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李家杰博士:如何做到喜悦人生自在生命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宽运法师对话李家杰博士:如何做到喜悦人生自在生命

编者按:2021年3月25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会主办,中华佛教文化院、香港观音讲堂承办,旭日慈善基金、安达国际赞助支持的——名家对话系之(二)“喜悦人生·自在生命”在观音讲堂举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创办人李家杰博士,就“喜悦人生·自在生命”话题展开对话,与大家分享如何获得眼前的喜悦,如何做到喜悦人生自在生命。

自动播放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宽运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听众,阿弥陀佛!今天真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名家对谈系列请到了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先生,来和我们对谈。

大家知道,香港去年经过了新冠肺炎,前年又经过社会事件,新冠肺炎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病毒,已经让全球1亿2000万人受到了感染,近300万人死亡,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的事件,这是让我们反省生命何其无常,在“无常”之中怎么找到“常”?在“常”之中怎么找到“无常”?

李家杰居士学佛多年,今天很想和他一起来对谈一下,分享一下他学佛的经历,以及他对整个社会事件也好,今天的疫情也好,今天是不是喜悦?“喜悦人生·自在生命”,怎么个喜悦法呢?所以也想请李家杰先生帮我们来分享。

李家杰博士:非常感谢宽运大和尚把我叫到观音讲堂。我第一次上来,看了这里的佛像,非常庄严,非常宏伟,心里头已经开心了、快乐了。刚才大和尚讲疫情,我觉得疫情对我们经济,或者是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但是,在这个不好的时段,我们能不能够找到一点点的好?找到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安排自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吗?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离婚率高了,(疫情)封城产生一个什么呢?他们叫“困兽斗”,但是两夫妻不是应该很恩爱的吗?为什么要结婚呢?我们是自由恋爱,这个年代再不是过去封建社会的盲婚哑嫁,按道理是应该很开心的,但是竟然会变成困兽斗。放出来以后,大家赶快去离婚,这个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喜悦人生,是不是有眼前的喜悦;也有长远的喜悦,也有终极的喜悦。我们今天可以讨论一下,分三个层次,是不是可以先来探讨最简单的,眼前的喜悦吧!我们怎么获得眼前的喜悦?先听听大和尚。

宽运法师:“喜悦人生·自在生命”,一切从喜悦开始。为什么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大家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非常的贫穷,我们就想发财,只要发财就好。但发财以后,当然发财是比没有发财好得多,人家说了,“黄连苦,贫穷比黄连还苦”,“知苦乐法”,知道苦我们才能反省。佛陀经过六年的苦行,虽然不能了生脱死,但它是修道的一个增上缘,如何让我们喜悦起来呢?

这一点,刚才也说到在新冠肺炎的时候,因为封城的关系,夫妻相处出了问题,因为我一直强调婚姻不单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是两个家族的事。有支援的婚姻就会幸福多了。因为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要讲道理的话,那就法庭见,就会离婚。而且小事要忍,大事要让,因为现在商业社会、金融社会,女性也独立了,不愿意再生儿育女,就以香港来说,一个家庭平均只有0.8个小朋友,因为社会的节奏快、压力大,人们不愿意单纯待在家里,这就衍生一个社会问题。

我相信刚才李先生已经带出来一个家庭问题、离婚问题,而且这是当下的喜悦与否。因为人,佛教说了,第一步就是“人生改善”。我们学佛的目的也是“人生改善”,如果没有“人生改善”,那我们学佛干什么呢?当时(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改善”有几个层次的。

假设第一个层次,我们中国人是祖先信仰、是功利信仰,一般人都是求的,求富饶要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都是求,这是第一步。因为人第一个层次,就是解决生存问题、温饱问题,如果第一个层次都解决不了,我们怎么能说在现世能快乐呢?佛教就说了,我们要培福修慧,你要撒种子,你不撒种子怎么能开花?怎么能结果呢?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但是我们一般人只强调“果”,不强调“因”。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果报(出现)的时候众生才害怕,好与坏其实都是有因。

所以,像李家杰先生,我很赞叹,他成立“李家杰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基金”,有300多万个家庭的小朋友心脏(病)得到了帮助(进行免费筛查),而且他自己又出心出力,跟小朋友来对话,已经有38000个小朋友的心脏(病)得到了妥善的医疗。

其实我一直强调,以生命影响生命,以我们自己影响其他的人。刚才你又说到家庭的问题,又讲到社会的问题,又讲到关爱的问题,其实我们说了,“知苦乐法”,从“苦”知道苦了,其实“苦”当然很多了,人生有八种苦,我相信李先生虽然生活富裕,我们经常说你是“创二代”,但是“苦”的概念,苦才有乐,佛教说是相对的,我想李先生也可以谈一谈这个苦乐的关系,跟我们来分享一下。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李家杰博士: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苦?是我们想错了,我们人生里头,往往是做了很多作茧自缚的事。以为这样做我们就会乐,但其实最后结果是非常痛苦的。佛教里讲我们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五蕴炽盛苦。这个“五蕴炽盛”就是生活里的压迫太多,这种压迫是怎么来的?很多时候是自己造成的。

回到刚才我讲家庭、事业,先说家庭,刚才大和尚讲种种子,你的种子种错在一个沙漠里头,你不停的浇水,不停的迁就没用,它发不出芽,它会死掉。所以你找的对象,找错人就太仓促了。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年龄到了,女的一定要嫁人,就随意挑一个人嫁。或者是男的,我必须成家,成家以后才立业,很早去结婚。然后对象是错误的,就花了很多精力去应付这个问题,反而影响他的未来,他的精力全部给这一桩不好的事情抽走了,这个是家庭的问题,要慎重。

另外一个,事业的问题,我有一个感觉,非常不好的现象是什么呢?深圳15年前是一个很小的城市,突然之间,它的城市GDP生产总值超过香港了,为什么短短的时间能够超越这么多呢?香港大概二万一千左右,它们接近二万六千了,好像二万六千亿,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人家是工业的,我们中国是靠什么起家呢?我们生产全球的产品,其中一大部分是来自于我们大湾区。香港出产什么呢?没有。

我们先不说这个疫情,这个天灾,我们有很多内部的人祸,现在自食苦果。做工业的,不做工业了,因为工业里很难赚钱,难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小米”的雷军,他40岁才出来搞“小米”,他用八年时间把公司可以超过千亿。但是他干什么的?开始的时候是干手机。我们大家都知道手机是很难干的行业,诺基亚、Motorola倒闭了,都干到不行了,但是雷军还往这个红海里头跳下去,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我后来有机会去帮雷军当了一个独立的董事,在他的公司里当了18个月独董,我学了好多。第一件事我学到原来他不是为赚钱,他创立公司,他是抓住一个宗旨,是为发烧友做发烧产品。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发烧友”,通常听音响的发烧友,家里其实不大,但是他的音响器材,周末的时候从货仓里,从储物室里头推出来,星期天晚上推回储物室,我们叫“发烧友”,他们很爱玩,“小米”就是为一帮发烧友做他的发烧产品。

“发烧”的定义是非常专业的,它是要做一些非常廉价,但是质量非常高的产品。我打个比喻,小米做出一款电视机,这个电视机我看到后太喜欢了,买了一部回家,75寸的彩色电视机,4k的画质,他卖7900块。但是日本的Panasonic二十几万,Samsung的十几万,到韩国的LG、Samsung;LG都差不多接近十万。但是小米的质量就跟三星差不多,但是他7900对十几万,他只赚百分之一点多,7000多块钱他赚七十几块钱。做一个这么大的电视机,七十几块钱,它里头有多少个零件?我们手机有的时候都几千块钱一个了,买两个手机等于一个75寸的电视,太神奇了!这就是为什么深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做家电,在整个广东省做家电,它的竞争力太厉害了!

