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编者按:2023年5月8日,凤凰网佛教文化·十愿网通讯员厦门交流营在厦门这座充满浪漫的城市开营。来自60多家佛教机构的70余名佛教传媒人相聚鹭岛。交流营期间,营员们通过学习+实战演练,完成了既定作业。营员撰写的这些新闻实战作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今佛教界宣传领域的真实水平。为此,我们精选了部分营员作业,请业界共同见证中国佛教第一线新闻人的成长。以下是通讯员浙江宁波象山等慈禅寺田青青提交的作业。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厦门鹭岛,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球最受欢迎旅游目地第二位,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中国最美大学之一——厦门大学,中国第一家钢琴博物馆——鼓浪屿感情博物馆。这是一座中外文化交融的城市,即在科技的前端又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底蕴。

厦门佛事用品展不单单是商品的流通,同时也传递了这个时代文化的呈现。这里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即使只是逛逛,也能开阔眼界,学到很多新领域的知识。

造像之美——佛陀的微笑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不同时代的佛像,蕴含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祈愿和向往,佛像的微笑可以抚平我们的心,也是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凝视佛像时,他只是微微一笑,内心的所有期望仿佛被看懂一样。神圣又庄严的外表让人肃穆宁静,不同展位的造像似在述说不同的故事,这不是单纯的流通,这是一场心与佛的交流盛会。

香事文化——厦门浪漫之行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而香文化则更为久远。有史料可考,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雨,香文化伴随民族的发展到至今已回归到民众,人人可用可品。古人的雅和浪漫是穿越时空的经典。李煜的“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王维的“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和“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杜甫的“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和“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李白的“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和“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白居易的“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和“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在美丽的厦门赴一场香事之旅。

香炉艺术——中式雅致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在古代,香炉代表优雅的情怀,是高品质生活的必备。文人雅士,名媛香闺中,案头多摆放有精致的雅器—香炉。近年来有些寺院开始倾向于淼淼的优雅青烟,一改烟熏火燎的嘈杂场面。寺院除了礼拜祈福,应是书香、花香、墨香、茶香、焚香等的场所,更应具备育人功能。从传统经典到多元智能,佛教文化也在跟时代博弈,从展会的“香”到“香炉”证明了这个时代需要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学习。

禅艺空间——一物一世界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禅”是耐人寻味的,细品有千般变化,此处省略两万字……谁参谁知道。展会中的禅文创,虽不似佛像那样的C位,也不是香那样繁荣,但是,“禅艺没办法忽视”一物里透着创作人的千般世界,老板微笑热情的解说如沐春风,此时的“禅”将我们彼此的距离拉近,两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却像久违的朋友那样畅谈。我想展会的含义不单单是物品的流通交易,也是文化的传递、科技、艺术、美学等信息的交换。

美丽寺院摄影展——看遍美丽寺院

凤凰网佛教文化·十愿美丽寺院摄影展,这是展会中的清新之处。领略全国寺院之美,繁华过后心之归处。一张小小的摄影作品含藏着历史辛酸,透露着当代努力,孕育着未来美好。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通讯员田青青佳作|厦门佛事展挖宝记,所见即所得

“摄影”是刹那的永恒、是艺术的鉴赏、文字以外的表达,长长的走廊里汇集着中国最美寺院的照片,这是中华瑰宝民族精神,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遇见厦门佛事展,拥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