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下午5时,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圆寂。统战理论学者米广弘得知星云大师示寂的消息后,特别撰文,给予星云大师深深的缅怀。全文如下:
星云大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米广弘)
文/米广弘
星云大师出生于江苏,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多角化经营致力推动“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的提出,使得佛教得以走入现实人生,对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全面关注,充分体现了佛教济世利人的慈悲情怀,对于佛教的普及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人不能把握人间佛教的内涵,忘却了佛教特有的三乘解脱及大乘不共教法,从而使佛教在当今社会的弘扬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僧人的生活是为真理而追求,为悟道而修行,为家国而祈福。因为如此,生活方式要尽可能简单,减少内心贪著,珍惜现有福报。在早期僧团中,佛陀规定比丘们奉行极为简朴的生活准则,树下坐,常乞食,一瓶一钵,身无长物,中国古代禅僧的生活同样淡泊超然,“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正是这种了无牵挂的修道生活的真实写照。物质生活固然贫苦匮乏,内心世界却充实自在。
另一不同以往的动向是学术化的佛教,自赵朴老提出“佛教是文化”之说,佛教重新引起文化界关注。近年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纷纷成立宗教研究,不少专家学者投身于佛教研究的热潮,这种潮流对于佛教文化的推广极具价值,可学术所能关注的只是佛教作为文化的层面,而佛教所具有的深刻义理及内证,并不是仅靠学术便能触及的。
研究佛学并不单是取得学术成果,而是为了解决佛教在弘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研究找到契理契机的解决方法,使佛教能够健康发展,宗教院校办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成就一些高僧名誉的学习,而是培养具足菩提心和道次第的僧才,培养荷担如来家业的法门龙象,秉承爱国爱教的原则,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将佛教的基本教义同现代文明相结合,让佛教的正能量释放到社会上。
星云大师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贡献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我认为他的思想应涵盖几个方面:首先要重视皈依的修习,此为佛法根本所在,不重视皈依,也就失去了佛法的根本。其次是菩提心,大乘法门的修学必须以菩提心为前提,惟其如此,才能导入佛道,而不是停留于人天乘或只求自。第三是受持戒律,戒律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取得成就的基本保障。第四是闻思正见,以正见为指引,修行才能拥有正确方向,而不是在上下求索中蹉跎一生。第五是止观实践,以此将佛法智慧落实于心行,成为改善生命的力量。
历史将永远铭记长老为两岸和平贡献的无尽功德。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