反观我们香港人,我们做什么呢?我们选择做什么?炒股票。炒股票有什么技术在里头?对不起,没有。而不是炒股票,我要知道哪一个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对不起,为什么这么多人炒小价股,小价股根本不知道它做什么的,其实公司业绩是一回事,但是市场大部分的人,炒场、炒作的是炒一个心理,是跟业绩完全无关。所谓炒股票的人,他其实很希望去读懂,就是没有大数据,就是要未来大家对这个股的心理,是喜欢还是担忧?然后我今天就赶快去买还是卖。

这里头产生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你没有技术,你比起小米,你比起深圳这些,你什么都不懂。第二,你炒东西的时候,你的心是给它牵动的,我们为什么要做事情?为什么做生意呢?我们希望有一个更快乐的人生,更安乐的人生,对家庭能够更安稳。但是如果你去(做)炒业,你的心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每天看电视,电视报、新闻报,这个升了,开心了,又出去请人家吃饭了。跌了,唉!今天笑不出来。

所以,我们就被自己种的因,扯进去了,没办法脱身,如果再贪心一点,借钱来炒股票,你根本连睡觉都睡不着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喝酒,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发现做金融的,他们下班的时候去喝酒,喝得有时候醉醺醺的,因为压力太大,那些压力是自己找来的。

其实这种炒业跟赌博一样,但是香港人,我发现最喜欢就是炒东西,我们可以炒股票、炒房子,还可以炒什么纪念邮票、纪念币,连演唱会的票也可以,iPhone也可以炒,我们其实是为图利。这个里头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因为这种冒出来的机会很少,比方说黄牛票,炒演唱会票,炒什么纪念币,不是每天都有的。某一种股票不是每天都有。

所以,你就被这些所谓的“假的机会”,把你拉到到处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后天又搞这个,最后你什么都不会,没有一个行业你是专家。这样问题就来了,当这些机会不存在的时候,为什么这些机会不存在?经济大环境不好,每一个行业都往下掉了。往下掉下来,不能往上,往上升你炒什么都升,往下掉的时候,炒哪一个行业都没得炒了,这个时候你有什么呢?你没有。你没有能力了,突然发现我没工厂了,我没上班,我就是待在家里每天不知道做什么,我炒东西也没东西好炒,然后这个时间又被另外一种心所牵动了。

忧虑,坐食山崩,这个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技术,身弱不是身强。很多人去算命,我们佛教不算命,为什么不算命呢?你身弱你就锻炼,你学,你就慢慢变身强,你身强就有自信,你自己就不会被外面这个波动的世界来波动你的心,所以我觉得刚才大和尚说,我们种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我们畏果不畏因,佛菩萨是什么?畏因不畏果,这个就反过来了。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宽运法师:刚才李先生讲得非常好,很多人痛苦就是因为他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它种了错误的因,将来就有错误的果。像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苦,为什么有这么多苦呢?其实老子都说了,“吾之患因吾有身”,我们有身体就有需求,但是我们人不是(能)“反闻自性”。所以佛教说“内观观自在,外观观世音”。我们眼观妙色,眼睛带来烦恼,我们耳慕好音,耳朵带来烦恼,鼻嗅好香,鼻子带来烦恼,舌贪嗜味,舌头带来烦恼,身贪细滑,身体带来烦恼,因为有接触就有分别。

刚才你说了,小米,他是正能量,给人类带来方便,带来实惠,佛陀说“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不但从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上还要得到满足,只有这两种平衡了,人们才会喜悦、才会快乐。我觉得我们今天面对的物质已经很丰富了,好像香港财富已经排到(全球)第8位,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只有77位(149国家)。财富拥有多少和幸福指数没有必然关系,有关系,但不是必然,所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非常重要啊!

佛教里说“道当少欲,多欲非道”“道当闲静,乐众非道,道当知足,无厌非道”,我们需要和想要要拿到平衡。其实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拿不到平衡,我们就不高兴。有的时候还追求错误的东西,跟刚才李先生说,我们只想炒,找快钱,其实这个快钱是要不得的。

佛教有“正业”,就是正当的职业,还要有正确的思维,而且佛教让我们善自思维,极善思维,你要彻底想一想,你应该做一点什么更加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要拿稳,心还要拿稳。佛教说,我们来自于身、口、意。一般说“十善”,身体有三种,我们希望做到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念上没有贪、瞋、痴。

如果你又有正语、正业、正思维的话,你的人生都是正确的,这个“因”正确,“果”就正确。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听到我们俩分享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够反省,我们通过社会事件有反省,我们通过疫情有反省,我们通过深圳的发展变化,到香港我们裹足不前,我们也应该有反省。

因为世界现在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把远处的人给拉近了,把近的人拉远了,我们通过互联网,取得信息比以前快了,而且世界都已经同步了,一件事情发生不像以前,假如说巴黎有个时装,到了中国,可能需要半年、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可能是巴黎有个东西香港明天就有了,或者刚才你说了,你看刚才一个电视机,这么大的电视机一个是9000多,一个是20万多,这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经常说愿担当,我愿意。第二是肯担当,第三是能担当。佛教里说了你要有“四弘誓愿”,你要发心、发心、发大心,发大心就是担当精神,我不做谁做?你看我们佛教有太虚大师,他是人间佛教的创始人。当然我们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可以追溯到六祖,但太虚大师是我们民国以来一代高僧,他就提倡“人生佛教”、“人间净土”。他就说了:“比丘不是佛未成,请你称我为菩萨”。

他以“菩萨”自居,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今天这样一个大时代里头,不论是出家、在家,我们如何为当今世界尽一份心、出一把力,把自己的价值创造出来。当然了,在儒家文化里也说了,首先要有“道德”,有了道德基础以上,再有言语,道德至上的“言语”,道德至上的“政事”,道德至上的“文学”。就是我们每个人选择职业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底线,我们做事如何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益、对民族有益,对我们香港也好、小区也好,对我们本身都有益。

因为我觉得李先生,从国家层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积极发声,从香港也是很有担当,搞“百仁基金”,也是凝聚一些俊杰、贤达为社会出力,自己做一个慈善基金,关注一些有需要的人。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发挥他的正能量,让社会得到温暖、得到关爱,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空中楼阁,都是由基础做起。

