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奇迹,藏在龙门石窟里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跨越千年的奇迹,藏在龙门石窟里

提起龙门石窟你会想起什么?是漫山的十万尊佛像,还是两山对峙的伊水中流自然风光。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还是皇家石刻艺术典范——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无论何种,相信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觉得龙门石窟是个殊胜而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探秘这座写满东方韵律的龙门石窟吧

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泛称龙门,沿用至今,位于洛阳市南12.5公里处。

这里青山耸翠,东西对峙,是闻名中外的我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造像密布在伊水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余。

就其营造史看,规模最大的开窟造像活动有两次,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是第一次,计有35年左右;唐太宗、高宗、武则天和玄宗四帝是第二次,计110多年。

这两次是开窟造像的高潮,历时计150余年。据1962年龙门文武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

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其代表洞窟为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和魏字洞等,而唐代造像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

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执政的盛唐时代,龙门造像活动达到巅峰。因天下相对太平,社会财富增长,普罗大众也广泛的参与到龙门造像中来。

想象一下,在一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伊河波光潋滟,两岸绿柳成荫,僧人、信徒傍水前行,礼佛与游赏之余,仰望东西两山,千岩竞秀,万木争荣,漫山洞窟如蜂房蚁窝,令人一时恍惚,如入曼妙殊胜的佛国幻境。

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大诗人白居易曾与僧人佛光同乘一叶扁舟,从洛阳城的建春门溯伊水悠悠而上,赴龙门香山寺游玩,二人一路低吟长啸,对龙门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元代以后的600余年来,古都洛阳风光不再,龙门石窟也逐渐萧条,自然剥蚀和人为盗损,让大量造像被破坏,令人痛心。

1962年,雄伟壮观的龙门大桥造成通车,飞架龙门之口,雄跨伊水之上,犹若彩虹卧波,使龙门的水光山色倍添光彩,点缀得山河更加秀丽,龙门正以它的秀丽山光水色和众多的历史文物,博得中外人士赞美,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来参观游览。

龙门石窟,不仅承载了人们太多的信仰渴求,同时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这里地耸双阙,壁映千寻,佛龛雕饰蔚为奇观,如此殊胜美丽之地,怎能不列入你的旅行打卡名录呢?

图片来源:十愿智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