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泉潇:《百丈清规》使禅宗的体制更加中国化
佛教
佛教 > 资讯 > 正文

钟泉潇:《百丈清规》使禅宗的体制更加中国化

编者按: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佛教第二故乡。佛教中国化是综合的、立体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专题《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大家谈》,分别从佛教义理、佛教制度、佛教艺术、佛教教育、佛教生活等方面阐述佛教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本文为201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毕业生钟泉潇在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百丈清规”对历代禅寺伽蓝布局之影响》的论文,钟泉潇在论文中提到,《百丈清规》使禅宗的体制更加中国化,对禅宗自身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进作用。以下为论文节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毕业生钟泉潇(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毕业生钟泉潇(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唐代怀海创立禅寺随着朝代变更战乱而毁灭殆尽,迄今遗留下的实物甚至无图像可考,我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推断大致情形。从现存《百丈清规》的资料和后世僧人追述清规创制的理由,我们得知《百丈清规》的主要目的就是规定禅宗寺院的空间布局以及丛林组织管理制度、日常章则。

禅宗十分重视长老的开示,在法堂中,长老每日“上堂升座”为僧众讲学说法,禅林僧众仔细聆听,依法而住,朝参夕聚。长老僧众互问互答,禅宗的要旨得到举扬激发。怀海禅师只建法堂的创意,突显禅寺依禅林中证悟体验的修学方式,也表示出禅宗在新禅观下对于神性的大胆破除,强调了法堂的中心位置。

除了唯树法堂之外,百丈怀海禅师认为在另一需要“合乎轨度”的建置乃方丈院。方丈为禅寺中最高领导者为长老,在百丈清规中,长老是禅院僧众中唯一享有独居庭院之人。禅宗在破除了经像的信仰权威之后,又找到了新的精神导师。

在百丈规划的禅居里,另一重要要素便是僧堂。百丈将有职务的与一般僧众,无有高下,都居于僧堂,僧堂中设床,不仅可以安修禅定,也可倒卧休息。

综上所述,百丈怀海创立的禅居模式大致是中轴对称,以法堂居中,僧堂、库房对称置于两侧,山门、方丈分居轴线的南、北两端。其中尤以法堂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百丈对传统寺院模式的改革,重在寺院制度上。其规划形式印证了禅宗的基本原则与精神。

《百丈清规》使禅宗的体制更加中国化,对禅宗自身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进作用。别立禅居,使禅宗僧侣直接从一般寺院中分离出来,这样,禅宗作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最终完善。如果我们将宋朝留存下来的天童,灵隐,万年三禅寺平面图加以抽象,便会发现宋时禅寺中的厨库(库院)(属东序范畴)总是位居法堂的左翼,而僧堂(属西序范畴)则位居法堂的右翼,与唐百丈禅居具有明显的“同构”关系。

禅宗在唐王朝后期迅速发展,固然与禅法思想、修为方式以及政治环境等诸多要素有一定关系,然而百丈清规制度的日益完善为是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清规从禅门教团本身出发制定适合禅宗修为的伽蓝配置制度,并与传统儒家礼制结合,为禅宗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晚唐佛教遇会昌法难,经像毁灭殆尽,教门渐衰。而禅门日益兴盛,禅宗高举教外别传之说,贬低教门讲经师的迷执文字教相之举,与教门各宗对峙,势如水火。同时禅宗内山头林立,家宗风业互有分歧,为了圆融禅与教各宗分歧,禅教融合的思想逐渐萌生并发展壮大。

唐代禅宗是以反对传统、破除经像崇拜的崭新面貌出现,怀海禅师改革禅院伽蓝制度,最为革命者当属“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者,”这一革命精神至宋代以后逐渐发生了改变,随着禅教融合的洪流,佛殿又重新回归到禅寺布局中,以法堂为中心,逐渐转变到以佛殿为中心。

早期的禅宗着重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而对佛教流传下卷帙浩繁的典籍,一向是予以贬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入宋以后,受到禅教一致思想的传播影响,禅宗逐渐开始重视教宗诸多佛经要典,力图融会于自身。同时禅宗禅修者借语言文字来解禅,或将禅以语言文字来思维,因此出了所谓的文字禅。文字禅向发展到宋朝十分风行,宋代禅宗的典籍大概分为二类:即《语录》与《灯录》,此外还有《评唱》《击节》一类的著述。这些著述成为宋代禅宗的重要文献。

禅教合一的思想,对于五代以及北宋时期的禅宗思想占据了主流,禅宗开始崇拜具象的事物,重佛像与经教典籍,吸收儒家的思想文化,这些因素对宋代禅寺的建置产生了影响,因而禅宗伽蓝布局相对于百丈清规的草创期产生新的变化。

宋时的禅宗寺院中,百丈时期将法堂视为佛寺中最主要场所。宋代随着禅、教、讲寺制度融合,佛殿又再度出现在禅寺伽蓝构成要素之中,并逐渐占据主导。

自元世祖忽必烈始,元代诸帝登基前须受帝师灌顶授戒,奉藏传佛教为国教,因而藏传佛教大兴。元朝虽奉藏传教为国教,但同时允许原有汉地佛教存在,中原佛教在夹缝中生存,转向衰落趋势。

元朝继承了南宋时期对禅宗僧伽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禅寺的管理,强化集权式的僧伽管理制度。禅林中最早出现的清规是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在禅门影响深远。从禅僧自行创立规约,到朝廷敕令编纂清规,并以政令在禅门丛林中推广,这反映了集权政治对禅宗控制的日益加深。

各种复杂的因素使明代禅门没落,无法恢复唐宋时代的风采。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宗只能通过与其他宗派融合来扩大其影响,以便在相互吸收与协调中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于是,禅教融合、禅儒及方术融合成为当时的禅宗的真实状态。

清朝对于佛教的政策几乎完全是继承明代的。

本文的视点主要放在围绕“禅”观念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类型如法堂、佛殿、库院、经藏等的变化,当代“汉地禅寺”多是模彷诸天净土,极力铺陈寺庙的华丽,希望这篇文章未来的禅宗寺院建置布局有一定的启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