我记得有个例子讲得很好,我去过兰州,因为1992年走丝绸之路的关系,那里有一个桥有100多年(历史),是一个德国人建造的,到了10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这个图纸,也没有零件了,德国把图纸和零件寄过来说,只要换几个零件,这个桥可以继续用。这个铁桥还存在,我走过,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一种工匠的精神。用佛教(的语言)说,就是担当的精神,我觉得今天我们对李先生有很多的期待,也希望你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你的信仰,因为你信佛教也很多年,而且自己也是有修有证,所以,也想你分享一些你内心世界的东西。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创办人李家杰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创办人李家杰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李家杰博士:大和尚太客气了,我也分享一个刚才大和尚讲的那个火车的故事。其实就突然让我想到上一讲大和尚讲“五明”,讲到了“内明”,有稍微提到“医方明”,但是没有说到“工巧明”,这一次我们补充一点点,小米就是“工巧明”,其实就是技术。德国的也是技术,工匠精神也是技术。

所以,我们人生里,内心其实(有)很多恐惧,我们婴儿出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哭,为什么会哭呢?害怕,我们与生俱来的就有一种害怕,“无明”。要止息这种害怕,有几个方法,找一个信仰,我们信佛,但是这个时间的信佛是往外信的,外面找一个佛来信,但是当我们慢慢学佛了解深入以后,发现我们要学什么?我们要找“自性佛”。

但是我自性佛怎么做出来呀?我要(找)“自性菩萨”吧,我们(要做)菩萨,菩萨怎么做出来呀?菩萨我们要学,好像观音菩萨,像这诸大菩萨一样。我们一方面要有智慧,另外一方面要慈悲。慈悲用来干什么?我们要回馈社会。但是我们拿什么去回馈社会?我们活都没有活好,我们就要用“五明”了。我们要强身,要不断学习,佛菩萨的头上面不是发髻是肉髻,我们幻想一下,是不是大脑膨胀,膨胀到生出这个肉髻出来了,就是大脑非常发达,他们智慧充满。

而我相信,我们这边有一尊大悲观音非常庄严,但是大悲观音是几千年前的形象,就是手里有很多法器,这些法器有刀、有剑,但是今天如果大悲观音显灵了,他可能手里不是拿弓箭了,他拿机关枪啊!可能火箭、飞碟,科技,当我们懂得科技的时候,这个就是创造财富。这财富有两种,一种就是“创造价值”,一种是“传递价值”,香港人很喜欢做的是传递价值,这一手传过另一手,然后中间赚钱,其实你啥都没做,你就是传递东西,没有增值,你连服务都没有。

但是人家小米,德国的也好,他们是创造价值,创造是从心,“一切唯心造”,但是心想到,我们要付诸行动,这个是需要技术,所以“工巧明”是技术活,“医方明”也是技术活。你抓住这两个技术活,你就会不愁穿、不愁喝。还有一个什么呢?要充满自信,充满自信的时候,你的人生是发光的,你有光环的,而光环又吸引很多、很多人。

很多人,走在路上面你会抬起头走路,你对自己有自信,当然我们人生不断的面对很多冲击,这一次新冠(肺炎)是冲击,对香港前阵子的暴动,是一种冲击。但是冲击过来的时候,我们人很恐惧的去逃避,还是能够很自信的去面对?当你能够自信的面对,你能够超越它的时候,我又赢了,我又多了赢一次。多赢一次,人生里对自己的自信又更加深一层了。这样你就辗转了,就是进化了。辗转的进化,就是回到“三十七道品”里,就是“四正勤”。我们要把好的尽量多做,没有做的“好”,就要开始做。已经开始做的“坏”,就好减少、停止。还没有开始做的话,想都别想,学会怎么停止自己的这种坏的思维。这个也是要回到“三十七道品”最后的“八正道”。

刚才大和尚讲了,我们要“正业”,我们要“正思维”,然后才能得到“正命”,这些只是入门,很多时候我发现很多信佛的,我问他什么是“三十七助道品”?不知道,数不出来太多了,但是这里奥妙无穷。所以今天大和尚请我来说“喜悦人生·自在生命”。后面我也想解释一下我自己的体会,自在生命里会谈到“三十七道品”里的头四个,“四念处”跟“自在生命”有什么关系呢?我想一会儿再讲,可能是以后再讲,但是喜悦人生这方面呢,“种因”很重要,然后必须要进化,我们要良性循环,我们就要修“四正勤”,往什么方向修呢?(就是)“八正道”。

宽运法师:李先生讲得非常好。刚才特别提到我们上一讲所讲的“五明”。其实“内明”很重要,就是我们本身的一个觉悟,佛教就是让你觉悟,觉悟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医方明”就是了解我们身体的需要,因为我们的人生里,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四大不调”就生病,解决众生身体的痛苦,“内明”是解决他心里的痛苦。

工巧很重要,因为可以改善我们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取决于我们的心,我们心有多美好,世界就多美好,“心如工画师”,我们的心可以想象这个世界,我们飞天也好,下海也好,在陆地上也好,只要我们人类能想得到的,我相信都做得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所以我觉得未来都是从心想中生,我相信,心有多强大,这世界就会有多强大,所以我一直强调。

刚才李先生也说好像观音菩萨,其实菩萨都代表着慈悲,在我们中国有四大菩萨,像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其实“四即一”、“一即四”,你慈悲了,没有大愿怎么能彰显慈悲?没有实践,慈悲也不圆满。如果没有智慧,我们经常说“慈悲出祸害,方便出下流”。其实“一即四”、“四即一”。所以菩萨他“上求下化”,追求完美、追求圆满。

“喜悦人生”来自于哪里呢?首先就是“人生改善”,人生改善以后,但是不容易改善,我们一般人都是“有宅的忧宅”,没有宅的还是忧宅,就是有忧虑,因为我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刚才说了,要“道当少欲”欲望要少,不能追求错误的东西。为什么有欲望呢?就是因为有爱,就是有喜欢,佛说“从痴有爱是我病生”。其实因为愚痴的关系有了爱,就是我们苦恼的根源。苦恼的根源里为什么追求爱?“因爱有用”,它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我们追求它干什么呢?所以我们用“八正道”也好,用正确思维也好,就是我们要有所选择。

其实人生很短暂,我们经常说“想到百年,今人都是古人,睡到三更,一切名利都是幻影”,佛教就是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有的时候只是观点和角度的问题,你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观点和角度。“医方明”和“工巧明”就是实际得到好处,得到利益。但是人生里我们经常说,“创造价值”就是体现我们自己的能量,体现我们对整个人类的关怀。这也是一份关爱啊!那小爱的升华就是大爱了,大爱的升华就是慈悲了,慈悲的升华就是大慈大悲了。

首先,爱,佛教让我们爱自己,我们把自己管好,其实就已经帮到别人了,就好像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每个人戴口罩,每个人遵守“限聚令”,这个时候其实也帮到其他人(减少)感染的机会,所以,中间我们如何达到一个平衡,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其实佛教它就是充满智慧。因为刚才说,少欲了还不行,他让我们闲静,“乐众非道”,现在疫情之下正好我们可以独居,可以家庭好好相处,你现在不乐众了,小众了。

以前我们喜欢旅游,喜欢坐飞机,喜欢住酒店,世界当时“一体化”,近两年来“一体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的酒店业、旅游业,还有现在很多人因为喜欢旅游,喜欢一体化的人好像上了瘾一样,上次和一个郭(毅可)教授谈到,我们吸烟是瘾,旅游也是瘾,他说爱情还是瘾,佛教里说了,有戒、有定、有慧。通过这个戒、定、慧来达到智慧。我相信李先生从戒、定、慧上,有什么可以给我们来表达和补充的?

