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广弘: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任务要求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站内

米广弘: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任务要求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必须在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与社会发展同步、时代进步同频,成为社会建设的和谐因素和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

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宗教的一次深刻调整。宗教界要深入系统学习新时代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对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认识。要梳理传统教规戒律,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形成规范。要深入研究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依法管理、民主办教、社会监督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政治上自觉认同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共领导。政治上认同,核心是自觉接受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在维护法律权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如果做不到政治上的认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无从谈起,中国化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文化上自觉融合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各宗教要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跟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经典教义阐释、宗教制度建设、宗教活动方式、音乐服饰建筑表达上,体现鲜明中国风格,真正成为中国宗教。不能动辄把国外的东西奉为圭臬,把西方价值观作为衡量标准,不然轻则水土不服,重则产生冲突,对宗教不利,对社会有害。

社会上自觉适应

宗教是社会的一部分,必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宗教界要发扬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和拓展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广大信教群众要正确对待现世和来世、神圣与世俗的关系,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同不信教群众一道,共同创造人间美好生活。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要加强领导,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宗教界要扛起重大责任,克服依赖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制定实施规划,以自我变革精神推动落实落地。学术界要抓住宗教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多出研究成果转化,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五个认同”为目标,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前提下,促进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中国特色,成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宗教中国化,不是改变宗教信仰,不是改造宗教,而是促使宗教更好地健康传承,既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自身。(文/米广弘)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推荐4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