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一起探访泉州最大佛教寺院,感受世遗之美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申遗成功!一起探访泉州最大佛教寺院,感受世遗之美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

泉州终于在千年之后,再次进入世界的聚光灯下,成为我国第38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

宋元时期,不仅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及发达的经济水平,同时宗教场所比比皆是。理学家朱熹感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申遗成功!一起探访泉州最大佛教寺院,感受世遗之美

气宇恢弘的开元寺,巍然矗立的东西塔,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的品味一下千年古寺独有的魅力。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赐名莲花寺。 唐长寿元年升为兴教寺,神龙元年改名为龙兴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又改称开元寺至今。 迨至两宋,泉州开元寺不断发展,周围设有不相统属支院达120所。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向福建行省平章伯颜奏请,合支院为一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

据载,开元寺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黄守恭梦见一和尚乞地建寺,而有意作难说:如树开白莲乃可。不想二日后满园桑树竟然盛开白皑皑的莲花。

见此桑开白莲的奇景,黄守恭毅然献地结缘,遂由匡护大师建莲花道场,赐名莲花寺。因此开元寺有桑莲法界的雅称。

大雄宝殿建于唐垂拱二年,与寺同龄。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之瑞,故称紫云大殿。大殿经过历代重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通高20米,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面积1380多平方米。殿外高悬桑莲法界榜书匾额,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大雄宝殿立石柱百根,大殿石柱桁梁复杂精妙,重檐斗拱工艺高超,花草图案丰富多彩,人物神像造型生动,许多浮雕带有古印度教的痕迹,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的历史见证。

开元寺双塔,亦称紫云双塔。耸立于大雄宝殿两侧的广场中,相距约200米。东西对峙,巍峨壮观,登塔极目,海色峰岚尽在眼底。

东塔名镇国塔,唐咸通六年(865年),由文称禅师化募建成,木制,凡五层。

北宋天禧年间(1017年-1021年)改建为十三层。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和宝庆三年(1227年),两次罹于火灾,僧守淳改为砖塔,凡七层。

至嘉熙二年(1238年),始由僧本洪易砖为石,后经僧法权,天赐继造,直到淳熙十年(1250年)竣工。

西塔名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由王审知建成,凡七层,曰无量寿塔。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

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和淳熙年间(1174-1189年)两次灾毁,后由僧守淳改为砖塔。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僧自证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造成。

甘露戒坛,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始建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现存建筑系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攒尖式,坛顶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叠上收,似蜘蛛结网,结构复杂精巧。

在开元寺大雄宝殿横梁的斗拱上,二十四尊身披羽翼色彩斑斓的乐伎有飞天之势;静态的南音也在甘露戒台交叠上收的如意斗拱上,二十四尊乐伎手持丝竹管弦在欢欣地演奏,这是泉州人献给佛祖的精神供品。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盛赞“刺桐(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蓬勃发展,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今日的泉州仍旧延续着千年古城的风味,等待着你的到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