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佛续命,弘扬佛法:新成长老扩建石灵寺古刹记叙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慧佛续命,弘扬佛法:新成长老扩建石灵寺古刹记叙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石灵寺全景(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石灵寺全景(图片来源:广州市海幢寺)

石灵寺古刹已有300多年历史,坐落在广东揭阳揭西钱坑镇自然生态风景秀丽的仙径山,是粤东较为知名的古寺之一,自古高僧辈出,历经沧桑,2004年经政府批准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

为适应当今佛教事业发展和海内外信众的需求,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教协会永远名誉会长、石灵寺住持新成老和尚不负历史重任,发弘愿筹资扩建石灵寺,扩建石灵寺规划山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建设项目有大雄宝殿、观音阁、药师殿、藏经阁、钟鼓楼、放生池、斋堂、僧舍、功德堂以及道路、停车场等。

扩建石灵寺工程于2011年农历九月初八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出席奠基仪式的有各级领导、嘉宾、海内外乡亲和护法居士2000多人。新成老和尚在奠基仪式上开示:“现正逢国泰民安之时,在各级政府和信众的关心下,建好石灵寺成就各级领导,福利十方信众。”扩建石灵寺是他多年的弘愿,但年事已高,实非一人所能承担,他委派徒弟李顺伟居士负责工程的实施。扩建寺院工程所需的财力和物力甚巨,在建设过程中,他任住持的多所寺院给予资助,同时还发动海内外十方有缘的社会贤达善男信女,同发善心筹集资金用于石灵寺扩建工程。不久前笔者在李顺伟居士的陪同下前往石灵寺考察,站在远处极目眺望,灰墙碧瓦、布局考究、殿堂斋堂僧舍气势宏伟庄严。回眸建设石灵寺李顺伟居士感慨颇多地说:师父新成老和尚让其负责建设石灵寺工程先后历时近四年,在师父新成老和尚的指导下我的确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但是建设石灵寺整个工程倾注了老人家的心血与智慧。寺院的整体部署方案是老人家一手谋划,完全采取传统方式分步建成各功能殿堂。建设期间,师父除了常听取我向他汇报工程进展的情况外,还经常抽出时间到石灵寺建设工地巡视指导工作,遇到问题随时到现场指导解决,师父还把信徒给他的所有供养金用于寺院建设。而且他对各殿堂所有的佛像模型都亲自过目后铸造制作。2014年6月份利用赴江苏、辽宁、大连等地弘法之机,要我专门安排时间到大连金属工艺铸造公司看佛像的模型后,拍板定制石灵寺佛像。石灵寺建成后将使古老道场成为粤东地区规模较大,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广大信众集礼佛和休闲令人心驰的佛教圣地。

笔者怀着对新成老和尚无限敬意,拜访新成老和尚,谈论他发弘愿扩建石灵寺的事,新成老和尚说他作为佛教徒建好寺院的目的是续佛慧命,不仅是在报恩社会十方;继承祖师佛教事业;弘扬佛法弘扬佛教传统文化;引导信众正信正见,正行向善;促进社会和谐。笔者将交谈的内容经录音整理形成文字记叙:

继承祖师们开创的佛教事业

扩建好石灵寺古刹报恩社会

笔者拜访新成老和尚时问他:“您是当代佛门泰斗、高僧大德,今年事已高,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精力扩建石灵寺古刹呢?”新成老和尚说:“我是一个受恩于佛菩萨和十方供养的僧人,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还健在之时就要用余生之年多做点好事,为后人多留点儿东西。石灵寺既是僧人和信众修学参禅、礼佛、修行的道场,又是保存、传承、弘扬佛法的场所。扩建石灵寺,有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是海内外信众多年来的愿望,为揭西钱坑风景区增加一所流芳千古的佛教寺院。石灵寺古刹由于历史的原因,原面积太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经政府批准,所以我下决心要扩建好石灵寺,现在是第一期工程,下一步要继续完善配套设施,将这所古刹打造成为集弘法利生、信众禅修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粤东佛教圣地。”

新成老和尚说,按佛门来讲建寺安僧,扩建好石灵寺古刹安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出家人建寺报国恩,报乡恩,报众生恩。本人自年轻时代从揭西钱坑走向佛教事业,从事晨钟、暮鼓,上殿过堂的佛门生活;其次建寺是为了成就各级领导和福利广大信众;也是基于本人与石灵寺有特殊因缘,我任住持,就应有感于前辈祖师及历代先贤的无量功德,继承并发扬光大,把祖师开创的佛教事业代代传下去。根据史料记载石灵寺始建于300多年前,历经沧桑,多次修复,现可稽考的一次是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另一次是公元193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潮汕百科全书》等部史书对石灵寺古刹胜景及文物都有记载。

