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风:禅风犀利孤危耸峻,天下学侣纷至沓来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云门宗风:禅风犀利孤危耸峻,天下学侣纷至沓来

云门山大觉禅寺祖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大觉禅寺祖殿(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大觉禅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大觉禅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大觉禅寺塑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大觉禅寺塑像(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妙传)

云门山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公里处,大觉禅寺座落在云门山下,为佛教禅宗云门宗的发源地。

据《云门山志》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原驻锡于韶州灵树的禅宗六祖慧能第八代孙文偃,经奏准南汉王刘龚,同意移住云门山。他“因高就远,审地为基”,经历5年而创梵宇。当时“闻风向道者,云来四表,拥锡依止者,恒逾半千。”文偃禅师在此开示法语,立宗传道,举扬一家宗风,后世称之为云门宗。

宋初,云门宗达至鼎盛,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高僧大德,如第二代有香林澄远、白云子祥、德山缘密、洞山守初、巴陵颢鉴等八十余人,第三代有智门光祚、五祖师戒、文殊应真等八十余人,第四代有雪窦重显、洞山晓聪等两百余人,第五代有天衣义怀、佛印了元(即著名的佛印禅师)、大觉怀琏(云门宗入京城弘法的第一人,拥有极高的声望)、云居晓舜、圆通居讷等两百余人。云门宗在经过近三百年的兴盛后,因为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等因素而日趋衰落,在己庵深净禅师(1171年前后,云门宗第十一代)之后泯灭。

云门禅风犀利、孤危耸峻,天下学侣纷至沓来。时人论及各宗禅风,有“云门天子、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

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

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为香林澄远,接引学人完全继承了云门风格。香林澄远下有智门光祚,光祚门下得法者甚众,有雪窦重显等。雪窦重显大振宗风,中兴云门,使云门宗在北宋盛极一时,同时也开始与其他宗派相融合。云门宗通过香林一系而延续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脉遂湮没无闻。一宗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这主要是由于其机锋险绝,不容拟议,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者难以悟入的缘故。

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著,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

《人天眼目》卷二云:“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孤危耸峻。”云门曾作颂示学人:“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充分表露了云门耸峻、机用迅疾、不容拟议的特性。禅林中往往以“云门天子”、“云门一曲”表示云门宗风。云门曲原为华夏古曲,曲调艰深,歌者难咏唱,闻者难领受,禅林遂用来转指难于理解的云门宗风。云门宗接化学人,犹如天子的诏敕,一次即决定万机,不得再问,令人毫无犹豫之余地,因而又有“云门天子”之称。

云门宗的要义与菁华集中体现于“云门三句”。文偃曾示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人无对,遂自答:“一镞破三关。”“函盖乾坤”指绝对真理遍布天地之间,函盖整个宇宙;“目机铢两”指师家为断除学人烦恼妄想,超越语言文字,促使学人内心顿悟;“不涉万缘”,指师家应机说法,施行活泼无碍的化导。后来云门法嗣德山缘密汲取云门三句精髓,改其语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禅林或称为德山三句。由于它广为云门宗禅人所用,因此习惯上仍称为云门三句,并被誉为云门剑、吹毛剑。

对“云门三句”的内涵,吕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门十规论》“韶阳则函盖截流”为出发点,从理事关系上来加以说明,认为云门三句中,重要的是前两句,即函盖乾坤、截断众流,指出韶阳将函盖喻为理,将截流喻为事,“作为理是普遍的,合天盖地;从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个断面,因此,理就是整个,事就是断面。”实际上,云门三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无主次之分。对于理解云门宗禅学思想与禅诗美感特性,云门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