李家杰博士:我想跳回去,再回到戒、定、慧。跳回去,我们还是“喜悦人生”。“喜悦人生”里,当然离不开戒、定、慧,“喜悦人生”里,我们之前一路讲,我未来种因、种果,种因得果它是未来的事,我们能不能讲一下当下的快乐呢?我想说一下当下的快乐,当下如何获得快乐?刚才大和尚讲到《华严经》里头“心如工画师”,后面还有几句的,“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什么意思呢?非常深奥,但是我只能稍微的说一下,“心如工画师”其实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其实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

这个好比小孩子,有的时候父母给买一个填颜色的图册,有黑线已经描好了,你就涂颜色吧。你可以有选择,你选择只涂黑白,或者只涂黑跟灰,白都没有,或者是全部(涂)粉彩,粉粉的,很漂亮,是你的选择,就是“心如工画师”。就是说,我们眼睛看到的是什么?眼看色,耳闻声,鼻就闻香味,当然这个就没这么锋利了,嘴巴吃的,我们一起进去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信息”,我们接受到的信息是真的吗?真的是真的吗?佛法说假的,你说是假的,但是我用头撞墙,我还是头破血流怎么是假的呢?

佛法里头所谓的“假”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你看到的不是这个,我打个比喻,我们眼睛靠什么看啊?我们看到一个对象,看到这个红花,它是红色的吗?错!它不是红的,没有颜色的,颜色哪里来啊?颜色是光射到,然后这个花把所有颜色吸掉了,只反射红光。所以我看了一个红玫瑰,就是说,这个花本身是没有颜色,它只是光的颜色,漂亮不在花,漂亮在光。但是我们把两个东西混在一起了,我们看到这个假象,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第一重假象。

第二重假象是什么呢?那种假象更假了,就是我们的眼角膜,眼角膜是什么东西啊?眼角膜是眼球后面的一个视网膜,视网膜是平面的,它不是立体的。我们眼球是一个水晶,这里有水的,我们收到的信息是2D的,就是一张纸一样的,但是现在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是3D的,那么谁把这个2D的收到的信息,拼凑成了一个3D的影像呢?是大脑,是幻象,都是存在的。所以头撞过去还是头破血流的,但是没有美丑。美丑是我们自己的官能的错觉,但是我们就抓住这种美丑,去追求。

眼睛求什么呢?求美色,耳朵求什么呢?求美声,鼻子求美香,舌头、舌根就求美食。身体叫做美丽的碰触。大脑呢?想的美,想的美就是幻想,我什么都可以得到。人生里我们就充满双重的假,第一本体是假,然后我们从这个本体假里,幻想出这些东西,然后去追求这种东西,你追得到吗?你肯定追不到的。

最后,你会后悔。你会发现,拿到手的不是这个样子,但这个就是未来。那么,眼前的快乐是什么?眼前的快乐就是很简单,我要得到美色,我要得到美声,我要得到美食。这三块是每个人每天都追求的,你怎么获得这三种东西呢?你就要减慢你的速度,怎么减慢速度呢?打个比方,你的杯子里装了果汁,再装汤进去,你喝的是什么味道?又甜又咸都不知道啥味。你必须清空啊!清空你的杯,好好装一个东西进去,好好品。“品”是什么呢?品是三个口字,不要一口一吞,啥味道都没有。慢慢咀嚼,慢慢吃,吃到这个味道,要慢。“品”须从慢,但是不行,为什么?

因为我们在信息社会,我们从农耕社会已经进步到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又进步到信息社会。这个信息社会瞬息万化(变),我的股票升了还是掉(跌)了?我的杯里已经有我的股票,我现在在杯里再看这个讲堂的漂亮吗?我看不到。因为它两个东西混在一起了,在我的意识里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所以,如果大家要眼前的喜悦吗?可以,第一就要学会放下,放下自己的见解。刚才说到我们看到的、错误的,我们连看到清清楚楚的都有问题,首先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花里有没有虫,我不知道花背后有多少根刺,我只看到表面,我不(能)看到里头,但是连表面都是错误的,那就别执着,别执着我自己认为一定是这样的。

我们建房的,建房大家都听到“万丈高楼从地起”,我告诉大家,不一定,我们可以反建筑的,我们先从地面建,一边往高建一边往地下建,一样可以。太奇怪了,有这种建法吗?有!这个叫“逆筑法”。就是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煮菜,同样的菜不同的人做,风味各不同,同样的材料,不一样的。

我们把它推到生活里就变成一个什么呢?变成爱、恨,爱反过来就是恨,爱得越深,恨得越深。其实我们人生下来,很多时候,有的从小交的朋友反目成仇。对方可能是做了一些对不起自己的事,怎么办呢?恨他吗?你恨他,你连这个小学的朋友都没有了。你回不到小学里头再交几个这样小学的朋友,很难的。但是我不原谅他,因为这件事情他真的不对,他不对嘛!他都道过歉了,我觉得他的道歉没诚意,或者他干脆没道过歉。

但是如果你能够放下这个成见,怎么放下?你回去想,谁(曾经)陪你玩,现在你年纪已经不轻了,夫妻之间也是同样的,我们抓住人家一个小小的把柄就把它做大,最后怎么样?有恨。其实最痛苦的还是亲人、父母。父母不公平啊,对我不好,我不喜欢,我心里头(想),为什么人家的父母是,为什么我的父母不是这样?

你心存这个恨,就是大和尚刚才讲的“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你就采取了一种,你挑选的这个灰色跟黑色来填你的图,你的世界所填出来的不是红玫瑰,你是鬼屋啊!你是地狱啊!但是如果反过来告诉自己,我来这个世界是“喜悦人生”,我不接受丑的东西,可以啊!我们不也有一句经(文),心迷叫“法华转”,心悟叫“转法华”。

我们要转物,心去转物,心够强大的可以转物,我怎么转?我选择去画一个彩虹的世界,我选择有限的人生里,当然我要种一些未来的、能够令我快乐的种子。但是我已经种了,不等它发芽吗?你这个时间做什么?静心的坐下来,放下不高兴的、不好的。然后画一个世界,画一个粉红色的、粉彩的世界。

好像有很多电视剧,这个太太抓到老公出去拈花惹草,很火。但是有一个太太说,不是的,我的老公很好的,我的老公没有!很多人会说,你欺骗自己。你欺骗自己,你老公不是这样的人。那么反问自己,我老公有没有?有,他只是这一点里控制不了自己,这个事件怎么办?老公也不是太坏,不是不养你,不是不理你,他也不是不照顾你,他只是花心,这个世界就有个选择。

我怎么画这个世界?如果你说,我逃避现实。逃避现实,那我们回到玫瑰花,根本“法”是真的吗?什么意思?其实我本来想在“自在人生”才讲,什么“法”呢?就是“婚姻”,“婚姻法”是真的吗?中国古代的婚姻很多老婆,如果我是一个女的,(就会说)不行!我现在这个世界一对一的。

这是现在这个法,我们此方此土公认了这个法,你不守这个法是你不对,那是对错了。但如果你老公跟你活在中东,没问题啊!有什么问题啊?公平对待就可以了。人家中东反而是可以的,那就没错了。所以这个对与错其实是在你选择之间,我们大而化之要问自己,我们短短人生几十年来这个世界,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吗?如果你希望有,你必须要往好的方向去看,你拼命的斤斤计较,我今天亏了多少钱,我今天不见了什么,谁对不住我。