石灵寺古刹历史悠久,寺院古朴,奇石嶙峋,林木茂密,是粤东地区的古寺之一。寺院门楼石匾刻“石灵古刹”四字,门楼内铡书“四域禅宗”四字,应是佛教禅宗的道场。在寺院附近山上,尚有多处祖师塔和许多祖师墓。可见石灵寺有史以来是传播佛教正义,弘扬佛法的道场,历史上常住僧尼不仅人数较多,而且在信众中威信较高。僧尼乐善好施,积德扬善,在周边民间广为传颂,我看过有关史资了解到,祖师红和尚不仅心禅悟,而且博学多才,对医学及地理等的研究造诣很深,在当地无私传授医学和地理等知识,常在农村施诊,受到广大民众的称颂。祖师哲和尚不但带领僧尼们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广结良缘,还练就一身好武艺,做善事,被人们传为佳话。记载较为详细的祖师是其心和尚,其心和尚行化于清咸丰年间,是广东兴宁籍人,出身世家,乡试中举,正信佛教,博读佛经,能彻悟讲解佛教禅理,并擅长书法,后云游粤东名山,惊叹于石灵寺(当时也称石龙寺)山水之幽寂清净,遂于石灵寺剃度出家,随后广为信众讲经说法,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受到善男信女的赞扬,寺院香火鼎盛,声名远播,遂成当时揭阳县名刹之一。逢佛诞或民间节日,香客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为民众信士所景仰。还有一些不同凡响的和尚塔,今天我们后人有责任把他扩建好,适应当代佛教事业发展的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和广大信众十分关心石灵古刹佛教事业的发展,2002年揭西县人民政府在划定石灵寺位于自然景观的保护范围内,2004年经政府批准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特别是近年来在乡贤们的积极倡导下,在当地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钱坑商会和乡亲们的大力推动下,与各方有共识。因此,老衲与揭西钱坑籍乡贤及海内外大众共结无上佛缘,发喜舍之心,立下弘愿募集资金,要扩建好石灵寺古刹,弘扬佛法传承祖师乐善好施、福利社会十方,使佛教事业代代相传。

扩建好石灵寺道场将以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为宗旨。坚守佛教主体的神圣性,不是以教牟利,借佛敛财,要传承佛教乐善好施扶贫济世的优良传统,寺院的收入除了用于常住日常生活和殿堂维护外,剩余的钱将全部用于佛教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我今年90有7了,待建好后我要交给年轻一代法师任住持,主理弘法利生事务,我要把这一原则精神立个碑,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佛教文化

引导信众正信正见促进和谐

与新成老和尚交谈时,他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2000多年前传入的,佛教传入广东是很早的,从而岭南文化进入一个中西交融、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说这也是岭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以后,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又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内容和养料,使岭南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和灿烂,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变革中进步,人类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我们当前面临新世纪、新情况,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环境,现实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去寻求精神的安乐与宁静,信众们都在追寻精神家园,寻求信仰的回归,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佛教文化的回归显得更加重要,无疑可以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虽然产生于印度,但兴盛是在中国,在广东也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在印度曾经一度灭迹了,但在中国却绵延了两千多年而至今长盛不衰。佛教在中国及广东漫长的流传和发展中,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和广东化的过程,佛教在揭西石灵寺3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传播。

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及岭南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渗透,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以来,中国的佛教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在满足信众的精神需求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潮汕地区的群众普遍信仰佛教,许多祖籍潮汕地区旅居在海外的华侨把家乡佛教的香火接到海外。据史料记载自南山公从福建迁徙到揭西钱坑这个地区,其后代已经繁衍到30多代,在海内外的乡亲有30多万人,现在钱坑居住的就有8万多人,基本上多信仰佛教,海内外的乡贤们或旅居在海外的钱坑乡亲出去前都是在石灵寺拜佛的,每逢回到家乡必到石灵寺拜佛,有的还常回来拜佛祈福、许愿还愿,他们对石灵寺有着深厚的感情,把石灵寺看成是保家庙,是精神寄托的家园。

石灵寺是一所联系海内外乡亲同胞的道场,我们佛门要弘扬佛法,以佛教文化引导海内外乡亲信众正信正见,爱国爱教爱家乡。待寺院建好后我要安排有佛学学识的法师们来弘法。现在我有些徒弟、徒孙都是从中国佛教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他们有文化,爱国爱教,信仰纯正,有较高的佛教学识,将来让他们去深入研究了解石灵寺佛教和佛教禅宗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努力探索佛教文化在满足社会和信众的需求中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使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石灵寺佛教文化的研究和弘扬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使佛教能够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努力发挥佛教净化心灵,教育信众的善化功能,使广大信众牢固地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早日实现信众的“中国梦”提供最好的信仰保障和精神食粮。石灵寺在历史上虽经历过沧桑,它也伴随着佛教在粤东的发展而演绎着它的兴衰史。但石灵寺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留下的碑文、传说、祖师坟等许多文物,将为后人研究、挖掘、整理石灵寺的佛教历史文化提供依据。一个碑文、一个传说、一个祖师坟都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可以说也是佛教文化在潮汕地区发展的一部兴衰史,它不但见证了佛教在我国发展的沧桑历史,而且也为今天佛教事业继承发展、丰富广东粤东地区佛教历史文化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宝贵历史资料。

