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洞洞鞋”竟有如此深意!不只是舒适或清凉那么简单
佛教
佛教 > 常识 > 正文

佛系“洞洞鞋”竟有如此深意!不只是舒适或清凉那么简单

诸佛菩萨不穿鞋?

若是留心观察,会发现不论是寺院庙宇里的雕塑,还是字画玉器上的造像,几乎所有佛菩萨都是赤脚,佛菩萨为什么都不穿鞋呢?

《佛说处处经》中写道:“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

1、使行者少欲

行者就是指僧人。

鞋子是身外之物,佛陀以不穿鞋的形象来劝化世人减少物欲,切勿产生迷恋物质享受的欲望,也是提醒行者要有苦修的决心。

2、显现足下的千辐轮

相千辐轮相,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脚底的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

佛陀足下的千辐轮相体现了自性功德成就,更是为了说法教化来利益无量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入佛法中修行,证得成就。

3、令见者欢喜

因为佛足有如此的妙相,所有见到佛足者,都会生欢喜向佛之心。

僧鞋,因冷诞生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曾穿用鞋子的。

据禅林象器笺卷下列举鸯掘摩罗经文说:“如有施主,牛死卖与屠生,转买皮,令人做革屣,许受用着。”又据释门归敬仪说:“天竺国中,地多湿热。以革为屣,制令服之。如见上尊,即令脱却。”根据这些考证,可以知道:古印度的佛教僧尼们,是准许穿用鞋子的。

另外根据《释门归敬仪》,印度地多湿热,允许用皮革做履,僧众参谒上座时,应该马上脱掉以表尊敬。又《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卷中四记载,鞋、袜等为此丘百物之一。所以印度的佛教出家人是准许穿用鞋子的。

佛教从炎热的印度传入中国,我国处于温寒地区,僧人为了御寒,更需要穿鞋子了。

有关僧鞋,在日用轨范、四分律行事钞、敕修清规、祖庭事苑等佛教典籍里,都曾有过一些规制。

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我国已正式进入“小冰期”,气候日益寒冷,极端的气候,导致伤寒大为流行,在这种情形下,当时的“医圣” 张仲景也不免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家二百多口人死了三分之二,其中七成死于伤寒。”

我国的“佛系”鞋类

在我国有别于印度早期,僧人的鞋子大致有三类:

第一种是“芒鞋”,用草编织而成的苏轼说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说的就是它了。从前居住在乡间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时多穿用这种鞋子。

第二种是僧鞋,也是用布料制成。全身无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缝起一条硬梁,其式样与世俗的鞋子没有差别。罗汉鞋多为灰色、褐色,僧鞋多为黄褐色。

第三种是罗汉鞋,用布料做的,鞋面的尖部是用三片布条排列缝牢,和芒鞋的式样差不多,但鞋帮上缝缀六个方孔,看起来就像破了几个洞。

佛门“洞洞鞋”:低头看得破

刚刚介绍的第三种——罗汉鞋,因鞋帮部分缝缀的六个大洞,可谓是“佛系洞洞鞋”了,现在很多出家人在夏天时穿用这种鞋子。但是,佛门“洞洞鞋”的意义,可不只“舒适”或“清凉”那么简单。

佛教的每一种器物都有其含义,当代作家林清玄曾遇到一位法师,向他讲述了罗汉鞋“破洞”的道理:“他说,僧鞋的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流转,勘破贪嗔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

所以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义。

在佛教传入我国以来,每个朝代的鞋子质地、款式等都会随着当时的审美和生活习俗而有所不同。像现在的僧鞋材质、款式也已经随着不同产家的设计发生了变化……相信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洞洞鞋也会焕发出时代的色彩。

内容来源:当阳玉泉寺

图片来源:十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