你的杯里头充满的是恨、充满的是怨,这种怨念、这种恨。你的汤不会好喝,已经混得古灵精怪了。所以这个时候,眼前的乐,未来的乐,终极的乐是什么?“终极”就是我们要面对人的死亡。当你死亡,这一切都没有了,你一生里头经营下来的,啥都没有了。这个世界要怎么办啊?我们也是要种种子啊,我们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去)阿弥陀佛的地方,这个是我们要种的种子。所以眼前的乐,未来的乐,终极的乐,我们时刻都要学会怎么去种乐的因。

回到戒、定、慧的问题,自己作为佛弟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心里头摇动,心里头怎么摇动呢?谁摇动我呢?就是贪、瞋、痴五毒,就是眼睛所看的这些认为是真的,舒服了,我们就被它吸引了,所以,我们就慢慢的走过去了。

戒是用来干什么的?戒是用来规范自己。就是说,我是一个病人,首先你必须要明白自己是一个病人,你知道自己是病人的时候,是不是要戒口啊!有的东西不能吃,有的地方不能去,不要当风吹,不要凉冷气,你知道你有过敏,你就别吃这个,你的病才会好。但是如果我们连愿都没有,就根本没有戒、定、慧了。这个“愿”就是愿。我们要愿能够离开这个火宅人生,终极希望去阿弥陀佛的世界,如果不守戒、定、慧,我们就很难得到最终的果。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宽运法师:李先生的一番话,谈得非常的深入。就拿花做了一个比喻,其实“一切无有真,所见尽非真”啊!好像我们仰观天日,看到繁星闪闪,当我们看到发光的时候,看到星光,其实发光体可能一早都已经不见了。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其实从理上说,一个是从事上说。佛教说“五蕴皆空”,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刚才李先生说,是从实相上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佛教有一部《老女人经》,讲“因缘法”,它说得非常好。有个老太太问释迦牟尼佛,生从何来?生去何方?老从何来?老去何方?病从何来?病去何方?死从何来?死去何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为人的痕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说了,一切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因缘和合就有了,因缘离散就没有了,就是条件具足,都是应运而生。佛陀举了个例子,他说两木摩擦会怎么样啊?他说两木摩擦会生火,火还烧木,烧了木,火又不见了,请问你火从哪里来?火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老太太就已经明白了,火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因缘和合就有了火,因缘离散火就灭了,就是条件具足就有了,条件不具足就没有,所以任何事都是条件具足。

所以说我们今天一切,都是以前的因到今天的果,而今天的因又是明天的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从理上说,都是幻化、幻化、幻化,人生都是幻化,佛教说让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佛陀举了五个比喻。他说“色”比喻什么呢?比喻“聚沫喻”一切现象界的东西,就好像这个泡沫一样,一会儿就没有了。“受”比喻这个水泡,下雨的时候有水泡,水泡很快就破灭了。有的时候,不是因为热有水泡,泉水也有水泡,所以这就靠我们智慧来分辨。

以前还有个例子,一个王带着军队、带着家眷,在雨天行军。他有一个女孩,喜欢彩虹下的水泡。落雨以后就有水泡,她一定让别人把水泡戴在她的头上,当做首饰一样戴在顶上。当然,大家都知道水泡怎么拿起来呢?这时候有一个智慧的人说,我可以帮你把水泡带到你顶上当做饰物,怎么拿呢?他说你先把水泡放到我的手上,我就把手上的再放到你的顶上。小姑娘拿了半天水泡都会破灭,最后她还是戴她的金银首饰,不用戴这个水泡。

其实我们的感受也是幻化的,色、受、想(的“想”)一样,像什么呢?像阳焰,海市蜃楼,远看像一个城市,近看什么也没有,也是幻化的。色、受、想、行(的“行”)比喻什么呢?芭蕉,芭蕉是空心的,台风一来的时候,风一大一吹,芭蕉也会断了。色、受、想、行、识(的“识”)比喻什么呢?比喻这种幻事。什么叫幻事?就是“以巾为马,以草为人”。其实告诉你说,都是假的,这个五蕴都是不实际的。所以刚才用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其实在般若真空里头没有,一切都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没有的。但是在我们的相上说就有。我们现在活在人间,还要看到这个花真不真实啊!还是真实的,但是理上说不真实。佛教就是一个般若智慧。好像我们有怨、有恨,佛教经常说“八风吹不动”,这个“八风”就是利、衰、称、讥、苦、乐、(毁、誉)种种。

怎么样有智慧呢?就好像茶杯一样,我们现在拿这个杯,喝这个茶,我觉得很好啊,为什么?它是温的,我们现在把它喝下去,抓着它也很舒服,如果一直放100度的热水加上去,我们的手就不敢拿这个杯子。因为它会痛啊!很多人都说我放不下、我放不下、我放不下。其实佛教说,在没有痛的时候把它放下,那就是智慧。所以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佛教让我们追求真实的东西,就跟鲁迅在《野草集》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很好,有个小孩满月的时候,摆满月酒,很多的嘉宾都来贺。这人说这个小孩会发大财,主人家非常高兴,又一个人说这个小孩会做大官,又很高兴给他赏钱。有个人就不说话,主人一定要让他去赞叹几句。他说:“我说了怕你不高兴。”他说:“你说吧!我不会不高兴。”他说这个小孩将来会死,这主人家很不高兴,拿个棒子把他赶走了。但是这个人说的是真话,说做大官的、说发财的这是许谎啊!所以说佛教就是让我们得到真实的智慧啊!“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我们不但“人生要改善”,我们还要“后世增胜”,我们还要“了生脱死”,还要“法界圆明”。佛教就是从好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到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我记得汤恩比说得非常好,他说21世纪只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也就是大乘佛学,在21世纪能担当它的使命。

在《大同篇》(《礼运大同篇》)里说得多好,要“天下为公”,这就有佛教的菩萨道精神,我们经常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不就是佛的境界吗?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要做到什么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希望怎么做到呢?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我认为“儒教兴,佛教就隆”。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佛教提倡“五戒”,五戒就是做人的基础,在人间修行比较快。佛经里说了,在人间修行一天,等于西方极乐世界100年,在人间修行10天,等于他方诸佛世界1000年,因为人就能够反省,你反省的时候,自然苦乐参半,因为在天上不能成佛,地狱、饿鬼、畜牲也不能成佛,而且都是在人间成佛。所以我认为,我们今天疫情也好,遇到种种困难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要三省吾身。

有了这种反省以后,佛教里说,宇宙就是成、住、坏、空,周而复始,人就是生、老、病、死,这样一直循环,心就在这里头,生、住、异、灭,佛教不外乎让我们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佛教就让我们管好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人为万物之灵,如何管好生命,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佛教让我们知足,它说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不知足的人,虽处天上也不称意。

我记得孔子有一次去游泰山,突然他看了一个90岁的老人在弹琴,衣衫褴褛,看得很高兴,他说老人家你很高兴。是!老人家说我很高兴。孔子说你为什么高兴呀?老人家说,我是人不是禽兽,我已经很高兴了。以前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他说我今天没有夭折,还活着,我也很高兴。孔子说还有什么高兴的?以前是男尊女卑,他说我是一个男人,不是女人,他说我已经很高兴了。

孔子又说了,看你衣衫褴褛,你生活并不富裕,你有什么高兴的?老人家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孔子说你不怕死吗?老人家说上了车就要下车。我们上车的时候喜欢,下车的时候就不喜欢,所以说,上车、下车都能够挥洒自如,那才是我们说“了生脱死”。体现了我们“自在生命”这样的一个基础。所以,我想李先生再响应一下“自在生命”。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创办人李家杰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创办人李家杰博士(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李家杰博士:刚才那个故事很好。这位仁兄自己很穷,但起码是个男人不是女人,很高兴。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在香港或者全世界走在路上的男人,没钱的,他不高兴?为什么这个人能高兴?为什么他不高兴?其实我想就是,不高兴的人不自在,这个自在与不自在,我们怎么去判断它是自在的、还是不自在的呢?

