。饥食粝粥,渴饮清茶。”这里也出现了“茶”。可见,即使在山中艰苦的禅修中,“茶”也是隐元禅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隐元禅师曾另有一诗曰:“君在天边看落霞,谁怜清冷野僧家,彤云密布千秋月,白云飘零几点花。龙藏久封无法说,山田典尽没生涯。有人借问西来意,独饮赵州一夜茶。”隐元禅师的“饮茶”不是单纯的饮茶行为,而是与参禅悟道联系在一起。

隐元禅师自六十三岁东渡日本,直到八十二岁示寂,前后在日本生活了十九年。1661年,德川家康供养隐元禅师宇治的土地十万坪,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并担任初代住持。1664年,推举木庵担任万福寺住持,隐元禅师隐居松郁堂。在此期间,隐元禅师曾亲自种茶和制茶。1666年,隐元禅师在万福寺的门前开阔地开辟出茶园,种植茶树,并作诗以记其事。“门头一片荒芜境,特地阔除尽坦平。唯植赵州真种子,以成黄檗旧家声。云来个个开心眼,话聚团团彻性情。一味清茶无量福,令人醒豁亿千生。”他在种植茶树时,就想到大家一起欢聚饮茶的情景, 而这里种植的茶不是一般的茶,而是“赵州真种子”。这是譬喻的说法,并不是说茶种是赵州茶,而是说,种茶、采茶、饮茶都是禅修行的一部分,正如赵州以“茶” 入禅,引导众生修行开悟一样,隐元禅师也继承赵州的做法,通过“茶”这一方便手段来指导大家参禅悟道。

隐元禅师除了种茶还亲自制茶。在福建狮子岩生活时期,隐元禅师就曾带领弟子门开荒种茶,应该说制茶工作对隐元禅师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隐元禅师所制茶为“釜炒茶”,即将采摘的茶叶经过蒸、捣、拍等工序,放到铁锅焙烤,再揉干。正是从中国传入的“釜炒茶”中发展出日本的绿茶做法。关于“黄檗茶”的制作,隐元禅师有诗曰:“聊斟黄檗茶,舌上放莲花。迷者醒酣梦,高人品调嘉。赵州为莫逆,宇治当邻家。一味能清浊,薰名岂有涯。”在黄檗茶之前,日本就有了宇治茶。日本的茶从种植到制作,都是从中国传入的。镰仓时代的荣西禅师入宋参禅的同时,也把茶种和“点茶法”传入日本,并著《吃茶养生记》。荣西也被称为日本“茶之祖”。在宇治地区,茶叶的种植应该在镰仓之后就开始了, 所以才有著名的“宇治茶”的问世。从地理空间的角度看,隐元禅师的“黄檗茶”是“宇治茶”的邻居;而从禅宗的精神传承来看,“黄檗茶”则是“赵州茶”的知音。

1672年12月8日的茶会,是隐元禅师组织的最后一次茶会。雪中煮茶,似乎最早由唐代白居易发起,后来就被视为人文雅士最富有自然情趣和人文趣味的雅集。白居易有诗曰:“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陆龟蒙有诗曰:“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到,陆龟梦煮茶用的是松上雪。在白雪皑皑的松林里,从松枝上取雪烧水,看着绿叶在水中跃动, 带着香气的氤氲之气袅袅升起,那画面确实让人心旷神怡,忘乎所以。但同样是雪中煮茶,隐元禅师的茶会与唐代文人雅士的茶会有着很大区别。唐代文人的茶会只是一种闲情逸致,是官场生活之余的一种消遣、一种休憩。而隐元禅师的茶会则是一种禅的修行、禅的证悟。两者在形式上看似乎相同,但内在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