努力弘扬正法办好人间佛教

让信众将佛法融入工作生活

新成老和尚说,佛教是教人向善,慈悲为怀,讲因果的宗教,佛教是让你先学会做人再会做事的宗教。今后石灵寺的寺院规矩就是要按释尊圣教律仪,搞好道风建设,我前面已经说过,要安排爱国爱教,信仰坚定,又有佛学知识的僧人来任住持,规范宗教活动,担当起弘法利生的如来家业,而且要发扬“利乐有情”的菩萨精神,按照太虚大师、赵朴初大居士等老一代佛教界倡导的“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思路来办好石灵寺的佛教事业。这就要通过法师讲经说法,让佛法贴近和融入广大信众的现实生活与日常工作,发挥佛法的正能量,引导广大信众做正业,走正道。

揭西在历史上是个贫困地区,现在也不富,但信奉佛教的信众多。石灵寺建好后,向广大信众弘扬佛法有助于信众身心健康;佛教的道德教化有助于人类社会和谐;佛教讲缘分、因果,有助于拯救人心,提高广大信众的自我认识水平,自我调整内心世界的作用。我们出家人弘法利生的目的,就是让佛法贴近和融入广大信众的日常工作和现实生活,能为一切信众种植善根、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福禄殊胜。促进社会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类与大自然和谐,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信众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生活。

新成老和尚还说,建好石灵寺这所寺院不但圆了海内外信众多年信仰需求的梦,且为广大信众提供一所升华人格与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当今是社会转型期,传统的道德伦理在滑坡。常有信众向我诉说,现在人们的信仰去哪儿了?优秀传统文化去哪儿了?幸福去哪儿了?改革开放后,大家虽然收获了金钱、财富与物质,但是也失去了太多信仰、文化和幸福,所以社会上发生种种缺乏伦理道德的人和事有增无减。新成老和尚还说到,他常看报纸新闻,从信众中听到和了解到这些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的变革,使芸芸众生烦恼炽盛、智慧浅薄,有时为追逐和积聚财色名利,乱砍、乱挖、乱伐破坏人和自然和谐等而造作种种不可思议的恶业。这些恶业感召社会和家庭不和谐,人际之间矛盾不少,自然灾害天灾人祸频繁:如海啸、瘟疫、战争、台风、洪涝、旱灾、腐败、恐怖活动等等。且百年人身无常易逝,有些信众因不修学善法,所造的业与国家政府提倡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按佛法来讲,这些人死后又沉沦六道轮回之苦海,受尽无量苦毒,实在是可悯!为了使现在和未来更多的行者能安稳地修行,使正法长久住世,以佛教寺院之无量功德消除众生之苦难,开启众生之佛种,慈悲的智慧,促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因此,我发宏愿担当起扩建好石灵寺古刹的艰巨任务,为海内外及当地信众提供一所学佛参禅修行道场,通过修行,广大信众心净、国土净。

新成老和尚说到佛教有句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他再次强调挖掘整理弘扬石灵寺历史上佛教乐施济困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弘扬,使广大信众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今后石灵寺通过开展弘法要将佛法佛教文化贴近信众、融入信众,人人多做好事、行善业社会人类就和谐了。同时,还要在寺院内建设一座功德堂,这既是佛教的传统,也为海内外乡贤先人、佛教徒叶落归根提供方便,让先人在寺院内听经闻法,早登莲邦,福荫后代,而且使其子孙后代常回乡祭祖,促使海内外年青一代家乡同胞增进乡情,认识故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把根留住,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当笔者离别时新成老和尚最后还说:这些年来,他一心想着如何把石灵寺早日建设好回向社会十方,连做梦都梦到建设石灵寺的整体部署等事情。如我原定建观音殿的位置,但待观音殿已差不多建成时,有一晚梦见佛祖同我说:“观音殿建到现在的位置不太合适。为此,我第二天就把我徒弟李顺伟居士叫来,我把梦意告诉阿伟,自己还专程从广州到石灵寺工地察看地形,最后将观音殿重新选址建在另一个位置上,原已建好的观音殿则改做藏经阁。由于佛祖的保佑,我现在身体条件还挺好,思路还清楚,抓紧时间把扩建后的石灵寺配套设施完善好,留给历史,回向社会福利十方,圆我多年的心愿。”

广州市海幢寺授权发布

原标题:扩建石灵禅寺慧佛续命、弘扬佛法福利社会十方——新成老和尚扩建石灵寺古刹记叙

整理:陈奕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