“三十七助道品”里,首先就告诉我们“四念处”,“四念处”是什么?四个东西,我们要常常观身、观受,感受的受;观心、观法。但是这四个东西怎么观呢?首先说说我的理解,观身,观身不净,怎么不净呢?我们人类什么地方来的?我们是进化而来的。50万年前人类是猴子,猿猴的一种,某种原因,在众多的猿猴里头,只有我们人类进化出来了。

当然佛经里,我们怎么从光音天,怎么跑到这个世界上来?今天不说这个了。我们慢慢进化,50万年前,进化到今天,我们身体里是含有一种什么呢?猴子的DNA。我们跟猴子的DNA、跟猿类DNA只有百分之二的分比,就是98%是猴子。

当我们是野兽的时候,还没有开发我们的脑袋,猴子还没有开发牠大脑的时候,牠怎么生存的呢?动物生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不然牠会绝种,第一个条件就是懂得去找吃的。第二种牠会繁殖,生下一代。如果这两种,牠是非常薄弱的,牠就绝种了。例如熊猫,熊猫如果没有我们保护牠,绝种了。熊猫吃饱啥都不做,就躺在地上,碰到猛兽把牠吃了。碰到天气不好,牠又没吃的了,牠也死了。但是像猴子,他懂得去囤食物。我们不是听过很多故事吗?猴子跑得很远的地方看到椰子,腋窝里头结着两个椰子,大腿中间结一个椰子,最后牠走不动了。

牠知道资源的重要,牠凭什么知道资源的重要呢?是牠大脑告诉牠资源重要吗?不是,大脑不会告诉牠资源重要。其实从进化里头,牠大脑就有给牠一个化学的指令。化学指令不是语言的指令,这是化学指令,这种化学的指令,令他获取椰子、香蕉,他就会快乐。

这个时间,身体牠得到,牠看到椰子、看到香蕉,牠就得到多巴胺,这个就是我们内分泌荷尔蒙,多巴胺作为开心,当猴子吃饱的时候,就在树上享受太阳,忽然之间牠感觉闷,发生什么事?哦,猴子的大脑,调整牠,不给牠多巴胺,没有多巴胺,缺多巴胺,牠就感觉闷,闷就怎么样?走下树吧,走下树来就舒服。然后走出去,看到香蕉就开心了,这个就获取资源。

因此,我们就知道原来猴子,牠是受什么呢?猴子在树上面,牠为什么跑到下面、跑下树来了?是因为牠突然间感觉闷,感觉闷的原因,就是大脑把牠的多巴胺关掉了,然后牠就感觉闷,就跑下来。然后牠去找找东西,找到椰子、香蕉,牠就很高兴,很开心了。牠的多巴胺又来了,大脑是利用化学来控制猴子的行为,这样的猴子就火了。

同样的,猴子去交配、去繁殖,也是大脑出一个叫“苯乙胺”Phenethylamine,不是多巴胺了,是另外一个苯乙胺,苯乙胺是一个怎么感觉呢?苯乙胺很奇怪,苯乙胺是突然之间我们看到,看这个东西眼睛发亮,哇!好美呀!嘭就出来了。这个英文是Phenethylamine,中文叫苯乙胺。其实翻译也很怪,变笨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无缘无故的“痴”,“痴”的元素,我们都愿意出来以后,啊!这个东西我喜欢。问题来了,这个东西,我们很多时候买东西都是,拿回家三天以后,感觉不怎么样了,只是因为没有苯乙胺了。

第一眼看的时候有苯乙胺,所以你看得到。三天以后不出苯乙胺了,为什么不出苯乙胺?因为苯乙胺是驱使你这个大脑。或者说,这个是我们的古老的生存系统。它必须要你看到香蕉、看到椰子,男人看到女人,女人看到壮男,这个时间,他身体产生变化。这个就是我们身体有一个原始的系统,它给你的化学信息是错误的,这种絮乱的信息,但是大家不知道。

大家真的相信了,真的以为我就是喜欢椰子。对不起,你不会喜欢椰子太久,因为没有苯乙胺,你就不会喜欢这个东西了,所以我们要必须记住我们的身体,观身。知道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是一个不完美的,我们拖住一个50万年前慢慢进化过来,我们的系统还没有更新,我们这种化学信号是絮乱的,常常絮乱。

同样,我们看到的事情是真的吗?不是!是化学的东西。当我们明白这个以后,我们可以做什么不执着。很多人,我非要得到这个事情不可,不可代替吗?一定要香蕉吗?椰子不行吗?其实可以的,因为它只是化学而已。所以我们就“观身”,当我们常常观身,就不会被这个身绑住了,就自在一点。

第二个观受,佛说“观受是苦”,怎么苦呢?我很乐啊!我眼看美色,耳闻美声,这些都是乐。嘴尝味,美味、美食都是乐。怎么说是苦呢?这个又要说到我们的生存系统,生存系统又来搞我们了。他搞什么呢?50万年前猴子靠什么生存呢?牠是靠捡东西生存的,就是采野果。另外一种是什么呢?动物也是捡一些什么昆虫啊,当你没得吃的(时候),什么都要吃一点了。

动物是个食血的兽类,当我们看到一个原野里,作为一个猎人,猎东西的猴子,牠怎么去找东西,牠必定是静下心来,然后耳听八方,眼光视遍原野,心要静下来,看什么东西在动。这个时间牠的大脑发生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牠把这些不动的东西全删掉,看不到的。只是看到动的,不动的全部不知道,删掉了。为什么他要删掉,这样牠可以精准的,把大脑全部聚焦牠要做的事情上面。

我们的“受”也是一样,他会把我们的“受”删掉,当我们接受到一个感觉的时候,慢慢就没感觉了。身体,我们按下就很舒服。我们去打针,去打疫苗还是预防针,我常常叫护士,打针之前你打我几下,还不够,我怕打针,你再打我几下,还不够,再用力狠一点,打狠一点,打完以后一针扎下来,我没感觉。我感觉不到真的痛了,因为我的皮肤已经对痛没感觉了。

同样的事情,这个就出大事了,我们刚才所追求的美色、美声、美味,美丽的触觉,或者是我想得美,我们都会随着得到这个东西以后,没多久就麻木了。这个麻木性怎么出来的呢?它是一个生存系统,如果你不麻木,你没办法干下一件事。你想一下猴子,牠刚吃完香蕉,嘴巴还有香蕉的残渣在嘴巴内甜甜的,牠怎么去狩猎了?牠怎么去拣别的了?牠在享受这个香蕉的美味。

