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曹溪一滴水,涨起十八滩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本性法师:曹溪一滴水,涨起十八滩

本性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福州开元寺)

本性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福州开元寺)

北宋的苏轼,是位大居士,他写过:“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南宋《大慧禅师语录》中有句:“凭师一滴曹溪水,四海为霖报我皇。”

那么,这一滴水是什么水?又是什么味?以我认知,就是中国佛教汉传禅法的水,就是汉传禅法的味。

汉传禅法有其殊妙的理论架构、实践途径,以及境界预期。这里,以我学修经历与体验为基础,从个人认知与验证的角度,对汉传禅法作些纲要介绍。该介绍的出发点,为了将汉传禅法的殊妙以简单明了的文字般若给予说明,并尽可能地以个人的学修为依据,为兴趣者们提供一定层面与一些侧面的学修方法与次第,作为学修汉传禅法的参照。

在我这里,汉传禅法基于佛教八宗,即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主要指慧能禅法,以《六祖坛经》为基础。后慧能时代,慧能禅法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也就是形成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

综合中国佛教八宗与慧能禅法五宗,我以为,汉传禅法主要可以归结为四大种类,即默照禅、看话禅、止观禅、念佛禅。那么,如何修学这四大禅法?当然,各大禅法,各有方法,各有次第,专修者可一门深入,深究细参。不过,我想,针对特定人群,为了方便,如非专业人士,如非时间充裕人士等,亦可尝试如下原则,简约学修,如方法得当,亦不难登堂入室。

一、学修第一步:明确学修目标,事关身心灵

我们学修禅法,不为学修而学修,而为解决身即生理问题,而为解决心即心理问题,而为解决灵即灵性或灵魂的问题。作为凡夫,身心灵是有问题的,存在无限的提升空间,直至得到超越,打破有限与无限的界限。

二、学修第二步:事关信愿行

学修禅法,以信为基。信即大信心,信任佛法僧,信仰佛法僧。心中无信,何来感应?信的基础上便是愿。愿即发愿、誓愿,为大愿力,也就是树大理想,表白诉求。愿的基础上,便是行,行即大行动,乃行动力、实践力。如何行?答案是闻思修。

三、学修第三步,事关闻思修

学修禅法要广博多闻,如听经闻法。慧能祖师听人诵《金刚经》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有所得。观音菩萨就是以“耳根圆通”“闻声救苦”或“寻声救苦”而著名。闻后要思,中国佛学院便以“多闻多思”为院训。高僧大德多是伟大的思想者,坐禅之中的“静虑”“冥想”“参”,其实也有静思的含义在其中。修,当然是指实修、修炼。那么,如何修?答案是戒定慧。

四、学修第四步:事关戒定慧

佛教特别强调,佛灭度后以戒为师。说:戒为无上功德本。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佛教全集为《三藏》,戒律即律藏,占了其中三分之一。有戒才有定,戒是定的基础、前提。定:即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无念、无住;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定,在佛教学修中,是个重要的命题,是个特殊的境界。佛教教义中,有两大翅膀,即慈悲与智慧。智慧是从定中来,智慧,亦简称“慧”,又叫般若,与知识有重大区别。知识从外学得,智慧从内修得。如何是慧?答案之一,即空假中。

五、学修第五步:事关空假中

何为空?不是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的空,而是指,万物终将灭亡,没有自性,本质是空。这空,蕴含着无常、无我、无主宰、有漏皆苦等。基于此,所以,才应看破、参透、放下、舍去。何谓假?这指世间万物,虽然本质空,但是,现在分析察验之,又是显现有的,如笔,如墨,如男人,如女人。但这不是真有,是假有,不是本质,只是现象,佛教亦谓之妙有。当然,也因为存在假有的万物,因此,我们也要珍惜之,以假修真,方便利用,努力精进。何为中?中为中道、中庸、中和。空和假,取其辩证,则为中。空与假,取其圆融,则为中。在佛教,中是真理的彰显,是万物的尺度。那么,何为中的内核?答案为和善圆。

六、学修第六步:事关和善圆

佛教倡和、贵和,强调僧团的六和敬,六和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以及戒和同修。为什么要和?因为世界因缘,众生因缘,互为联系,互为因果,同命运,共舟航。有和,才有和顺和平,才有和谐和美。在佛教,和即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为佛教。善,可谓良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本性,也是佛性,是佛教伦理与道德的至高原则。同时,有和才有善,连和都没有,何来善?所以,有谓:为善最乐,止于至善,乃至用词“善哉善哉”,以此表达赞叹与肯定。圆即圆融、圆成、圆满。在禅宗,是沩仰宗法门中的圆相。圆相,具足圆相,指绝对的真理,是生命与万物的实相,是法性,是真如,是拂子一挥,是如意一举,是锡杖一扬,是佛陀拈花与迦叶微笑,是我的登堂,是您的入室,是从此岸渡到了彼岸。

也就是,我们学修,要治我们的身,达到和;要治我们的心,达到善;要治我们的灵,达到圆。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善,解决生命心性问题;圆,解决宗教信仰问题。这也提示我们,我们的修学在哪儿用功?要在身心灵上用功。这身心灵,是我们用功的法器。这法器,一旦用功得法,将趣入和善圆的终极道路与境界,从而回归人性,证得佛性,超越法器自身。

(作者:本性法师为莆田广化寺方丈、福州开元寺方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