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很聚精会神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我们睡着的时候,也听不到旁边人在讲话。它自动把我删掉。这个系统叫做“烦恼”,我们追求的一切美丽境界都会被删掉。你怎么追?你追多少它删多少,所以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系统有个缺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一个刀两边的不好,但是也有好啊,好是什么?痛苦我也会麻木的。我也会适应,这个适应的能力,你会麻木的,痛苦也依然不记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东西,对付上面的“观身”,观身里说,身体里面教我们这个系统追资源,获取资源。然后繁殖。

大和尚刚才问到戒、定、慧,现在来答这个戒、定、慧。当你知道你的身体推你去抓资源,推你去搞繁殖,不是我真的想要啊!是系统问题,犯了错乱。我用我的“受”,“观受”,我知道我的受慢慢会麻木的,我忍一下,它就会不见了。因为它推动你的是用化学,这种化学慢慢就会没有了;就是好像我们吃药只有4个小时,我们吃这个止痛药只有4个小时,4个小时之后就没有了。你忍得过这4个小时,它没感觉了,它再推不动了。所以你用“观受”来对付你的系统,这个身不净。

第三就是“观心”,观心的无常。“观心无常”,心里头很麻烦,心里头是怎么呢?就是不停的开心、不停的不开心,开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开心,不开心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开心。它突然而来,突然而去。它来来去去、反反复复。但是我们人生所有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都是跟着我们走心啊!我们老是说走心、走心,我们行为走心。你行为推你去吗?你的心,但是你的心是乱走的,那你的行为也是乱走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不要被这个心绑住,就不自在啊!那个脑系统来绑住你乱跑。

最后就是“观法”了,这个就比较复杂。观身、观受、观心这三个东西都是身体的,“观法”它是虚的,不实在的。“法”是什么呢?有两种法,有一种“实法”比较实吧,就好像地心引力是一个实法,我们人要呼吸的,是一种实法,你很难离开它。除非你有非常、非常高的“工巧明”,你可以把它改变,不然的话,基本上很难动它。

比较实在的话,当然有很多虚的法,什么叫“虚的法”?虚的法是什么呢?比方是婚姻,刚才说到婚姻,不同地方的婚姻有不同的方法。这个是虚的,因为它不定的,一阵子是一样,一阵子是这样的,你很难搞。另外一种法就更虚了,股票的价格虚到爆了,它根本不反映这个公司里的好与不好,它就乱搞,它浮动,每天在乱浮动,这种就更虚了。

我们人生里头,就是在这个社会里头拼命,很多人都搞这个虚的法出来。例如“比特币”,比特币是全部虚假的,为什么搞这种虚的法出来?要套住对方,用假法来套对方。例如是什么呢?最简单,我们可以时尚,时尚工业、时尚衣服吧,我们春季衣服的款式上市了,然后又秋季的款式上市了,然后你就买呗。叫你拼命去买、买、买。买回来怎么样啊?三个月以后,你穿的过时了,你真土,是吗?衣服是有土与不土的哦,过时了。

我说大和尚最不过时,几百年的古装衣服,那就是大和尚不受这种法影响,你受这种法影响。分别是什么?你就要花很多钱,大和尚不用花钱。你花很多钱,你花的钱,用你的生命去换,去买一些完全没有用的东西。它的用途只是说,你们这一堆人认为这个就叫时尚,你就要花生命了,但是你只要跳出去这个法。我不认为,我就可以穿古装,这个法就是把我们困住。

这个世界上的经济其实是在做什么呢?绝大部分都是在经营“五毒”,推“五毒”,推贪、瞋、痴、慢、疑,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其实这个世界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需要这么多衣服吗?不需要。我们需要这么多手机吗?不需要。我们需要这么多汽车吗?不需要。根本不需要的,为什么弄这么多出来?就是因为有些人想多赚一点钱,所以设计套路把你套住。这个套路就叫做“时尚”,这个套路就叫做“地位”,这个套路就叫做“名誉”。

你把这些法全部听进去,为什么你会听进去呢?因为你不是老虎。丛林里弱的合群,强的独行。从来不见北极熊一群,不需要。弱小的,那种海鹰,包括狼也是一群。当你在群居,有些猴子,猴子是群居的,天性是群居的,我们很介意自己,我在这个群里头我是老几啊!因为它里头有规矩,老大是先吃,老二第二吃啊,最后一个就只有舔骨头了。所以我必须在我的群体里头,起码是中上吧。还有我跑到别的猴子群里头,我装是老大,我就受到老大的礼遇。

所以,很多时候“装身”很重要,这个社会“装身”很重要。但是有一些老虎,人中龙凤,他自在人生,因为他是老虎。“法”我来定,“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其实我认为,你看马斯克这样的人,马云这样的人,我认为这样就是了。我改动这个世界,我带动世界,他们没有潮流,没有东西可以绑得住他的。因为他自己在画自己的世界,“五蕴悉从生”。“五蕴悉从生”就是他说你好,你就是好。他说你是坏人,你就是坏人,他画出来的。

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他认为的,“无法而不造”。他里头可以圆满的创造出他自己的世界,马斯克的世界,马云的世界。你们活在我的世界,好像阿弥陀佛做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给我们活,我们人就要一路进化上去,不要被这些东西绑住。绑住我们的,就是我们几十万年前的,这种老化了,都还没有进化的系统绑住我们的身。所以我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然后知道我自己。对外,别听人家的法,好好想,你这一生短短几十年你想要什么?你想做到什么?

我要讲一个小故事,我小时候在英国念书的时候,大学每天晚上做完功课,10点半,我就走出去散步了。就没隔天,对面大学门口有个圣堂,后面有个坟场,我就跑去坟场,一个人我很害怕的,我不是考验自己,我就跟那个坟头,我就说,哥们别出来吓我,不好意思我来打扰,因为这里最清净,只有来到这个地方,我才感觉到人是会死的。人真的会死,我看到你们的一个、一个坟,我感觉自己可能只有几十年的命了。

我当时19岁,我在想我一生要干什么呢?我看着月亮、看着星星,我在想,晚上很快我就要躺下来了,时间不多了,要干什么?我这一生,我不能什么都干,什么都要是不可能的。然后我看着坟头,坟头不是有墓志铭吗?很多人会写一些事,我就看叫什么名字。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啊!没有了。那一生就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吗?没有别的了。

再看看旁边一个男的,什么都没有,就是几年生,几年殁,下面呢?没有。这个时间我就想,很苍白啊,我希望你们的一生,当时是真的品过这个世界的味道吧,就是真正的品到生活,很快乐的愉快的一生。当时小的时候认为愉快人生是很重要的,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原来我们的这个愉快人生,只是一个化学的。他自己的乱搞,升升降降,后来慢慢长大,难道我一生,我就不能干点别的吗?但是又很难。

如果我克制自己,完全不理它,看都不看这个自己,拼命去干事情,那你就有很大的压力了,所以后来就慢慢明白了,我们必须要学一个什么呢?打坐。我们佛教里头就有呼吸法,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打坐其实是练一个呼吸法,这个“安那般那”,呼吸法的时候,当我们留意自己很缓慢的呼吸,气息上去鼻窦的时候,身体就慢慢会产生有一种荷尔蒙,这种叫“血清素”。

血清素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当自己的心跳得很快的时候,比如很惊慌、很害怕,或者是疯狂,就是疯狂的开心,疯狂的恐惧,我们靠什么降下来呢?靠血清素。但是当我们很忧郁的时候,没动力,什么都没有,很难受的时候,沉下去的时候,这个血清素又可以把我们提回中间,所以血清素是两头的。

当我们常常每天去打坐,我们就得用血清素来调和自己多巴胺的不足,或者多巴胺太多。还有一种恐慌,恐慌的肾上腺素太多,还是不足,不足就没有动力了。Cortisol“皮质醇”就没有动力了,所以打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打坐,调和自己不舒服的心。所以刚才说,身体里头有三个,就是观身、观受、观心。

心里头不舒服的时候,你可以打坐,你的身体里受到老系统影响自己不爽,你可以打坐,可以克服它。然后心理上不要中人家的套路。现在很多时候说“不忘初心”,什么“初心”?很多人发错了这个初心。

我们如果看过人家开赛车,哇!这个F1赛车,我要当赛车手,这个初心会死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择法”,这个就是“三十七助道品”里头的“七菩提分”,我们要“择法菩提分”,懂得选择。因为我们有好的、有坏的,有因果的性,你是一个善的种子,还是个恶的种子,还是一个无记的种子?无记的种子是白搞嘛!这个是择法。

然后“择法菩提分”,还有一个“舍菩提分”,要懂得舍,所以这个是我跟大家分享,我们要“自在生命”,要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要“内明”,知道自己身体构造,也知道这个世界怎么的套路,不要掉进去,然后就可以慢慢自在。

宽运法师:刚才李先生特别谈到“三十七助道品”里非常重要的“四念处”,“三十七助道品”通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它通一切法,这是基础的基础。假如说,一个凡夫理解“三十七助道品”,不一样。如果他是个罗汉,他理解又是不一样。如果是个菩萨,他理解还是不一样。就是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所以他通一切教法。

特别是刚才李先生说了,我们“观身不净”。因为我们本身就受之于父母,来自于精血和卵子的一个结合。这本身来处就已经不净了,而且是欲望的驱使,所以说他是不净的。我们从母亲的身体里面,他的冷、热呀那也是不净的。出生的时候来自于阴道,他还是不净的。所以佛教说他是“无我”的,找不到我呀!为什么没有我呀?你说卵子和精子是我呀?是十月的胚胎是我呀?是出生的时候是我呀?是儿童的是我呀?是少年、是青年、是中年、是老年?他是没有我的。

所以说,我们从来处不净来观察,他已经找不到我了。其实这个感受也是无我的,刚才你说这个感受,前一念、后一念追求的东西和我们抗疫也好,也有抗疫疲倦。“入芝兰之室”也有说“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就是我们有一个对审美会有疲倦。因为我们的集中也只能20分钟,多了我们就不能集中了,它每一时刻都在变化。但是佛教里说了,不论你是观身也好,观受也好,或者说,这个“观受”只是我们的一个感受,因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都是假的,是无常的,是变化的。

“心”也是一样,我们说“心猿意马”,它在变化,现在假如说,我们人在观音讲堂,可是我们一念去到了国金中心了,去到了西方寺了,我们的心其实都在变化。佛教里说了,“未起”是一个状态,“欲起”是准备起,正在起,和“起已”,起完了。所以佛教让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但是我们就是“有所住”。人家说我们这个一念有多少呢?“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成识”,都种在我们的八识田中。

只要我们起心动念,所以佛教说你想想都是罪过,你不能起心动念。那个法也是,其实法里是没有我的,因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找不到我们自己。所以“三十七助道品”是我们学道的一个基础,也是一个根本。从哪里开始呢?从“四念处”开始。你举了很多例子,举得非常恰当。而且你自己也是经过一番思维呀!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没有好好的“反闻自性”,“自性”就是找到我们原来的我呀!“我有宝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我们找不到我们原来如来藏的清净心。我们的心是染污的,被妄想分别和执着笼罩了,在追求一些个错误的东西。认识这个真相以后,我们对待一切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我记得(以前)乾隆皇帝去到了江苏的金山寺;金山寺是可以看到长江,乾隆问这个方丈,他说长江每天上下有多少船在来往啊?方丈说,以老衲看来只有两条船。他说千艘并进,怎么只有两条船呢?他说一个是名船,一个是利船,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

每个人得到的是名、是利,如果有了名和利,或者追求权力的话,我们永远也没办法自在。所以通过我们对“三十七助道品”,我们了解人生的真相,反省人生的真相,对自己更加了解了。真相了解了,从“人生改善,后世增胜,了生脱死”。我们希望做到“法界圆明”,我们不但自己“法界圆明”,我们还要“同登彼岸”,所以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但是此岸与彼岸从哪里开始呢?佛教里说有“净土三福”,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福”。我们虽然“仰止唯佛陀”,但是还要回到人间。首先世间法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世福”,接着就是“戒福”。“戒”我们说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戒”通一切法,所以佛教里的“律宗”是通一切法的。而且大家知道戒的目的是“防非止恶”,就好像一个牛,牠应该吃草,但是牠想吃庄稼,怎么办啊?或者我们换一个栏杆,或者给一个绳绑住牠,只能吃草,不能吃庄稼,其实目的就是让我们有规矩,有规矩以后我们的心没有杂念了,其实“四念处”的目的也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有了这个认识以后,观一切事物的时候,你要发大心了,发什么心啊?发菩提心,我们就是出离的心,没有出离的心,你不能自在,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苦的,即使有乐,它也在后面,乐的背后也是苦的因,所以说没有永远的快乐。佛教让我们永远的快乐,就是要发菩提心,要有出离心。当然了,还要做很多事,还要“读诵大乘经典”,还要“劝进行者”。

当然,要相信因果,佛教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是因,如是果,“净土三福”就是我们做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准则!我记得我方丈室有一幅偈语,写得非常好,他说我们回归到“人生佛教”、“人间净土”的时候,他说“应事岂图有作意,为人不可无世情”。一个是做事,一个是做人,做事就不能做作,做人要懂得人情世故恰到好处。从好人、贤人,是升华的。

我们其实都差不多,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其实改变我们的习气,我们慢慢进步啊!越来越进步,将来就离成佛不远了。今天呢,我们就讲到这里。但是我想让李先生再讲一讲你自己的补充,还有什么要讲的?

李家杰博士:没补充了。刚才大和尚最后讲“四正勤”了,其实就是我们要好事多为,坏事少做,人生要慢慢增上。

宽运法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李家杰博士:是,阿弥陀佛!

宽运法师:今天非常感谢李先生在百忙之中来到观音讲堂,实在是一个智慧的分享。今天我觉得,我也有福,我相信听众也有福,希望我们将来有机会,就喜悦人生自在生命或其他话题我们多点分享。

李家杰博士:好,谢谢!谢谢大家!

宽运法师:谢谢大家,也谢谢李先生!阿弥陀佛!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对话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香港佛教联合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